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南怀瑾 |证严上人

分类浏览



南怀瑾选集(典藏版):第五卷
作者:
南怀瑾 著述
定价:
72 元
页数:
640页
ISBN:
978-7-309-09441-1/C.254
字数:
509千字
开本:
32 开
装帧:
精装
出版日期:
2013年3月       
本类其他相关图书

内容提要

南怀瑾选集典藏版出版缘起
      
       南怀瑾先生,1918年生于浙江温州乐清县,以书香门第,幼承庭训,泛览旧学,又勤于习武。抗战伊始,先生甫冠,乃投笔从戎,跃马西南,尔后执教于当时的中央军校及金陵大学。先生资禀超脱,不为物羁,每逢闲暇,芒鞋竹杖,遍历山川,访求大德,遭逢奇人异士甚夥,转益多师,皆助道行。曾闭关峨眉山大坪寺三载,绝顶风雪,覃思赜奥,遍窥佛藏。旋走康藏,谒密教高僧,于藏传佛教各派教义,均有精深研究。既离藏,转赴昆明,初讲学于云南大学,后任教于四川大学。抗战胜利后返乡,不久归隐杭州天竺和江西庐山,潜心治学。后至台湾,受聘于文化大学、辅仁大学,以及其他大学、研究所,又传学日本、美国和中美洲诸国。2006年创建太湖大学堂于江苏吴江的太湖之滨,绛帐传薪,弦歌不辍。
       中国传统文化千门万户,郁郁璨璨,而儒道释为其纲要,先生会通三教,群机都摄,尤擅讲论佛法,拈花一脉,绍流如绪,浩浩乎卮言日出,妙义宛然,等身著作,千言万语,一一从智慧海中称性流出,而皆为众人讲说,读其书,想其人,山高水长,人所唱叹。
       复旦大学出版社于1990年梓行《论语别裁》,此先生文字首现于中国大陆,此后又有二十三种重要作品陆续推出,泽被读者,甲于书业。2003年7月,经先生和原出版单位授权,复旦大学出版社将二十四种著述编成十卷,精装刊印,风行宇内。
       辛卯之秋,值复旦大学出版社创业30周年,而中国大陆有先生之书亦二十余载矣,遂排印《论语别裁》线装限量本,古雅可宝,贡献书林。次年,经台湾老古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授权,增入《庄子諵譁》、《南怀瑾与彼得·圣吉》、《南怀瑾讲演录》、《答问青壮年参禅者》、《人生的起点和终站》五书,与原十卷本合并,都为十二卷,重加校订,善为装帧,名之为典藏版以行世。
       《南怀瑾选集》典藏版各卷收录情况如下:
       第一卷: 《论语别裁》
       第二卷: 《老子他说》、《孟子旁通》
       第三卷: 《庄子諵譁》
       第四卷: 《易经杂说》、《易经系传别讲》
       第五卷: 《禅宗与道家》、《道家、密宗与东方神秘学》、《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
       第六卷: 《禅海蠡测》、《禅话》、《中国佛教发展史略》、《中国道教发展史略》
       第七卷: 《历史的经验》、《亦新亦旧的一代》、《中国文化泛言》
       第八卷: 《如何修证佛法》、《药师经的济世观》、《学佛者的基本信念》
       第九卷: 《金刚经说什么》、《楞严大义今释》
       第十卷: 《圆觉经略说》、《定慧初修》、《楞伽大义今释》
       第十一卷: 《原本大学微言》
       第十二卷: 《南怀瑾讲演录》、《南怀瑾与彼得·圣吉》、《答问青壮年参禅者》、《人生的起点和终站》。
       复旦大学出版社谨识
       2012年9月29日
      
