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南怀瑾 |证严上人

分类浏览



中国文学批评范畴及体系
作者:
汪涌豪 著
定价:
125 元
页数:
609页
ISBN:
978-7-309-13080-5/I.1053
字数:
579千字
开本:
16 开
装帧:
精装
出版日期:
2017年9月       
本类其他相关图书

内容提要


       基于中国人特有的致思习惯和言说方式,中国古代文学批评中许多概念、范畴常常辞约而旨丰,不仅少有明确的意义界定,甚至看不到固定的逻辑边际。对应当初创设者机敏的心思与善于运虚斡空的过人才智,它们像足了一个意义空框,又俨然构成一召唤的结构,提供给人曲抵微达的空间是无限广大的。所谓“封始而道亡”,如何不轻率地植入当下语境,强求与异文化对接,是葆有其本意、开显其意义的重要前提。
      

作者简介


       汪涌豪,1962年6月生于上海。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为日本九州大学客座教授,神户大学特任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美学与文论研究,兼及古代哲学、史学与当代文化批评。著作有《中国文学批评范畴及体系》、《中国古典美学风骨论》、《中国游侠史论》、《中国游仙文化》、《言说的立场》、《汪涌豪人文演讲集》等十七种,主编有四卷本《中国诗学》、十卷本《汉语言文学原典精读系列》等四种,另有各类论文百余篇。曾获得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上海市高校青年教师奖,霍英东教育基金会奖,中国图书奖,上海市优秀图书一等奖,以及省部级和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至三等奖多项多次。2004年起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书摘


       目録
      
       緒言
      
       第一章 範疇的哲學定義
       第一節 術語、概念和範疇的界定
       第二節 範疇的理論地位
       第三節 範疇的意義與研究價值
      
       第二章 範疇的構成範式
       第一節 範疇的語言形式與構成
       一、漢語特性籠蓋下的文學批評
       二、範疇的結構與活性
       三、象形的意義
       第二節 取式於自然與人事
       一、在仰觀俯察中肯認
       二、感性形態的獲得
       三、對感官用語的援用
       第三節 向觀念論趨進
       一、單個範疇存在形態的演變
       二、系統範疇的抽象化趨勢
       三、由有迹之形走向虚眇之境
      
       第三章 範疇的主要特徵
       第一節 直覺思維的碩果
       一、範疇的整體性與直接性
       二、認識超越的實現
       三、善會其通與全息呈示
       第二節 超越邏輯
       一、充滿暗示性的定義
       二、模糊識别與解讀
       三、具象批評與範疇的模糊性
       第三節 可運作的動態系統
       一、承傳變易的雙向運動
       二、歷史性與學派性
       三、範疇的衍生力及其統序特徵
      
       第四章 範疇與創作風尚
       第一節 歷史的轉捩
       一、由範疇出現頻率切入
       二、“百代之中”的中唐
       第二節 風骨範疇與漢唐文學理想
       一、六朝文學背景下“風骨”的提出
       二、對唐初文風的匡正
       三、完滿的落幕
       第三節 作宋元人心境折射的平淡範疇
       一、以道家思想底裏
       二、沉静於内省的境域
       三、平簡清野之美
       四、由陶詩的發現看平淡理想的確立
       第四節 格調:明清人回歸傳統的旗幟
       一、從“體格”、“氣格”到“格韻”、“格致”
       二、 “調”的涵義與“格調”的意指
       三、“格調”之於總結期文學批評的意義
       第五節 一個正反合的過程
       一、理性思潮的冲蕩與相關範疇的抬升
       二、禪宗、理學與心學對範疇的滋養
       三、“以復古解放”的範疇統合
      
       第五章 範疇與文體
       第一節 詩文體式與範疇
       一、唐前文體探討中基本範疇的確立
       二、兩宋詩文範疇創設的豐富
       三、明清範疇詮解和運用的成熟
       四、相關概念、範疇例釋
       1.“響”
       2.“脈”
       3.“波瀾”
       4.“圓”
       5.“老”
       6.“本色”
       7.“家數”
       8.諸範疇的聯通和意義小結
       第二節 詞的體式與範疇
       一、宋代詞學範疇解説
       二、騷雅與沉鬱:元明以後範疇的振興
       三、詞學範疇總結與重要範疇分釋
       1.“妥溜”
       2.“澀”
       3.“深静”
       4.諸範疇的聯通和意義小結
       第三節 曲的體式與範疇
       一、詞曲體制同異與範疇的分際
       二、元明清諸家曲學範疇論要
       三、曲學範疇總結與重要範疇分釋
       1.“豪辣灝爛”
       2.“俊”
       3. 諸範疇的聯通和意義小結
       第四節 戲劇體式與範疇
       一、明代劇學範疇通論
       二、清代劇學範疇與金聖嘆、李漁的貢獻
       三、劇學範疇總結與重要範疇分釋
       1.“局段”
       2.“主腦”
       3.“機趣”
       4.諸範疇的聯通和意義小結
       第五節 小説體式與範疇
       一、小説觀念的萌起與明清小説範疇
       二、晚清的進步
       三、小説範疇總結與重要範疇分釋
       1.“幻”
       2.“避犯”
       3.“白描”
       4.諸範疇的聯通和意義小結
       第六節 諸文體與範疇的對應關係
       一、各體文論範疇成熟度與理論品級
       二、各體類範疇集束與小結
       1.詩文體式範疇集束
       2.詞曲體式範疇集束
       3.戲劇小説體式範疇集束
       4.幾點小結
      
       第六章 元範疇:文學理論體系的樞紐
       第一節 元範疇問題的提出
       一、範疇的位序與元範疇的界定
       二、確立過程中諸種觀點的研判
       三、元範疇的唯一與多元
       第二節 根植於傳統文化的考察
       一、“天人合一”的文化精神及其對文學的浸入
       1.“天人合一”的提出與儒道兩家的論述
       2.通天盡人的“人文”追求
       二、由此確立的元範疇的剖解
       1.“道”與文學的歸趣
       2.“氣”的本原意義
       3.作創作發生論和接受論的“興”範疇
       4.“象”的發現與營構
       5.執中平允與“和”生萬物
       三、元範疇聯結成的範疇體系構架
       1. 元範疇的相互關係
       2. 元範疇之於體系構建的可能
      
       第七章 範疇的邏輯體系
       第一節 本原性範疇
       一、主體本原及相關範疇序列
       二、客體本原及相關範疇的聯結
       第二節 創作論範疇
       一、指涉創作發動的範疇序列
       二、揭示創作思維規律的範疇系統
       三、“才”與“法”:關於創作機理範疇
       第三節 作品形態和風格論範疇
       一、風格範疇體系的導入途徑
       二、作品物質構成提供的視點
       三、基於格制體調等實性構成的規範範疇
       四、虚性構成形態的規範範疇
       五、對冥合主客體的生態構成的範疇指説
       第四節 鑒賞與批評論範疇
       一、規範批評主體的範疇序列
       二、涵括批評原則與方法的範疇序列
       第五節 範疇體系的整合
       一、“潛體系”狀態下範疇勾連的凸顯
       二、一個尚未閉合的系統
      
       結語
       引用書目
       後記
       新版後記
      

书评       

   

地址:上海市国权路579号
邮编:200433
电话:021-65642854(社办)
传真:021-65104812

 
 

版权所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2024年若有问题请与我们 (webmaster@fudanpress.com) 联系! 沪ICP备050159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