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南怀瑾 |证严上人

分类浏览

               

出版界也要摒弃GDP迷信——我社社长贺圣遂谈美国出版业兼并风潮的启示
发布时间:2006年2月27日


       ■记者周涵嫣报道
       ●集团化运动、兼并浪潮引发了出版社文化与逐利的冲突
       ●门外汉主管出版社导致出版迅速向第二娱乐业转变
       ●完全商业化的模式并非出版业的济世良方
       ●由于利润的驱使,书价持续上升,图书品种越来越单一
      
       本报讯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五年来,国内出版业纷纷组建出版集团和发行集团。已完成集团化的出版社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面临重重困惑:库存和退货大幅增加,利润下滑,原创性的精品图书比例逐年下降;而尚未完成集团化的出版社仍纷纷把铺摊子、扩规模作为经营目标,由于操之过急,图书品质受到较大影响,大量低俗无聊的作品出版,导致阅读日益浅俗化。面对这一系列问题,近日,复旦大学出版社社长贺圣遂通过审视上世纪下半叶美国出版业的兼并风潮,总结了其中应该引起我们重视和警惕的问题,以期给国内书业的集团化道路带来一些启示。
       贺圣遂指出,集团化运动和兼并浪潮席卷美国出版业后,出版社产权日趋集中,到20世纪末,美国五大集团控制了80%的图书市场,排名前20位的出版社占有高达93%的市场份额。而这样高度的集中则引发了出版社文化本位理念与财团经营逐利导向的冲突,将经营目标置于文化所求之上的做法使出版业的优秀传统消失殆尽。诸如,本以出版高品位学术著作、政治类读物和文学作品为主的潘塞恩出版公司,在被纽豪斯传媒集团收购后,被迫出版许多娱乐性图书;以出版高水准历史和政治类读物闻名的哈泼斯出版社,1987年被默多克新闻集团收购后,变成了娱乐类和指南类等商业化图书出版的大本营;2005年,在美国乃至世界卓有影响的出版机构哈泼柯林斯集团和西蒙·舒斯特公司分别推出色情文学作品。
       贺圣遂随后分析,美国出版业集团化运动和兼并浪潮后出现的这种文化大滑坡、迅速向第二娱乐业转变的恶果,与出版社高层管理者的身份变迁有直接关系。随着许多优秀出版社成为大财团的子公司,出版社的高层管理者也由原先的出版行家易位给只懂赚钱不懂出版的门外汉。最典型的例子,兰登书屋被纽豪斯传媒集团收购后,银行家出身的维塔尔入主兰登。在“每一本书都必须盈利”的经营思路指导下,兰登出版了很多低俗无聊的作品;而这并没有给它带来多少好处——1997年,兰登的利润率仅为0.1%,一年后,沮丧的纽豪斯把兰登卖给了贝塔斯曼。贺圣遂认为,兰登书屋的变迁是美国出版业的一个缩影,恰恰说明了完全商业化的模式并不是出版业的济世良方,出版业的安身立命之本是文化,而且永远是文化。
       此外,贺圣遂还从这一时期美国多家出版社调整出书结构和大裁员所引发的社会矛盾,指出集团化和兼并给书业带来的负面影响。他再次以兰登书屋为例:维塔尔接管之后,要求所属潘塞恩出版公司缩减2/3的图书和员工,只出版销量大的品种,被裁员工则大都为有文化理想和文化追求的出版业骨干人员,最终导致了员工的集体辞职,曾在美国出版界有较大影响的潘塞恩图书公司自此不复存在。贺圣遂指出,被兼并后的许多出版社由于经营利润目标导向的驱使,书价持续上升,图书品种越来越单一,致使出版的自由面临挑战,文化的多元化受到严重破坏。
       针对美国出版业集团化引发种种弊病这一“他山之石”,贺圣遂认为,我国书业集团化应立足于为建设优秀文化服务,通过对先进文化的开拓和建设,达到促进生产力发展的目的;反对牺牲出版的品质、唯以逐利为目标的出版经营方式。“基于此点,出版机构和组织集团化与否,也许无关宏旨。……海洋作战中,既需要航空母舰,也需要战列舰、驱逐舰、巡洋舰甚至鱼雷快艇,它们大小不一、功能不同,但大有大的优势,小有小的好处,对取得胜利都有作用。”他呼吁业界有识之士摒弃GDP迷信,重视出版的文化意义和功能,建设一支以“聚薪传火、播种文明”为己任的出版队伍。
      
       ——摘自《文汇读书周报》日期:2006.02.24 版次:1
 
   

地址:上海市国权路579号
邮编:200433
电话:021-65642854(社办)
传真:021-65104812

 
 

版权所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2024年若有问题请与我们 (webmaster@fudanpress.com) 联系! 沪ICP备050159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