       《南怀瑾选集》 典藏版 第五卷
       《禅宗与道家》《道家、密宗与东方神秘学》《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
       魏晋以降,儒、佛、道三家鼎足而立,并称显学。它们既互相排斥,又彼此吸收,融通变易,争雄于世,从各个方面推进了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南怀瑾先生《禅宗与道家》(原名《禅与道概论》,由台湾老古文化事业公司出版)就是以专题研究的方式,系统阐述禅宗与道家的宗旨、源流、修持和影响的著作。全书分为两编。上编为“禅宗与佛学”,对佛教产生的历史背景;大小乘佛教的基本教义;禅宗的传承;奠定后世禅宗思想基础的六祖慧能的事迹;禅宗的语录、公案、机锋和棒喝;参禅的方法;禅学与理学的关系;禅宗对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的影响;以及闻名遐迩的丛林制度等,作了精湛的论述。下编为“道家与道教”,对隐士和方士的由来;养神、服气、饵药、祀祷的派分;老庄之学;齐燕之风;阴阳五行;神仙丹道;道教的形成与演化;以及道家与道教对古代天文、历算、地理(堪舆)、物理、化学、医药等自然科学的贡献等,作了深有见地的剖析。
       宇宙何以生成天地万物?人的心灵究竟具有多大的功能?修炼养生能否延年益寿?古往今来,人们一直对这些问题进行着孜孜不倦的探求。古代中国、印度、埃及出现的神秘学也莫不是以此为主题展开的。《道家、密宗与东方神秘学》是一部从文化和医学的角度,论述道家、密宗和东方神秘学的著作。全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论述密宗的历史、理论和修持,尤其是身密、口密、意密“三密”的修法;第二部分,主要讲解易学与中医医理,尤其是气脉问题;第三部分,收录有关的专论和序跋。
       “长生不老”一直是千百年来世人的向往与追求。究竟如何修炼,方家各有所见。为答复学人的咨询求教,南怀瑾先生结合自己多年来的修习实践,以及古今述作,撰写了《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一书。书中着重叙述了佛、道、儒三家的静坐修持法。内容包括:静坐的姿势与要点;静坐中体内气机的反应,与由此而引发的心理与生理的变化;佛家的七支坐法;道家的内丹静坐法;打通任督脉、奇经八脉的方法;中医经络学说中的气功;以及《太极炼丹秘法》、《菩提道次第论》等著作中的修炼法。为纠正讹传误修,怡生养年提供了有益的指导。
      

作者简介

书摘


       目录
      
       ·禅宗与道家·
       出版说明
       举办宗教哲学专题讲演的旨趣(代序)
       前言
       禅宗与佛学
       一、 佛学与中国文化的因缘
       二、 佛学内容简介
       (一) 印度文化的背景
       (二) 印度上古的形势与国情
       (三) 释迦出家成道对于人类世界的贡献
       1 建立师道的庄严
       2. 破除印度传统的阶级观念
       3. 归纳印度上古传统宗教的轮回之说
       4. 开拓宇宙观与世界观
       5. 调和裁定形而上的本体论
       (四) 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
       1. 小乘的思想
       2. 小乘的实践
       3. 小乘的求证方法
       4. 大乘的思想
       5. 大乘的实践
       6. 大乘求证的方法
       三、 禅宗概要
       (一) 有关禅宗的史迹
       1. 禅宗所谓的“教外别传”
       2. 禅宗的禅
       3. 达摩大师初传的禅宗
       (二) 初唐以前禅宗开展的影响
       1. 关于六祖的开悟
       2. 关于“不思善,不思恶”的问题
