热搜:南怀瑾 |证严上人

分类浏览



高中历史大单元教学设计:必修(下册)
作者:
赖蓉辉 主编
定价:
75 元
页数:
297页
ISBN:
978-7-309-17772-5/G.2647
字数:
456千字
开本:
16 开
装帧:
平装
出版日期:
2025年4月       
本类其他相关图书

内容提要


       编写说明
      
       2022年起,全国绝大部分省份进入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实施阶段。对高中历史学科而言,怎样真正落实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理念和要求,怎样恰当使用统编版必修教材,怎样有效发展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怎样扎实推进课堂教学方式革新,从而发挥历史学科独有的育人价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成为高中历史教师教育教学的首要任务。
       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学教育研究所以四川省重点教育科研课题“基于整合学习的高中素养单元教学设计实践研究”(课题编号SCJG21A021)为抓手,开展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的实践研究,历史学科由成都市赖蓉辉名师工作室具体组织实施。工作室领衔人赖蓉辉老师组织成都市部分精锐高中历史教师,集智聚力、精研细磨、协同攻关,以“遵循课程标准,基于大概念大单元设计教学,创设情境,优化问题,任务驱动,开展整合教学”为研究理念,开展“‘双新’背景下《中外历史纲要》成都教学样本研究”,力争发挥后发优势,服务一线教学。
       《高中历史大单元教学设计:必修》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编写完成的。继《高中历史大单元教学设计:必修(上册)》之后,我们一鼓作气完成了《高中历史大单元教学设计:必修(下册)》的编写工作。本书按照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的历史分期将《中外历史纲要(下)》9个教材单元,整合为7个教学单元。其中第一单元以“上古时期世界各区域文明的多元发展与扩展交流”为大概念,第二单元“中古时期的世界”以“中古时期人类文明的多元面貌”为大概念,统摄世界古代史的单元设计;第三、四单元整合为1个教学单元,以“前工业化时期的全球联系与资本主义发展”为大概念,第五、六单元整合为1个教学单元,以“工业化时期整体世界的联系、发展与矛盾”为大概念,统摄世界近代史的单元设计;第七单元以“世界局势的动荡与国际秩序的演变”为大概念,第八单元以“二战后世界的新变化”为大概念,第九单元以“当代世界的变局与破局”为大概念,统摄世界现代史的单元设计。
       每个教学单元分为“单元教学主题”“单元内容整合”“单元教学要求”“单元教学要点”“单元教学示例”“单元教学评价”6大板块。“单元教学主题”主要是梳理课程标准内容要求和教材编写内容,阐释本单元的教学主题。“单元内容整合”首先是构建本单元的知识框架,展示本单元内容的历史逻辑,形成结构化的知识体系,再是提出课时及内容安排建议,规划教学时间和教学重点内容。“单元教学要求”以表格的形式,明确本单元的知识要点,以及每一个教学要点的具体教学内容和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目标。“单元教学要点”是教学要点的解析,讲清楚该知识要点的学理。“单元教学示例”是基于教学要求和教学要点而设计的2个教学示例,示例分为“内容整合”教学示例和“水平分层”教学示例,前者按照学业质量1~2水平设计,体现的是高一历史教学的基础性要求,突出单元内课与课之间或单课内子目之间的教学整合,后者按照学业质量标准3~4水平,体现的是高一历史教学的发展性要求,突出某一教学要点的设计思路。“单元教学评价”既有前置性学习的预先作业,帮助学生梳理教材基础知识,也有以学业水平考试合格考为标高的基础性评价习题,还有以学业水平等级考为标高的发展性评价习题,并提供参考答案,供学生学习时选用,以检测、评价学生学习状况。每一单元附录了本单元编写时使用的主要参考书目,以方便老师们进一步研读。全书还单列了“优秀课例”栏目,共提供了16个优秀课例,包括近年来成都市“蜀都杯”等优质课展示活动中的部分课例,它们的设计者大都是本工作室成员,较好地体现了我们探索成都教学样本、编写本书的思路和要求,供老师们参考。
       本书由赖蓉辉主编,宋廷飞、陆焱任副主编,成都市赖蓉辉名师工作室高中组成员集体编写、审核、校订。第一单元的编写者是陆焱、刘瀚声、杜娟、曾洁,第二单元的编写者是冯航空、刘清华、倪倩、肖雯琳,第三单元的编写者是何成荣、袁小琴、李燕,第四单元的编写者是张能、杨雅宁、李星霖,第五单元的编写者是杨钧文、杨福星、王秋平、白旭敏,第六单元的编写者是李敏、任卫东、吴林、周何霞,第七单元的编写者是王子涵、郭翔、张王斌。参与全书审核、校订的有赖蓉辉、宋廷飞、陆焱、何成荣、梁晓东、王子涵、郭翔、任卫东、刘瀚声、陈连蜀、冯航空、刘清华、张能、杨雅宁、杨钧文、杨福星、王秋平、李敏、陈蕴佳、宋昊杰、张丽萍、徐丽、袁小琴、彭玉珍、曾洁、李星霖、欧阳菊、赵佳、王丽媛、杜娟、倪倩、肖雯琳、李燕、饶媛、吴林、李星霖、周何霞、陈久平、张王斌、李波。优秀课例的写作者分别是李彤、陆焱、冯航空、袁小琴、王茜、张埕钢、张能、杨雅宁、陈懿龙、张天宇、宋昊杰、张益偲、严书月、倪莎、赵佳、李思蓓、刘力豪、张王斌、王子涵。
       编写本书的初衷是帮助新使用统编版高中历史教材的一线教师,尽快适应“双新”的教学要求。但是我们学力有限、经验不足,书中一定有不足、错误。欢迎老师们提出意见和建议,我们会积极吸纳,进一步修订该书。
      
