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南怀瑾 |证严上人

分类浏览



世界能源史中的中国:诞生、演变、利用及其影响
作者:
朱荫贵 杨大庆 编
定价:
80 元
页数:
428页
ISBN:
978-7-309-14911-1/T.664
字数:
418千字
开本:
16 开
装帧:
平装
出版日期:
2020年6月       
本类其他相关图书

内容提要


       前言
      
       朱荫贵
      
       能源在人类的生产生活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回顾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历史,从古至今,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对个人、社会、国家以及全球都产生着广泛而持久的影响。无论是早期矿物能源取代植物能源,还是此后的电力能源取代矿物能源,每一次能源的变化都称得上是一次革命。今天,世界上正在兴起新能源革命浪潮,这无疑是人类迈向新时代的又一里程碑。可以相信,新能源产生的作用和影响将一举超越历代能源的变革而载入史册,对人类社会的发展、生产力的提高以及生产生活的便利,产生难以估量的作用和价值。
       回顾历史,在惊叹能源变迁给人类社会文明发展带来巨大影响的同时,我们也不无遗憾地发现,迄今为止,关于中国历史上能源利用和影响的研究,无论数量、研究的深度还是关注的角度,都未能全然彰显能源在人类历史上应有的地位。特别是整体上以能源为对象,考察分析其发展演变的特点、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以及能源自身在被人类利用过程中所具有的内在规律性等方面的问题,在我国已有的研究成果中,无论数量、研究的深度还是关注的角度,都实在不配其应有的地位。检阅现有的研究成果,尽管不乏有对煤炭、石油、电力等能源进行研究的学术论著,但这些成果大致集中于几个共同的议题,即: 我国能源的种类和分布对工业化进程的影响;外来侵略者对我国能源资源的觊觎和掠取,我国能源产业如何在列强掠夺和传统封建势力反对的夹缝中艰难发展;或是对某一个煤矿、某一家电厂或某一个城市的能源产业的史实加以描述,或是叙述能源如何从手工开采逐步发展到机器开采,再就是通过考察能源产业,分析资本筹集、产品运输、企业经营等诸种问题。当然,这些研究非常重要,能够使我们对我国能源发展演变的多层面相有所了解。但遗憾的是,在对能源史进行的研究中,长期以来因为种种原因,对于另外一些层面和问题的研究仍关注不够,例如: 能源产业对城市兴起、重工业产业发展和工业基地建立的作用,能源的发展推动新型交通运输工具诞生进而扩大市场以及推动国内外贸易发展的分析;能源和政治、外交的关系以及因为能源的变化和发展进而改进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研究等,则研究得很少。至于将眼光聚焦于新能源对生产力变革进而对生产关系产生调节、推动、改进作用的研究成果,就更难以寻觅了。
       今天看来,我国能源史研究的现有状况,已经不能满足新能源革命兴起所提出的时代要求。一方面,从历史中总结中国能源发展的轨迹,探求其中的本质特点,特别是中国的历史传统、文化文明对能源开发利用的影响,必然会丰富我们对我国能源史发展的认知,进而促进能源产业的良性发展;另一方面,从能源的视角重新审视中国历史,想必也会深化我们对中国经济、政治、外交和社会的理解。有鉴于此,2015年,复旦大学中华文明国际研究中心借邀请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杨大庆教授访学之机,与他确定访学研究的课题为近代中国的能源历史。2015年12月18—19日,复旦大学召开了“世界能源史之中的中国”的工作坊,来自美国,日本,中国大陆和台湾、香港、澳门地区的二十余位学者,共同探讨中国能源史的发展和演变。工作坊的主旨有二: 一是从生产、流通、消费等环节构建综合跨域的中国能源史;二是借鉴世界能源史研究的新视角,综合分析能源与社会、文化、政治、经济间的相互影响及关系,探讨具有几千年农业传统的中国在近代以来因为能源变化而出现的变迁。两天的会议之后,学者们对自己的论文进行了修改补充,另外又进一步邀请了国内外对能源史有研究而未能来参加工作坊会议的学者著文参加我们的讨论。这样,在2018年形成了现在论文集的大体格局。
       论文集中收录的论文大体按照四个部分进行分列,分别是纵论篇、电力篇、石油篇和煤炭篇,共十六篇论文,从不同角度对近代以来中国的能源发展和演变进行了探讨,由于受到研究基础和关注点的局限,读者可以看到,这些论文还只是从能源史角度进行的初步尝试。我们期待这些论文的发表能够吸引更多研究者的关注和参与,真正使我国能源史的研究迈向一个新的更高的台阶。
      

作者简介

书摘


       目录
      
       朱荫贵 前言
      
       纵论篇
       布莱恩·布莱克(Brian Black) 环境史中的能源与运输
       张伟保 能源安全看近代中国能源工业的发展
       严鹏 国家计划、市场转型与产业创新——中国矿山机械工业的演化(1949—2014)
       萧建业(Victor Seow) 历史学中的能源:一个文献综述
      
       电力篇
       田岛俊雄 中国的电力产业:短缺经济格局下的大陆型发展
       林兰芳 台电与日占区的电力事业(1938—1945)——以广州、汕头为中心
       杨琰 西方经验与本土经营:近代上海电力产业的兴起与产业经营模式的转变(1882—1893)
      
       石油篇
       杨大庆 能源史与地质学——也谈1945年前日本在中国东北寻找石油的失败
       吴翎君 外国石油公司在中国市场的竞争(1870—1937)
       洪绍洋 战后中国石油公司在台湾的经营(1945—1949)
       皇甫秋实 贾钦涵 民企、外资与政府——顾维钧参与中国西北石油开发始末
       常旭 “洋油”时代——基于旧海关史料对中国1863—1931年煤油市场的考察
       张轩赫 抗战期间资源委员会的酒精工业
      
       煤炭篇
       范矿生 社会资本与近代企业发展:以山东峄县中兴煤矿为中心的考察
       朱荫贵 从能源史角度看近代中国机器采煤业的兴起及其效应
       陈慈玉 20世纪前半叶中国东北的煤矿业
      

书评       

   

地址:上海市国权路579号
邮编:200433
电话:021-65642854(社办)
传真:021-65104812

 
 

版权所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2024年若有问题请与我们 (webmaster@fudanpress.com) 联系! 沪ICP备050159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