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惠铭,男,1938年出生于上海市。历任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生理与病理生理学系教授、主任、博士生导师,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微循环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微循环杂志》常务副主编,《中国病理生理杂志》副主编,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常务理事,亚洲微循环联盟(AMU)常务理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生命科学部学科评审组评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监督委员会常委。
近年来主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美国中华医学基金(CMB)、中日合作科研基金等研究,从事国家“十五”、“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重点课题“重大心肾疾病发病机制和干预”的研究。主要研究内容涉及微循环、休克、纤维连接蛋白、肿瘤坏死因子、创伤、肥胖、血管内皮细胞增殖与凋亡、血管新生的调控及治疗性血管新生的实验研究等。在国内外多种核心期刊或SCI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00余篇,主编《人体病理生理学》、《临床病理生理学》、《细胞分子病理生理学》、《微循环与休克》等专著10部。任卫生部临床医学全国规划教材《病理生理学》第4~6版主编,教育部八年制全国规划教材《病理生理学》主编。培养硕士生20名、博士生5名。曾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卫生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市级奖3项。2000年在印度尼西亚万隆第4届亚洲微循环学术大会上获“亚洲微循环奖”(Award of Asian Microcirculation)。2008年获复日大学上海医学院颁发的“终身成就奖”。
陈思锋,男,教授,博士生导师,1963年生。曾任第二军医大学病理生理学教研室主任(代)、美国阿拉巴马大学医学院肾脏系医学助理教授.现为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生理与病理生理学系副主任(主持工作)。主要从事急性和慢性非感染性血管炎症,特别是移植性血管内膜病变的发生机制和基因治疗研究。主持(5项)和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项。主持和承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项目4项、国际1型糖尿病协会重大项目1项。现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973项目等多个研究课题。在JEM、PNAS、JASN、AJT等杂志发表论著60余篇。曾获德国洪堡奖学金、国际癌症联盟技术转移奖、波兰科技进步奖(国际合作研究)各1项,军队科技进步二、三等奖7项。曾参加英文和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规划教材《病理生理学》,以及《病理生理学进展》、《急救医学》、Laboratory Techniques in 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等专著编写,现为8本国际杂志顾问和审稿人,在中国病理生理学协会微循环专业委员会等8个国际、国内专业委员会担任副主任委员等职务,长期担任病理生理学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