       编者
       2024年11月
      

作者简介

书摘


       目录
      
       第一单元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
       一、单元教学主题
       二、单元内容整合
       三、单元教学要求
       四、单元教学要点
       五、单元教学示例
       六、单元教学评价
       七、单元参考书目
      
       第二单元 中古时期人类文明的多元面貌
       一、单元教学主题
       二、单元内容整合
       三、单元教学要求
       四、单元教学要点
       五、单元教学示例
       六、单元教学评价
       七、单元参考书目
      
       第三单元 前工业化时期的全球联系与资本主义发展
       一、单元教学主题
       二、单元内容整合
       三、单元教学要求
       四、单元教学要点
       五、单元教学示例
       六、单元教学评价
       七、单元参考书目
      
       第四单元 工业化时期整体世界的联系、发展与矛盾
       一、单元教学主题
       二、单元内容整合
       三、单元教学要求
       四、单元教学要点
       五、单元教学示例
       六、单元教学评价
       七、单元参考书目
      
       第五单元 世界局势的动荡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一、单元教学主题
       二、单元内容整合
       三、单元教学要求
       四、单元教学要点
       五、单元教学示例
       六、单元教学评价
       七、单元参考书目
      
       第六单元 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
       一、单元教学主题
       二、单元内容整合
       三、单元教学要求
       四、单元教学要点
       五、单元教学示例
       六、单元教学评价
       七、单元参考书目
      
       第七单元 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趋势
       一、单元教学主题
       二、单元内容整合
       三、单元教学要求
       四、单元教学要点
       五、单元教学示例
       六、单元教学评价
       七、单元参考书目
      
       优秀课例
       课例1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案例2 中古时期的欧洲
       课例3 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
       课例4 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课例5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课例6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意义
       课例7 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课例8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课例9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课例10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课例11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课例12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课例13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课例14 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
       课例15 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
       课例16 告别殖民——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
      

书评       

   

地址:上海市国权路579号
邮编:200433
电话:021-65642854(社办)
传真:021-65104812

 
 

版权所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2025年若有问题请与我们 (webmaster@fudanpress.com) 联系! 沪ICP备050159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