       3. 关于“不是风动,不是幡动,是仁者心动”的问题
       (三) 唐初禅宗兴盛的大势
       (四) 研究禅宗的几个锁钥
       1. 时代方言的注意
       2. 几个重要术语的了解
       3. 研读禅宗典籍的重点
       4. 必须具备禅学与文学的素养
       (五) 禅宗的中心及其目的
       1. 禅的目的与涅槃
       2. 宋元以后注重参禅的禅风
       3. 元明以后禅宗的三关界说与参禅的境界
       (六) 禅宗与理学的关系
       (七) 禅宗与中国文学
       1. 隋唐以后文学意境的转变与禅宗
       2. 禅与文学的重要性
       四、 禅宗丛林制度与中国文化教育的精神
       (一) 佛教原始制度的简介
       (二) 禅宗丛林制度的由来
       1. 丛林的规模
       2. 丛林的风规
       3. 丛林以修持为中心的禅堂
       4. 丛林与中国文教
       结论
       道家与道教
       一、 道家学术思想与黄老、老庄的渊源
       (一) 道家与黄老
       (二) 道家与老庄
       二、 隐士思想与道家
       (一) 上古历史传说上的反证
       (二) 孔子与隐士的思想
       (三) 隐士与历史政治的关系
       1. 历史上畏惧“隐士”思想的反面
       2. 历史上尊重“隐士”思想的正面
       三、 方士的学术与道家
       (一) 有关原始自然科学
       (二) 有关阴阳家演变为人文科学
       (三) 有关理论物理科学
       四、 关于道家方士学术思想的渊源
       (一) 上古传统文化与周代的道术
       (二) 战国时期北方齐鲁燕宋的文化背景
       (三) 战国时期南方楚国的文化思想
       五、 道家与道教学术思想的内容
       (一) 道家与道教的天人宇宙说
       1. 关于阴阳的观念
       2. 关于五行的观念
       3. 关于天干和地支的甲子观念
       (二) 道家神仙修炼的学术思想
       1. 道家与道教对于人生意义的估价
       2. 方士思想的影响
       六、 汉魏以后的神仙丹道派
       (一) 丹经鼻祖的作者魏伯阳
       (二) 方士医学与易象数合流的炼气养生术的丹道
       七、 道家与道教宗祖人物思想的略论
       1. 儒道不分家的“天”字的含义
       2. 儒道不分家的“道”字的含义
       (一) 老子
       1. 老子思想的天道无为与自然的观念
       2. 老子对于仁义与圣人的观念
       3. 有关老子政治思想的误解
       4. 老子被人陷害为阴谋权术的教唆者
       5. 老子政治思想的重心
       6. 老子摄生养生的学术
       7. 道教《清静经》
       (二) 庄子
       1. 《庄子》的寓言
       2. 《庄子》的《逍遥游》与内七篇
       3. 《庄子》外篇的风规
       4. 《庄子》内篇养生学与方士神仙的因缘
       (三) 战国时期阴阳家与方士的声势
       1. 驺衍阴阳学说的动机与目的
       2. 阴阳学说的内容
       3. 驺衍地球物理的思想
       4. 齐国学术的风气
       (四) 秦汉之际燕齐方士与神仙的思想渊源
       1. 秦始皇与封禅
       2. 汉初的神道与神仙
       3. 汉魏以下道家学术思想的内容概略
       八、 道教
       (一) 汉末道教形成的因缘
       (二) 魏晋以后的道家与道教
       1. 唐代的道教
       2. 宋元明清的道教
       九、 道家及道教思想与中国文化的教育精神
      
