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南怀瑾 |证严上人

分类浏览



“核”来不怕——正确应对核辐射
作者:
吴锦海 顾乃谷 主编
定价:
10 元
页数:
70页
ISBN:
978-7-309-08006-3/T.408
字数:
37千字
开本:
32 开
装帧:
平装
出版日期:
2011年3月       
本类其他相关图书

内容提要


       前 言
      
       日本福岛核危机让人们在短短的几天里经历了 一场核“知识匮乏”与核“信任危机”事件。关于 “核”,公众可能只知道核电站、原子弹、前苏联切 尔诺贝利事故等几个简单的名词,而对其背后的内 容——什么是核电站、反应堆安全结构与基本工作原 理、核泄漏事故发生原因与主要特点、事故中会释放 哪些放射性污染物、核辐射通过哪些途径对人体健康 产生影响,以及核泄漏事故时公众应采取的防护措施 等知识几乎一无所知,可谓“书到用时方恨少”。
       为满足广大公众读者对普及核安全防护知识的需 求,复旦大学放射医学研究所专门组织长期从事放射 医学和放射防护专业,且颇有经验的科技人员在短期内完成了本书的编写。本书编写的目的在于用最通俗的语言、最简洁的描述向大众宣讲有关核能、核辐射及核安全防护的科普知识,希望读者从中学到知识, 获得收益,理性科学地应对核辐射,避免不必要的对核(放射)的误解与恐慌。
       由于时间仓促,书中不足之处实难避免,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 者
       2011年3月

作者简介

书摘


       目 录
      
       前言
       1. 什么是核能
       2. 什么是核电站
       3. 什么是核反应堆
       4. 核反应堆与原子弹的区别
       5. 什么是核泄漏事故
       6. 什么是氢气爆炸
       7. 氢气爆炸与核爆炸的区别
       8. 核泄漏扩散的途径
       9. 核泄漏事故的特点
       (1)不确定性大
       (2)社会恐慌性强
       (3)处置工作长期、任务艰巨
       (4)核泄漏与核爆炸造成放射性污染的区别
       10. 核事件的分级
       11. 核事故中常见放射性核素的危害
       (1)放射性碘
       (2)放射性铯
       12. 人体受核辐射的主要途径
       13. 射线照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14. 核泄漏事故时进行环境监测的目的与内容
       (1)早期应急监测
       (2)中期应急监测
       (3)后期监测
       15. 常用辐射量和单位的意义
       (1)放射性活度
       (2)吸收剂量
       (3)当量剂量
       (4)有效剂量
       16. 核事故时的公众防护措施
       (1)针对外照射可采用的主要防护措施
       (2)针对内照射可采用的主要防护措施
       17. 对防辐射有帮助的食物
       (1)谷类、脂类及蛋白质
       (2)富含维生素的食品
       (3)富含微量元素的食品
       18. 走出防辐射误区
       (1)服用碘片越多越好?
       (2)自行服碘能预防辐射?
       (3)碘盐能够代替碘片?
       (4)乘飞机穿越辐射污染区域会遭遇辐射?
       (5)辐射会传染?
       (6)孕妇用防辐射服防核辐射?
       19. 惨痛的历史教训——历史上的核泄漏事故
       (1)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件回顾
       (2)美国三里岛核泄露事件回顾

书评       

   

地址:上海市国权路579号
邮编:200433
电话:021-65642854(社办)
传真:021-65104812

 
 

版权所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2025年若有问题请与我们 (webmaster@fudanpress.com) 联系! 沪ICP备050159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