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南怀瑾 |证严上人

分类浏览

               

我社社长贺圣遂《关于科学出版观的初步思考》在书界引发共鸣——中国出版健康发展之路:实事求是,排除虚假
发布时间:2005年12月29日

刘杲:我建议,出版业的“十一五”规划,只提“平稳较快发展”,不要再提“跨越式发展”,这就是我理解的科学出版观。
       巢峰:科学出版观强调实事求是,排除虚假的东西。我想,通过树立科学出版观,可以促进长期的可持续发展。
       杨德炎:坚持可持续发展……出版界要站到更高的层面上来,要站在文化的前沿,做社会思潮的前导者,引领出版潮流。而不应该是为了经济利益去迎合市场的需要。
       胡守文:什么叫“跨越”,怎样“跨越”,这都是找不到答案的问题,这和“大跃进”有什么区别?其结果只能是行业内浮躁之风日盛。
       黄育海:在创新方面,科学出版观不但讲究理念创新,还要讲究技术创新。
       ■本报撰稿许嘉俊报道
       本报讯复旦大学出版社贺圣遂社长《关于科学出版观的初步思考》由本报摘录发表后,引起了书界人士的广泛关注,中国编辑学会会长刘杲、资深出版人巢峰等专家纷纷就“科学出版观”这一论题发表各自的看法。
       书界人士认为,《关于科学出版观的初步思考》是出版业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对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一次全面深入的思考,分析了中国出版业目前的状况,在肯定出版业取得巨大发展和进步的同时,剖析了阻碍出版业实现科学发展、持续发展的潜在问题。
       刘杲指出,举世公认,我国经济增长速度不慢。即便如此,中央对“十一五”规划的经济增长速度仍然强调“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没有提出更高要求。同一时间,出版业增长速度明显低于全国经济增长速度。在这种情况之下,出版业“十一五”规划的增长速度,也应当坚持“平稳较快发展”的原则,不应提出过高要求。老实说,在保证质量和效益的前提下,出版业如能“平稳较快发展”,如能接近全国经济增长速度,那就是很大的进步。前些年常提出版业要“跨越式发展”。经过几年的实践检验可以看出,对出版业提“跨越式发展”的要求是不切实际的。过高要求并不能鼓舞士气,只能激发浮夸风气。我建议,出版业的“十一五”规划,只提“平稳较快发展”,不要再提“跨越式发展”,这是我学习科学出版观的一点体会。
       中国青年出版总社副社长胡守文也指出,什么叫“跨越”,怎样“跨越”,这都是找不到答案的问题,这和“大跃进”有什么区别?其结果只能是行业内浮躁之风日盛。我们一面惊呼着“日本书业大崩坏”的可怕情状,一面又在亲手制造着“中国出版大崩坏”的陷阱。
       资深出版人巢峰认为,以前,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是以环境污染、高能耗为代价的,这是不科学的。现在,出版业片面强调造大船,全国各地纷纷搞集团,并不是说集团不能搞,而是说不宜搞一个模式、“一刀切”的办法搞。还有,出版、发行、印刷各个环节的诚信原则受到破坏,新华书店不按时结算货款,出版社的回款压力越来越大,这些都不利于出版业的健康发展。目前,出版业的图书出版品种大幅度上升,滞胀现象有增无减。科学出版观强调实事求是,排除虚假的东西。
       关于“可持续发展”与“十一五”出版规划,商务印书馆总经理杨德炎认为坚持可持续发展,应该是贯穿出版界“十一五”出版规划的思想。不仅仅局限于出版界,只有坚持可持续性,社会才能有发展。出版界要站到更高的层面上来,要站在文化的前沿,做社会思潮的前导者,引领出版潮流。而不应该是为了经济利益去迎合市场的需要。
       贺圣遂的文章中还提到了经济效益与文化目的的关系,在这一点,河北出版集团管委会副主任王亚民有切身体会:“科学出版观并不否认出版作为产业的经济属性,但反对将经济效益与文化目的割裂开来。一个出版社十分注重社会效益的追求,从而成功塑造了自己的品牌,其结果是不仅保证了出版社的可持续发展,而且为经济利益的提升创造了更大的空间。”
       上海科普出版社社长陈纪宁告诉记者:“目前中国的出版社已经初步形成两级分化,幸福的出版社幸福彼此相似,痛苦的出版社各有各的不幸。贺社长文章是一帖清醒剂。对于痛苦的出版社而言,坚持‘科学出版观’的理念及其操作有一定难度,但必须静下心来好好研究,才能取得可持续发展。”
       上海九久读书人文化实业有限公司事长黄育海在科学出版观要坚持创新这点上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在创新方面,科学出版观不但讲究理念创新,还要讲究技术创新。现在大部分出版社还都处于手工操作状态,与IT、网络、现代物流技术距离很远。一个现代出版企业是需要与这些新技术紧密结合的。比如拥有50万会员的99网上书城,每天销售图书近5万册,这只有靠技术创新才能实现。”
       作者:许嘉俊
       ——摘自《文汇读书周报》2005.12.23 版次:1
 
   

地址:上海市国权路579号
邮编:200433
电话:021-65642854(社办)
传真:021-65104812

 
 

版权所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2024年若有问题请与我们 (webmaster@fudanpress.com) 联系! 沪ICP备050159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