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南怀瑾 |证严上人

分类浏览



徽学研究入门
作者:
王振忠著
定价:
20 元
页数:
254页
ISBN:
978-7-309-08057-5/K.324
字数:
178千字
开本:
32 开
装帧:
平装
出版日期:
2011年8月       
本类其他相关图书

内容提要


      
       前言
      
         徽州,地处安徽南部的黄山、白岳之间,处处清溪环流,绿树掩映。对于此种天工化成的自然环境,明人曾经这样吟咏:
      
       山绕清溪水绕城,白云碧嶂画难成。
      
       日斜猛虎峰头度,雨歇游鱼镜里行。
      
       处处楼台藏野色,家家灯火读书声。
      
       居民一半依山食,不事牛犁用火耕。
      
         这首《徽州》诗,状摹了皖南山乡的如画景色和淳朴风情。从历史行政区划来看,徽州的前身是歙州,始置于隋朝。及至唐代,沿袭前朝建置,歙州下辖歙县、绩溪、黟县、休宁、祁门和婺源六县。到了北宋宣和三年(1121年),又改歙州置徽州。可以说,从唐宋以来,一州六县或一府六县的格局一直沿袭到明清时代。在明清,徽州是个府级建制,为安徽最为重要的两个府之一。清代康熙年间设立安徽省,就是取安庆和徽州两个府的第一个字为省名。其中,安庆府为安徽省的政治中心,而徽州府则以商业和文化著称于世。晚清地理著作《皇朝直省府厅州县歌括》曰:“徽州府在省极南,所辖六县歙为首,休宁祁门婺源角,绩溪府北黟西守。”这是用诗歌的形式,对徽州一府六县的地理位置作了形象的概括。徽州府所辖的六县中,歙县是首县,为徽州府治所在。婺源县是深深插入江西省的一个县,恰恰处于整个徽州府的西南一“角”,正因为如此,婺源县在20世纪曾两度改隶江西,而且,直到现在仍隶属于江西省。
       明代中叶以来,徽商以其整体力量登上历史舞台,除了经营传统的茶叶、竹木、瓷土、生漆等土特产以及徽墨、歙砚、澄心堂纸、汪伯立笔等“文房四宝”以外,还重点经营盐业、典当、布业和海外贸易等诸多行当,其足迹不仅遍及国内的山陬海隅、孤村僻壤,而且还远至海外的日本、东南亚等地。他们以经商为第一等生业,寄命于商,逐利以道,浮沉于商海狂潮,出没于繁华都市、僻野山乡。随着新安商贾财力的如日中天,皖南的黄山白岳之间一时也人文郁起,山川风物为四方所艳羡,徽州文化更呈现出空前辉煌的一瞬。山水清淑、钟灵毓秀的徽州,亦遂有了“东南邹鲁”、“文物之邦”的美称。
         如今,尽管历经了数百年的世事沧桑以及一次史无前例的浩劫,徽州仍然留下了不少具有精美老建筑的古村落——完整或残破的牌坊、宗祠和古民居,依然矗立于僻野荒陬,散发出浓郁的乡土气息,为人们展示着日渐消逝的生活方式。这种水云深处的历史记忆,为蛰居喧嚣的都市人,平添了一抹日渐湮没的旧梦遗痕。于是,这一域热土,引起了世人的极大关注。而在历史学研究领域,以“徽学”命名的一门特殊的学问也逐渐形成。

作者简介


       王振忠,1964年生。历史学博士。1998年起任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历史地理、中国史、社会史、微学及域外汉籍与中外文化交流史的研究,主要著作有《明清微商与淮扬社会变迁》(1996)、《乡土中国·徽州》(2000)、《中国历史人文地理》(合作,2001)、《徽州社会文化史探微——新发现的16至20世纪民间档案文书研究》(2002)、《水岚村纪事:1949年》(2005)、《(新发现的微商小说)我之小史》(2008)、《千山夕阳:王振忠论明清社会与文化》(2009)、《新安江》(2010)、《明清以来微州村落社会史研究——以新发现的民间珍稀文献为中
       心》(2011)。另著有学术随笔集《斜晖脉脉水悠悠》(1996)和《日出而作》(20l0)。

书摘

目录
      
       前言
      
       一、 徽州何以成学?
      
       二、 徽学研究的历史回顾
      
       (一) 徽学发展的几个阶段
       1. 20世纪50年代以前
       2. 1958年至1976年
       3. 1977年至2000年
       4. 新世纪以来的徽学研究
      
       (二) 徽学研究的学术领域
       1. 徽商及相关问题研究
       2. 宗族与徽州区域相关问题研究
       3. 社会文化史研究
       4. 法制史研究
       5. 艺术史研究
       6. 其他
      
       (三) 本领域研究示例
      
       三、 徽学研究之前瞻
      
       (一) 新史料的发掘、整理与研究
      
       (二) 田野调查方法的运用
      
       (三) 新领域的开拓与深入
      
       (四) 其他
      
       四、 参考书目
      
       (一) 概述性的介绍
      
       (二) 进一步深度研究所需的参考论著
       1. 资料集
       2. 方志及相关资料
       3. 调查资料
       4. 工具书
       5. 著作、论文集
       6. 论文
      
       后记

书评       

   

地址:上海市国权路579号
邮编:200433
电话:021-65642854(社办)
传真:021-65104812

 
 

版权所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2024年若有问题请与我们 (webmaster@fudanpress.com) 联系! 沪ICP备050159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