       《禅与道概论》后语
      
       ·道家、密宗与东方神秘学·
       出版说明
       前言
       第一部分道家、密宗与东方神秘学
       第一章道家、密宗与东方神秘学
       第二章密宗的神秘、神秘的密宗
       第三章密宗的神秘
       第四章密宗理论之依据
       大日如来与宇宙万有的本体论
       心向往之的即身成佛
       密宗三密中的身密
       第五章人身的内密
       关于密宗手印的神秘
       有关人体气脉的奥秘
       佛学显教与密宗在学理上的异同
       第六章声音的奥妙
       有关身密的论辩
       三密之一的“声密”
       重视咒语的神奇早在佛教之先
       人类的知识真已了解音声的神秘吗
       密宗咒语的根据
       第七章声音对人体神妙的作用
       声音的妙密
       三字根本咒与人体气机的关系
       第八章意密与佛学理论之依据
       意密与唯识
       有关心意识修法的粗浅说明
       第九章意识的神秘之研究
       再论“意密”
       与现代心理学有密切关系的意识
       建立在唯识学上的意密
       第十章从世俗到出世
       生圆二次与观想成就
       观想成就的测验
       第二部分道家《易经》与中医医理
       第一章
       易学与中国医理
       道家与中国医理
       汉易
       卦是什么
       画卦与爻
       如何画卦
       八卦所代表的现象
       八卦“数”的问题
       先天八卦方位、气候与医疗
       道家观念中的人类
       道家对宇宙万象的研究
       山泽通气与气
       卦之体用与道家哲学
       第二章
       《易》之体用
       三家村与来知德
       后天卦之用
       《易》的三要点
       六十四卦及六爻
       错综复杂的变化
       辩证法与微积分
       方圆图与气候
       中医的基本书及其他
       可爱的巫医
       道家的生命学说
       可笑的采阴补阳
       大师邵康节
       第三章
       魏伯阳和《参同契》
       《易》是研究两性之学吗
       十二辟卦
       音乐历法和律吕
       孔子的《春秋》
       五行是什么
       五行的意义和作用
       头痛医脚
       天干地支
       气脉与穴道
       读书人的三理
       第四章
       驺衍是否胡诌
       我们的小天地
       十个太阳的故事
       彩色有声有味电影
       气功是什么玩意儿
       音乐可以治病吗
       颜色对病人如何
       青菜萝卜和《本草》
       谁认识“人”字
       望闻问切
       医案的奇谈
       三指禅
       第五章
       唯心与唯物之论
       孙大夫和老虎
       印度医学的说法
       生命的构成
       孔子与释迦的会议
       什么是气脉
       奇经八脉
       气脉之争
       三脉是什么
       七轮在哪里
       七天的变化
       你的鼻子通不通
       生命的来源问题
       第六章
       碧眼方瞳是神仙
       《易经》六十四卦与七轮
       和脉
       血是什么
       奇经八脉和十二经脉
       食气者寿
       不要被八卦所困
       星棋遍布的八脉
       子午流注和灵龟八法的节气问题
       子午卯酉
       道家的活子时
       针灸与活子时
       第七章
       五星联珠
       汉代的京房先生
       宋元时代的医学
       火神爷的附子汤
       一天呼吸多少次
       两个宇宙
       点穴和气脉
       气脉穴道的求证
       再说活子时
       第八章
       你听过精神讲话吗
       王羲之写上药三品精、气、神
       阴阳怪气
       肾是不是腰子
       心在何处
       你常失眠吗
       神秘的间脑
       再谈活子时
       找你自己的活子时
       午时茶
       老年人的五反和养生
       如何学通奇经八脉及十二经脉
       学剑不成,看花
       第九章
       人老原来有药医
       如何借花修我
       光、神与灵魂
       超越的冥想治疗
       头和神
       两条腿的重要
       鬼神的气魄
       浩然之气
       大鼻孔的好处
       气功治疗肺病的方法
       精的困惑
       第三部分道家学术思想与
       佛家密宗文化道家神仙修炼的学术思想
       汉魏以后的神仙丹道派
       (一) 丹经鼻祖的作者魏伯阳
       (二) 方士医学与易象数合流的炼气养生术的丹道
       禅宗与密宗
       西藏佛学渊源
       西藏佛法之崛起
       西藏后期佛法及派系
       西藏之显教
       西藏之密法
       藏密之特点
       显密优劣之商榷
       影印《雍正御选语录》暨《心灯录》序
       西藏佛教密宗文化简述
       西藏密宗艺术新论
       影印密宗法本前叙
       (一) 《密宗六成就法》前叙
       (二) 《大圆满禅定休息清净车解》前序
       (三) 密宗《恒河大手印》《椎击三要诀》合刊序
       (四) 影印《大乘要道密集》跋
       谢译《印度瑜伽健身术》序
       《印度军荼利瑜伽术》前言
      
      
       ·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
       出版说明
       前言
      
       长生不老确有可能
       静坐的方法
       静坐的心身状况
       哪一本是静坐的最佳入门参考书
       因是子静坐法的利弊
       人体的气机是怎么一回事
       丹田与脉轮是什么
       静坐与气脉
       儒佛道三家的静坐姿势
       七支坐法的形式
       有关七支坐法的传说
       叉手盘坐与健康的效果
       关于头脑的健康功效
       盘足曲膝与健康
       学习静坐如何用心
       存想与精思
       安心守窍的方法
       当心守窍的后果
       守窍与存想的原理
       守窍与炼气
       什么是气
       静坐与气的存想
       人体内部的气机与空气的关系
       静坐的休息与气机
       开始静坐时气机的反应
       背部的反应
       静坐与后脑的反应
       前脑的反应
       间脑的反应
       如何打通任脉
       不食人间烟火与中气的作用
       大腹便便不足道
       人身和人参的两足之重要
       气脉的异同之争
       道家与密宗有关气脉的不同图案
       中脉的重要争论
       为什么气脉会震动
       打通气脉为什么
       静坐与锻炼精神
       三炼精气神之说
       修炼的时间和程度之说
       新旧医学养“精”观念的异同
       认识真精
       静坐与“炼精化”的剖析
       炼气和止息
       气息的神奇和奥秘
       变化气质和气的周期
       炼气不如平心
       三花聚顶和五气朝元
       炼气与化神
       神是什么东西
       气化神的境界
       炼气化神三问
      
       附录
       修定与参禅法要
       初修禅定入门方法
       定慧影像
       参禅指月
      
       南怀瑾先生著述目录

书评       

   

地址:上海市国权路579号
邮编:200433
电话:021-65642854(社办)
传真:021-65104812

 
 

版权所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2025年若有问题请与我们 (webmaster@fudanpress.com) 联系! 沪ICP备050159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