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勇清,男,1966年4月出生,江西临川人。中南大学商学院副院长,教授,管理学博士,美国san jose state university访问学者(1年),MBA核心课程《管理学》、《组织行为学》主讲教师。获中国有色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主持或参与国家级、省部级课题10余项,目前主要从事企业经营战略、人力资源、组织理论与行为、企业创新管理等方面的学术研究和企业管理咨询和培训工作。
书摘
“管理学”是工商管理类专业本科生和MBA研究生的一门必修课程,这门课程主要是讲授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概念。对于初入管理殿堂的学生来说,系统学习并掌握好这些知识点非常重要,这是继续学好后续专业课程的前提和基础。由于这门课程比较抽象、概念性强,因此一本好的教材将会对学生准确理解和消化这门课程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书就是基于此而编写的。 笔者从事本科生、研究生和MBA的“管理学”课程教学已有近二十年了。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也一直在积极地探索,希望能够有一种好的课堂教学方式和一本好的教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消化管理学的相关原理和知识。近年来我们一直都尝试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的方式,欣慰的是我们的这些努力有了一些成效。学生们在学习“管理学”这门课程时不再感到枯燥、单调了,而是有了比较浓厚的兴趣。2008年10月至2009年10月,笔者有幸以访问学者的身份在美国硅谷学习、研究,在这一年时间里,考察了Apple、Google、Intel、Cisco等30多家世界一流的企业,也与斯坦福大学( Standford University)、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Berkeley)、圣何塞州立大学(San Jose State University)等美国一些著名大学商学院的教授开展广泛的交流,并旁听了这些大学的一些MBA课程。与国内课堂教学方式不同的是,这些大学的课堂教学更注重学生的参与和演练,这使我对“管理学”课程的教学又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和新的理解。笔者认为,学习“管理学”这门课程,不但需要学习众多的理论、方法和概念,更要能够活学活用、融会贯通;不但要对概念、理论有理性了解,更要有感性认识,“管理学”这门课程的学习效果取决于将显性的理论、方法、概念转化为隐性的感受、认同、决断能力,这样才能在实际管理工作中变为一种自觉的管理行动。 本书是我们多年来“管理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入案例教学所积淀的一些成果和体会。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我们力图突出两个方面的特点:
其一,精心挑选案例,以体现案例教学的特点,满足案例教学的需要。管理学不仅是讲授管理的理论体系,更关键的是要告诉学生它在实际生活中怎样发挥作用。为此,我们在每一章均安排了案例,以帮助学生通过这些案例的“练兵”,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点并提高运用相关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些案例中,很多都是来源于企业的真实案例,其真实性、模拟性强。
其二,精心选编材料,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本书在内容安排上,既有管理学理论的系统讨论,又在教材的相关内容中适当插入了一些管理透视、管理故事和管理名家介绍等阅读材料,以帮助学生在掌握相关知识点的同时,扩大知识面,提高阅读兴趣。 本书的主要内容包括:管理与管理学、管理思想与理论的演进、管理环境的分析、企业伦理与社会责任、决策原理与方法、计划与计划工作、组织中的基本问题、组织设计、人员配备、组织文化、领导与领导理论、激励、沟通、控制与控制过程、控制技术与方法。 本书由中南大学商学院长期从事“管理学”课程的老师编写完成,由熊勇清教授担任主编。各章执笔人员分别是:熊勇清(第1、2、3、4、6、14、15 章)、彭文辉(第7、8章)、陈明淑(第9、12章)、黄玖祎(第11、13章)、蔡立燕(第5、10章)。
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我们参考了国内外有关书籍、教材和资料,在此向有关作者表示衷心感谢。同时,由于作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会出现差错,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