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南怀瑾 |证严上人

分类浏览



医学实验动物学
作者:
周光兴 主编
定价:
48 元
页数:
276页
ISBN:
978-7-309-09295-0/R.1282
字数:
482千字
开本:
16 开
装帧:
平装
出版日期:
2012年11月       
本类其他相关图书

内容提要


       本书结合实验动物科学和比较医学之间的密切关系,以及实验动物在医学研究领域中所起的作用,参照目前国内外实验动物科学的最新发展趋势,较为系统的介绍了实验动物科学的基本概念以及实验动物在生物医学研究领域中的应用。内容包括实验动物学绪论、实验遗传学和微生物学分类、实验动物常见传染性疾病和质量监测、环境和营养因素对实验动物的影响、实验动物生物学特性、人类疾病动物模型、免疫缺陷动物及应用、实验动物选择和应用、实验动物福利和伦理、遗传工程动物、生物安全和动物实验、动物实验技术和方法等章节。
       本书在写作特点、结构及内容方面,完全根据复旦大学本课程的教学大纲和开课学时要求编写。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具有较为鲜明的实践性特点,符合本校对研究生及本科生培养的具体要求。本书主要适合于医学、药学及生物学等专业研究生和本科生的教学使用,也适合用于动物实验研究人员的参考工具书。
      

作者简介

书摘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概述
       一、实验动物科学
       二、实验用动物
       三、模式生物
       第二节 实验动物科学的重要性及应用领域
       一、重要性
       二、应用领域
       第三节 实验动物科学发展概况
       一、国内实验动物科学发展概况及趋势
       二、国外实验动物科学发展概况及趋势
      
       第二章 实验动物分类及质量控制
       第一节 遗传学分类基本概况
       一、种、品种及品系的概念
       二、品系的基本条件
       三、遗传学分类的原则
       第二节 实验动物遗传学控制分类及应用
       一、近交系动物
       二、杂交群动物
       三、封闭群动物
       四、突变系动物
       第三节 实验动物遗传质量检测
       一、遗传质量检测的意义
       二、遗传改变的原因
       三、遗传质量检测
       第四节 实验动物微生物控制分类及应用
       一、普通级动物
       二、清洁动物
       三、无特定病原体动物
       四、无菌动物
       五、实施不同等级实验动物微生物控制的意义
      
       第三章 实验动物环境控制
       第一节 概述
       一、环境的定义
       二、环境因素的分类
       三、环境对实验动物的作用
       四、环境控制的必要性
       第二节 实验动物环境因素及其控制
       一、温度
       二、相对湿度
       三、气流速度
       四、空气洁净状况
       五、新风量和新风换气次数
       六、压强梯度
       七、噪声
       八、光照
       第三节 实验动物的饲养条件
       一、笼具
       二、饮水
       三、垫料
       四、空气调节
       第四节 实验动物环境设施
       一、隔离环境设施
       二、屏障环境设施
       三、普通环境设施
      
       第四章 实验动物饲料及营养控制
       第一节 实验动物的营养
       一、实验动物所需的营养素
       二、实验动物的营养利用
       第二节 实验动物营养需要及特点
       一、常用实验动物的营养需要
       二、常用实验动物的营养特点
       第三节 实验动物饲料分类与特点
       一、实验动物饲料的分类
       二、实验动物饲料的配方
       三、实验动物饲料的加工
       四、实验动物饲料的消毒
       第四节 营养因素对实验动物的影响
       一、饲料化学因素对实验动物的影响
       二、饲料微生物因素对实验动物的影响
       三、饲料营养素对实验动物的影响
       四、特殊饲料对实验动物的影响
      
       第五章 常用实验动物生物学特性
       第一节 小鼠
       一、生物学特性
       二、饲养管理
       三、常用品系
       第二节 大鼠
       一、生物学特性
       二、饲养管理
       三、常用品系
       第三节 豚鼠
       一、生物学特性
       二、饲养管理
       三、常用品系
       第四节 地鼠
       一、生物学特性
       二、饲养管理
       三、常用品系
       第五节 兔
       一、生物学特性
       二、饲养管理
       三、常用品种
       第六节 犬
       一、生物学特性
       二、饲养管理
       三、常用品种
       第七节 非人灵长类动物
       一、生物学特性
       二、饲养管理
       三、常用品种
       第八节 猪
       一、生物学特性
       二、饲养管理
       三、常用品种
      
       第六章 实验用动物生物学特性
       第一节 长爪沙鼠
       一、生物学特性
       二、饲养管理
       第二节 猫
       一、生物学特性
       二、饲养管理
       第三节 鸡
       一、生物学特性
       二、饲养管理
       第四节 羊
       一、生物学特性
       二、饲养管理
       第五节 树鼩
       一、生物学特性
       二、饲养管理
       第六节 鼠兔
       一、生物学特性
       二、饲养管理
       第七节 旱獭
       一、生物学特性
       二、饲养管理
       第八节 鱼
       一、生物学特性
       二、解剖学和生理学特性
      
