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南怀瑾 |证严上人

分类浏览

               

大众医学:沪港两院士共话心脏保健:维护心脏健康,牢记三句话
发布时间:2018年8月31日


       2018年8月16日下午,由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复旦大学出版社、瑞安管理(上海)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沪港两院士共话心脏保健暨《心脏医学全接触》(第2版)新书发布”活动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举行。
       本次活动特别邀请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教授,《心脏医学全接触》主编、美国心脏科学院院士、英国爱丁堡皇家内科医学院荣誉院士、香港内科医学院院士罗鹰瑞博士,分享冠心病预防和治疗相关科普知识。复旦大学党委副书记袁正宏教授、复旦大学出版社总编辑王卫东先生、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副院长钱菊英教授、瑞安集团董事长助理周永平先生出席了本次活动。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7》显示,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威胁我国人民健康的第一大杀手。我国心血管病患者数高达2.9亿人,心血管病死亡率占疾病总死亡人数的40%以上,冠心病的发病人群也渐趋年轻化。由罗鹰瑞医生和杨清源教授合著的《心脏医学全接触》依据循证医学原则,用简洁明快的文笔,深入浅出地向读者介绍了心血管疾病的种类、主要症状、主流的治疗方法等知识。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主任委员、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葛均波教授表示:“心血管疾病严重危害健康,人人都需要了解常见心血管疾病的防治知识。熟读《心脏医学全接触》,可以帮助广大群众远离处方笺。”世界家庭医学组织候任主席、香港医学专科学院前主席李国栋医生评价该书:“涵盖了更新、更完整的参考数据,包含实用的内容,极具可读性,可谓是一本心脏健康小百科。”
       在圆桌论坛环节,两位专家围绕冠心病预防、介入治疗、危险因素控制等方面展开讨论。
       1.保护血管,从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做起
       当主持人骆新提出“运动是否有益心脏健康”的问题时,葛均波院士表示,适量运动对心脏健康有益,但剧烈运动却不利于心脏健康。如果某人坚持每天走一万步,对心脏健康是有益的;如果某人“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或者平时不运动、周末拼命运动,反而不利于心脏健康。因为人体血管好比一条河流,我们希望它能“细水长流”,而不希望它今天发大水,明天又突然干枯,因为这样反而容易对河床造成损伤。
       从理论上说,所有血管疾病都是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引发的,吸烟、糖尿病、高血压等,都是诱发血管内皮受损的因素。如果没有血管内皮损伤,即使血胆固醇稍微高一点,一般也不太会导致心肌梗死、脑卒中等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如果血管内皮已受损,即使血胆固醇不是很高,也可能会发生心脑血管疾病。原因在于,河床(血管壁)受损以后,沙子就容易沉积下来;如果河床是好的,即使河水浑一些,河道也不一定会堵塞;如果河床受损,河水里泥沙又多,河道发生堵塞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
       2.与其“亡羊补牢”,不如提早预防
       葛均波院士提到:美国有一位58岁男性患者,在过去十年中做了28次介入手术,医生在他的心脏里放了67个支架。此外,他还做过冠脉搭桥手术,搭桥的血管内也放了支架。可以说,这个人的冠状动脉内塞满了支架,堪比北京的“鸟巢”(国家体育场)。那么,到底是这名患者喜欢支架呢,还是他的医生喜欢放支架呢?可能都不是。
       葛均波院士提醒大家:冠心病患者在接受介入治疗以后,并非万事大吉。如果不积极控制危险因素,继续抽烟、喝酒,即便放了支架,其他部位的冠状动脉仍然会发生堵塞,以至于冠心病越来越重,支架越放越多。
       3.偏方秘方,治不了心脏病
       针对目前网上虚假信息、偏方、秘方泛滥,比如有传言称“拍打左手、放血,可以治疗心脏病”的现象,葛均波院士表示,一些所谓的偏方和秘方对疾病不仅没有帮助,有时还会造成不良后果。临床医生采取的医疗手段都是基于临床医学证据的,一定要有非常确切的证据证实其有效,方能应用于临床。大家如果感到心脏不适,应去正规医院请专业医生诊治,切莫轻信所谓的偏方、秘方。
      

       来源:大众医学20180819
       相关图书:《心脏医学全接触》(第2版)
      
 
   

地址:上海市国权路579号
邮编:200433
电话:021-65642854(社办)
传真:021-65104812

 
 

版权所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2024年若有问题请与我们 (webmaster@fudanpress.com) 联系! 沪ICP备050159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