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南怀瑾 |证严上人

分类浏览



中医药掌故趣谈
作者:
孙文钟 主编
定价:
28 元
页数:
150页
ISBN:
978-7-309-10665-7/R.1386
字数:
120千字
开本:
32 开
装帧:
平装
出版日期:
2014年8月       
本类其他相关图书

内容提要


       序
      
       文化是民族的血液和灵魂,是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重要支撑。中医药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最具生命力和时代感的璀璨瑰宝,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生生不息的传承、创新中扮演着积极、关键的角色,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大家要做中华文化的笃信者、传播者、躬行者”。因此,弘扬和传承中医药文化对于新时代延续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具有现实意义。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文化的传承要从青少年抓起。中医药文化的传承给孩子们的内心种下了一颗种子,希望这颗饱含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精髓的种子在其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形成过程中“生根发芽”,并在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中潜移默化地传递中医药文化的精华和智慧。
       中医药的发展需要一代代人共同的努力,中医药文化的传承离不开基础教育的支撑。在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及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的指导下,在上海市中医药事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项目的支持下,上海中医药大学组织专家编写了一套《中小学生中医药科普读物》系列读本,力图将中医药知识的普及与基础教育拓展性课程有机衔接,以服务于基础教育改革,弘扬中医药文化。
       本系列读本邀请了众多知名中医药专家参与编写,每一位编者既肩负着传承中医药文化的责任,又怀揣着对中小学生的关爱,涓涓热情流于其中。可以说这套读本是责任、爱心、智慧的结晶,蕴含了中医药专家对中医药文化传承、传播的一种寄托,一种历史责任。
       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任重而道远,衷心希望本系列读本不仅可以使中小学生获得科学知识,学到中医思维方法,受到科学精神的熏陶,而且希望他们能掌握一定的中医药知识与技能,珍惜生命,热爱生活。同时希望广大读者,尤其是基础教育工作者和广大中小学生都对这套系列读本提出宝贵意见,一起来参与这项有意义的事业,共同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胡鸿毅
       上海中医药大学副校长
       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副院长
       2014年6月
      

作者简介

书摘


       前言
      
       掌故是讲历史上的人物事迹或社会现象等的故事。古代中医药著作和其他古籍中记载了大量有关中医药医林人物事迹和知识的掌故。这些掌故饱含人文情趣与历史意味,富有知识性和趣味性,不但有教育与传承意义,而且还很有可读性,尤其适合青少年课外阅读。
       本书遴选100个中医药掌故,其中许多是似曾相识的成语典故或故事传说。这些掌故来源于古代典籍、诗文辞赋、笔记小说或民间传说,有的直接来自古代医学著作,如杏林春暖、橘井泉香、病入膏肓、讳疾忌医、牛溲马勃、起死回生等。其内容涉及医史记闻、医林轶事、名家德艺、辨证治疗、奇方异案、养生健身、本草药剂、医事鉴戒、医患相处、医药箴言等诸多方面。为了便于和中小学生互动,本书也从小学至初中阶段的语文课本里选择了一些成语典故或相应词语,给予新的解读。和一般解释掌故的方法不同的是,本书对每一个掌故都从中医药知识的角度予以诠释,传递丰富的中医药科技信息,展示浓厚的传统文化内涵。
       为了方便中小学生阅读,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本书的写作全部采用白话文。编写原则是掌故均有出处,有一定趣味性、科学性和实用性。写作时也允许必要的补充、想象、推演等,尤其是写作故事时有细节的虚构或夸张。人物掌故为“一人一事”,突出重点,有一定故事性。医事掌故为“一物一叙”,同样突出重点,有一定故事性,或者叙述一点哲理或医理。在该掌故的条目下还有一个“小链接”,介绍出处和主要文句,以及给出一些必要的注释等。全书第一部分以该掌故出现在中小学各年级语文课本的先后顺序排列;第二部分按掌故名称的汉语拼音先后顺序排列;第三部分按掌故的时代先后顺序排列。这样做的目的是既体现中医学发展的时代脉络,又可满足各取所需、不同兴趣的要求。
       全书分3个板块:一、给曾经的记忆插上翅膀—收集中小学生学过的一些成语典故,从中医药知识角度重新诠释;二、打开窗户,吹进知识新风—收集与中小学生关系密切的成语典故,从中医药角度进行诠释;三、追寻中医药历史的足迹—回顾中医药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和事迹,同学们可读到有趣的故事。
       希望本书对普及中医药知识起一些作用,也希望广大中小学生通过阅读能增添一些对中医药的兴趣。
      
       孙文钟
       2014年6月
      
       目录
      
       给曾经的记忆插上翅膀 
       1.望梅止渴
       2.面黄肌瘦
       3.汗流浃背
       4.何首乌
       5.覆盆子
       6.漫话桑葚
       7.瘦骨嶙峋
       8.心惊肉跳
       9.情郁于中
       10.触目伤怀
       11.五脏六腑
       12.生老病死
       13.以毒攻毒
       14.目光炯炯
       15.精神饱满
       16.忐忑不安
       17.寡言少语
       18.病入膏肓
       19.肝胆相照
       20.囫囵吞枣
       21.讳疾忌医
       22.良药苦口
       23.流水不腐
       24.妙手回春
       25.怒发冲冠
       26.七窍生烟
      
       打开窗户,吹进知识新风 
       27.杯弓蛇影
       28.病从口入
       29.病笃乱投医
       30.长生不老
       31.唇红齿白
       32.大腹便便
       33.多愁多病
       34.股肱之力
       35.魂不守舍
       36.积劳成疾
       37.乐极生悲
       38.明眸皓齿
       39.牛溲马勃
       40.七情六欲
       41.起死回生
       42.三折肱
       43.嗜痂之癖
       44.漱石枕流
       45.吮痈舐痔
       46.吐故纳新
       47.五味俱全
       48.心腹大患
       49.疑心生暗鬼
       50.中合人事
      
       追寻中医药历史的足迹 
       51.“醫”和“毉”的由来
       52.“藥”的由来
       53.食不厌精
       54.司外揣内
       55.随俗为变
       56.病有不治
       57.扁鹊三兄弟
       58.以情治病
       59.橘井泉香
       60.君臣佐使
       61.诊脉辨男女
       62.治病“四难”
       63.悬壶济世
       64.医圣张仲景
       65.方书之祖
       66.外科鼻祖
       67.刮骨疗伤
       68.五禽戏
       69.杏林春暖
       70.针灸甲乙经
       71.女医鲍姑
       72.“药王”孙思邈
       73.行方智圆
       74.新修本草
       75.宋清卖药
       76.针灸铜人
       77.儿科圣手
       78.安常神针
       79.雪冤禁暴
       80.荆花毒药
       81.“二素”轶事
       82.巧治心病
       83.刻碑传药方
       84.丹溪拜师
       85.通则不痛
       86.不辨锡饧
       87.甘草解百毒
       88.本草纲目
       89.病家两要
       90.范彬救危
       91.人痘接种术
       92.瘟疫新论
       93.不失人情
       94.朱衣道人
       95.天医星
       96.“一瓢”医生
       97.医林改错
       98.膏药大王
       99.医须周察
       100.江湖铃医

书评       

   

地址:上海市国权路579号
邮编:200433
电话:021-65642854(社办)
传真:021-65104812

 
 

版权所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2025年若有问题请与我们 (webmaster@fudanpress.com) 联系! 沪ICP备050159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