       第七章 实验动物常见疾病及控制
       第一节 感染性疾病的危害性
       一、经济损失严重
       二、影响实验动物质量
       三、严重危害人类健康
       第二节 感染性疾病的表现形式及流行病学特征
       一、感染性疾病的表现形式
       二、感染性疾病流行病学特征
       第三节 实验动物疾病的预防及控制
       一、预防措施
       二、控制措施
       三、应急处理措施
       四、定期监测
       第四节 实验动物常见病毒性疾病
       一、小鼠传染性脱脚病(鼠痘)
       二、淋巴细胞性脉络丛脑膜炎
       三、流行性出血热
       四、仙台病毒感染
       五、小鼠病毒性肝炎
       六、乳鼠流行性腹泻
       七、兔病毒性出血症
       八、狂犬病
       九、犬瘟热
       十、犬细小病毒病
       十一、犬传染性肝炎
       十二、猴B病毒病
       第五节 实验动物常见细菌性疾病
       一、布氏杆菌病
       二、沙门菌病
       三、结核病
       四、泰泽菌病
       五、钩端螺旋体病
       六、支原体病
       七、鼠棒状杆菌病
       八、嗜肺性巴氏杆菌
       第六节 实验动物常见寄生虫疾病
       一、弓形虫病
       二、兔球虫病
      
       第八章 实验动物选择与应用
       第一节 一般选择原则
       一、品种与品系
       二、年龄与体重
       三、性别
       四、生理与健康状况
       五、标准化控制状况
       第二节 基本选择原则
       一、相似性选择原则
       二、可靠性选择原则
       三、重复性选择原则
       四、可控性选择原则
       五、经济性选择原则
       第三节 实验分组原则
       一、基本原则
       二、实验方法
       三、对照组
       四、动物实验结果外推
       第四节 选择与应用索引
       一、两栖纲选择索引
       二、爬行纲选择索引
       三、鸟纲选择索引
       四、哺乳纲选择索引
      
       第九章 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
       第一节 概述
       一、定义
       二、疾病动物模型的发展史
       三、使用人类疾病动物模型的意义
       四、人类疾病动物模型评价原则
       五、人类疾病动物模型分类
       六、疾病动物模型的致病因素
       第二节 肿瘤动物模型
       一、诱发性肿瘤动物模型
       二、自发性肿瘤动物模型
       三、移植性肿瘤动物模型
       四、转基因肿瘤动物模型
       第三节 心血管系统疾病模型
       一、心肌炎动物模型
       二、心包炎动物模型
       三、心肌梗死动物模型
       四、心肌病动物模型
       五、心律失常动物模型
       六、高血压动物模型
       七、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
       第四节 消化系统疾病动物模型
       一、食管疾病动物模型
       二、胃疾病动物模型
       三、肠疾病动物模型
       四、肝疾病动物模型
       五、胆囊疾病动物模型
       六、胰腺疾病动物模型
       第五节 呼吸系统疾病动物模型
       一、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动物模型
       二、慢性支气管炎动物模型
       三、肺气肿动物模型
       四、支气管哮喘动物模型
       五、支气管扩张动物模型
       六、硅沉着病(矽肺)动物模型
       七、肺纤维化动物模型
       八、肺水肿动物模型
       第六节 泌尿系统疾病动物模型
       一、肾小球肾炎动物模型
       二、肾小球硬化动物模型
       三、肾小管损害动物模型
       四、肾盂疾病动物模型
       五、肾间质纤维化动物模型
       六、肾代谢紊乱动物模型
       七、肾衰竭动物模型
       八、膀胱疾病动物模型
       九、尿道疾病动物模型
       十、肾脏结石动物模型
       第七节 生殖系统疾病动物模型
       一、女性生殖系统疾病动物模型
       二、男性生殖系统疾病动物模型
       第八节 内分泌疾病动物模型
       一、糖尿病动物模型
       二、甲状腺疾病动物模型
       三、银屑病动物模型
       第九节 眼耳鼻喉科疾病动物模型
       一、近视眼动物模型
       二、白内障动物模型
       三、角膜炎动物模型
       四、表层角膜镜片术动物模型
       五、大泡性角膜病变动物模型
       六、角膜斑痕动物模型
       七、角膜内皮损伤动物模型
       八、角膜新生血管动物模型
       九、高眼压动物模型
       十、低眼压动物模型
       十一、中耳炎动物模型
       十二、鼻窦炎动物模型
       十三、上颌窦炎动物模型
       十四、咽炎动物模型
       第十节 口腔疾病动物模型
       一、口腔溃疡动物模型
       二、复发性口腔溃疡动物模型
       三、牙龈增生动物模型
       四、牙髓炎动物模型
       五、牙周炎动物模型
       六、尖周病动物模型
       七、氟斑牙动物模型
       第十一节 骨骼疾病动物模型
       一、骨质疏松动物模型
       二、骨关节 炎模型
       三、类风湿关节 炎模型
       四、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模型
       五、椎动脉受压模型
       六、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模型
       七、颈椎病动物模型
       第十二节 皮肤疾病动物模型
       一、烫伤动物模型
       二、冻伤动物模型
       三、肌炎动物模型
       四、瘙痒动物模型
       五、皮肤过敏动物模型
       第十三节 血液系统疾病动物模型
       一、贫血动物模型
       二、急性白血病动物模型
       三、小鼠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模型
       四、高黏血症动物模型
       五、高尿酸血症动物模型
       六、高脂血症动物模型
       七、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动物模型
       第十四节 神经系统疾病动物模型
       一、脑卒中动物模型
       二、腔隙性脑梗死动物模型
       三、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动物模型
       四、脑血肿动物模型
       五、脑积水动物模型
       六、颅内高压动物模型
       七、迟发性脑病动物模型
       八、精神抑郁症动物模型
       九、老年痴呆症动物模型
       十、帕金森病动物模型
       十一、癫动物模型
       第十五节 感染性疾病动物模型
       一、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病毒感染动物模型
       二、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病毒感染模型
       三、汉坦病毒感染动物模型
       四、艾滋病病毒感染动物模型
       五、甲型肝炎病毒感染模型
       六、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模型
       七、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模型
       八、戊型肝炎病毒感染模型
       九、庚型肝炎病毒感染模型
       十、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模型
       十一、白念珠菌疾病动物模型
       十二、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动物模型
       十三、沙眼衣原体生殖道感染动物模型
       十四、弓形虫感染动物模型
      
