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南怀瑾 |证严上人

分类浏览



道德恐慌与过剩犯罪化
作者:
汪明亮 著
定价:
36 元
页数:
245页
ISBN:
978-7-309-10450-9/D.666
字数:
249千字
开本:
16 开
装帧:
平装
出版日期:
2014年5月       
本类其他相关图书

内容提要


       本书是作者在复旦大学演讲的讲稿整理。2009年以来,作者为复旦大学本科生开设了《犯罪与文明》这门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并先后做了近20场《犯罪与文明》课程相关问题的讲座。讲座以现实中发生的热点犯罪问题为背景,结合作者的理论研究,进行多方位的解读。这些讲座是《犯罪与文明》核心课程的延伸,极大拓展了选修该课程的学生们的视野。本书是这些讲座的精选结集,共分为六部分十三讲,主要包括犯罪化与非犯罪化、犯罪之形成与预防、犯罪治理对策转型、腐败治理新思维、量刑过程新发现、死刑与刑事调解制度等专题。

作者简介


       汪明亮,安徽黟县人,复旦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代表性著作:《公众参与型刑事政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社会资本与刑事政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热点刑事案件理论解读——刑法规范之外的视角》(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定罪量刑社会学模式》(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犯罪生成模式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严打”的理性评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书摘


       目录
      
       前言
      
       第一部分 犯罪化与非犯罪化
       第一讲 道德恐慌与过剩犯罪化
       第二讲 犯罪化与非犯罪化得与失
      
       第二部分 犯罪之形成与预防
       第三讲 社会信任缺失及犯罪生成
       第四讲 “砍手党”犯罪行为之犯罪学分析
       第五讲 犯罪情境预防及其运用
      
       第三部分 犯罪治理对策转型
       第六讲 犯罪治理过程中的市场机制
       第七讲 公众参与型刑事政策
      
       第四部分 腐败治理新思维
       第八讲 腐败之化学反应方程式
       第九讲 人际关系视角中的腐败犯罪窝案
      
       第五部分 量刑过程新发现
       第十讲 死刑量刑法理学模式与社会学模式
       第十一讲 犯罪人格及其在量刑中的意义
      
       第六部分 死刑与刑事调解制度
       第十二讲 中国死刑废除不能操之过急
       第十三讲 理性看待刑事调解制度

书评       

   

地址:上海市国权路579号
邮编:200433
电话:021-65642854(社办)
传真:021-65104812

 
 

版权所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2025年若有问题请与我们 (webmaster@fudanpress.com) 联系! 沪ICP备050159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