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南怀瑾 |证严上人

分类浏览



犯罪现场勘查案解
作者:
杨正鸣 倪铁 主编
定价:
45 元
页数:
304页
ISBN:
978-7-309-08367-5/D.518
字数:
427千字
开本:
16 开
装帧:
平装
出版日期:
2011年9月       
本类其他相关图书

内容提要


       前言
      
       本书是上海市第三期侦查学专业本科教育高地建设的子项目“犯罪现场勘查学课程建设”的研究成果,也是华东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各位同仁和专业研究生共同努力的理论结晶,凝结了侦查学专业众多师生辛勤的汗水。
       本书共分十章 来展开叙述,以犯罪现场勘查定位为起点,梳理了犯罪现场勘查的发展,对当前中国犯罪现场勘查的各个程序、运作环节 进行讨论,还选择了几类重要的犯罪现场勘查进行分析。本书十章 内容安排如下: 现场勘查概述,现场勘查的发展,现场勘查的管理,现场勘查的运作程序,现场访问,实地勘验,现场勘查取证,现场勘查工作记录,现场分析与犯罪现场重建,各类典型案件现场勘查。
       本书在写法上,每一章 先对犯罪现场勘查的主要原理进行简述,再引出相关案例,并以案解部分续之,结合原理对案例进行分析。在行文中,作者尽量保持了简洁的行文风格,有叙有论,详解案例,说理较为透彻,避免把案解变成学术性论文。
       《犯罪现场勘查案解》在倪铁编印于2005年讲义的基础上编就而成,其中吸收了美国《刑事侦查学》的诸多资料。本书由华东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侦查学专业师生精诚合作而成,其撰写分工为: 艾娜艳,第一章 、第十章 第五节 ;倪铁,第二章 ;陈波,第三章 、第四章 、第十章 第二节 ;张艳凤,第五章 、第六章 、第十章 第三四节 ;沈臻懿,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一节 ;赖佩君,附录、图示、案例图片。全书由倪铁、赖佩君、沈臻懿负责统稿,各位作者各就其著述部分承担文字责任。
       在本案解写作过程中,各位作者研读、整理和参考了众多犯罪现场勘查学领域的优秀著作、论文、教材和网络案例等,在众多方面借鉴和吸收了已有的优秀科研成果,作者在注释中都一一加以体现。在此向为本书提供参考思路和学术借鉴的专家学者表示我们最诚挚的谢意。并向为本书出版付出辛勤努力的复旦大学出版社的张永彬副总编和孙程姣编辑表示我们衷心的感谢!
       在写作过程中,作者力图突破现有窠臼,并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创新。作者投入了极大的精力,付出辛勤的劳动和努力,从酝酿到成稿,数度增删、修改。虽然本书在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可能还存在不尽完善之处,诚挚地期盼各位专家、学者和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11年7月
      
      

作者简介


       杨正鸣,法学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华东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院长,主要从事侦查学、犯罪学等学科的教学和研究。曾主持、参加“经济犯罪形势评估体系研究”、“网络犯罪研究”、“金融犯罪与法律控制”等省部级项目六项,主持国家特色专业侦查学、上海市侦查学教育高地项目建设等。独著、主编、参编教材《侦查学》、《侦查学原理》、《人身安全防范》、《生命的法规》、《经济犯罪侦查新论》、《犯罪学》等共十余部,在全国性专业期刊和报纸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和文章百余篇。曾获司法部先进教师、上海市优秀青年教师、上海市育才奖等荣誉称号。
      
       倪 铁,法学博士,副教授,现任华东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副院长,兼任上海市犯罪学会副秘书长。主要研究领域为侦查学、刑事司法制度、法律文化等。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研究”、公安部项目“商业秘密刑事保护若干问题研究”等八项。参与撰写《侦查学》、《中国传统侦查与审判文化研究》、《拉丁美洲法律发达史》等。

书摘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现场勘查概述
       第一节 犯罪现场概念
       第二节 犯罪现场勘查
      
       第二章 现场勘查的发展
       第一节 传统现场勘查体制流变简析
       第二节 传统现场勘查组织制度
       第三节 传统现场勘查流程体制
       第四节 传统现场勘查记录格式规范
       第五节 传统现场勘查责任机制
      
       第三章 现场勘查的管理
       第一节 现场勘查的组织
       第二节 现场勘查的准备
       第三节 现场勘查的指挥
      
       第四章 现场勘查的运作程序
       第一节 犯罪现场勘查的管辖与职责划分
       第二节 受理报案
       第三节 现场处置
       第四节 勘查展开
      
       第五章 现场访问
       第一节 现场访问的概念和意义
       第二节 现场访问的任务
       第三节 现场访问的对象和内容
       第四节 现场访问的原则和要求
       第五节 寻找知情人的方法
       第六节 现场访问的基本步骤与实施
       第七节 现场访问材料的评断
      
       第六章 实地勘验
       第一节 实地勘验概念特征分析
       第二节 实地勘验的实施原则和顺序
       第三节 现场勘验的实施步骤
       第四节 现场搜索
       第五节 侦查实验
       第六节 犯罪现场的复验
      
       第七章 现场勘查取证
       第一节 现场痕迹、物证概述
       第二节 现场手印的取证
       第三节 现场足迹的取证
       第四节 工具痕迹的取证
       第五节 枪弹痕迹的取证
       第六节 其他痕迹、物证的取证
      
       第八章 现场勘查工作记录
       第一节 现场勘查工作记录概述
       第二节 现场勘验检查笔录
       第三节 现场制图
       第四节 现场照相
       第五节 现场录像
       第六节 现场录音
      
       第九章 现场分析与犯罪现场重建
       第一节 现场分析
       第二节 犯罪现场重建
      
       第十章 各类典型案件现场勘查
       第一节 杀人案件现场勘查
       第二节 性犯罪的现场勘查
       第三节 抢劫案件现场勘查
       第四节 盗窃案件的现场勘查
       第五节 计算机犯罪案件现场勘查
      
       附录 现场勘验检查工作记录
      

书评       

   

地址:上海市国权路579号
邮编:200433
电话:021-65642854(社办)
传真:021-65104812

 
 

版权所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2025年若有问题请与我们 (webmaster@fudanpress.com) 联系! 沪ICP备050159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