       第十章 免疫缺陷动物模型及应用
       第一节 概述
       一、先天遗传性免疫缺陷病
       二、后天继发性免疫缺陷病
       第二节 免疫缺陷动物及其发展史
       一、概述
       二、免疫缺陷动物的发展史
       第三节 免疫缺陷动物分类
       一、T细胞功能缺陷动物
       二、B细胞功能缺陷动物
       三、NK细胞功能缺陷动物
       四、联合免疫缺陷动物
       第四节 免疫缺陷动物的应用
       一、肿瘤学研究
       二、免疫学和遗传学研究
       三、微生物学和寄生虫学研究
       四、组织工程研究
       五、干细胞研究
       六、生物制品和药品检定
       七、其他领域的研究
      
       第十一章 实验动物福利和伦理
       第一节 实验动物福利的定义
       一、实验动物福利的基本概念
       二、实验动物的基本福利
       三、实验动物福利的特殊性
       第二节 实验动物福利的本质
       一、实验动物福利起源和发展
       二、动物保护、动物权利和动物解放
       三、实验动物福利的科学涵义
       第三节 实验动物福利原理
       一、动物福利和应激的生物学代价
       二、应激的表现形式
       三、应激评估
       第四节 实验动物的应激原及其福利损害
       一、实验动物的福利损害类型
       二、应激原种类及其效应
       第五节 动物福利的实现
       一、标准化技术
       二、健康管理技术
       三、运输管理技术
       四、行为管理技术
       五、环境增益技术
       六、营养干预技术
       七、遗传改良技术
       八、疼痛控制技术
       九、安乐死术
       十、动物实验的3Rs方法与技术
       第六节 动物实验伦理
       一、动物实验研究中的伦理问题
       二、动物实验伦理审查
       三、伦理审查内容
       四、审查机构和程序
      
       第十二章 遗传工程动物及应用
       第一节 基因工程动物
       一、概述
       二、转基因动物的原理和方法
       三、转基因动物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
       第二节 胚胎工程动物
       一、概述
       二、胚胎工程的基本内容
       三、试管动物
       四、克隆动物
      
       第十三章 实验动物的生物安全
       第一节 生物安全概述
       一、定义
       二、原理和基本方法
       三、依据
       第二节 实验动物相关生物危害及其评估
       一、实验室感染的风险及其评估
       二、过敏及其风险评估
       三、污染及其风险评估
       第三节 实验动物工作的生物安全等级
       一、实验动物设施的生物安全风险因子
       二、生物安全等级的划分
       三、各级动物生物安全实验室的管理
       第四节 实验动物生物安全设施设备和相关技术
       一、物理控制
       二、一级防护
       三、二级防护
       四、实验动物相关生物安全技术
      
       第十四章 动物实验常用操作技术与方法
       第一节 小鼠的一般操作技术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二、实验基本步骤
       第二节 大鼠的一般操作技术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二、实验基本步骤
       第三节 兔的一般操作技术
       一、目的和要求
       二、实验基本步骤
       第四节 豚鼠的一般操作技术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基本步骤
       第五节 Beagle犬的常用操作技术的示教实验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二、实验基本步骤
       第六节 小鼠无菌剖腹取胎术实验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二、实验原理
       三、实验基本步骤
       第七节 近交系小鼠皮肤移植实验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二、实验基本步骤
       第八节 啮齿类动物性周期观察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二、实验原理
       三、实验基本步骤
       第九节 大鼠急性肺水肿模型的复制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二、实验基本步骤
       第十节 小鼠输精管结扎及卵巢切除手术
       一、实验目的和内容
       二、实验基本步骤
       第十一节 裸鼠肿瘤接种实验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二、实验基本步骤
      
       参考文献
      

书评       

   

地址:上海市国权路579号
邮编:200433
电话:021-65642854(社办)
传真:021-65104812

 
 

版权所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2025年若有问题请与我们 (webmaster@fudanpress.com) 联系! 沪ICP备050159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