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南怀瑾 |证严上人

分类浏览



循环经济与技术创新
作者:
李铭俊 著
定价:
40.00元
页数:
318页
ISBN:
978-7-309-06995-2/F.1548
字数:
189千字
开本:
16 开
装帧:
平装
出版日期:
2009年12月       
本类其他相关图书

内容提要

作者简介


       李铭俊: 长期耕耘在科学技术领域,从基层职务到领导岗位,从深入调研、国际交流,到政策指导,坚持不懈地关注与研究国内外科技发展、科技创新和循环经济的现实和趋势。他曾在我驻外机构任职,如今则在开放第一线的大城市担任外事部门的领导职务。本书是作者长期关心和接触有关领域的实践发展,不断积累专业知识和钻研探索的硕果。
      

书摘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本书研究的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关于循环经济的概念
       1.3.2 关于循环经济技术概念的提出
       1.3.3 关于循环经济技术创新的研究
       1.3.4 关于循环经济技术创新中政府职能的研究
      
       1.4 研究框架和方法
       1.4.1 研究框架
       1.4.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循环经济理论的演进
      
       2.1 循环经济理论的基础
       2.1.1 中国古代天人调谐思想
       2.1.2 中国古代天人调谐思想的有益启迪
      
       2.2 循环经济理论的发展
       2.2.1 循环经济的内涵与基本原则
       2.2.2 循环经济的基本分析方法
       2.2.3 循环经济的层次分析
      
       2.3 循环经济的实践
       2.3.1 国外循环经济的发展概况
       2.3.2 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概况
      
       第三章 循环经济与技术创新
      
       3.1 循环经济的科学技术基础
       3.1.1 循环经济的科学基础
       3.1.2 循环经济对技术的要求
       3.1.3 循环经济技术观与传统技术观的比较
      
       3.2 循环经济与技术创新的关系
       3.2.1 发展循环经济所需的技术的特性分析
       3.2.2 发展循环经济所需技术的特性对技术创新的影响
       3.2.3 循环经济与技术创新的辩证关系
      
       3.3 循环经济技术创新的内涵分析
       3.3.1 循环经济技术创新的概念及其特点
       3.3.2 循环经济技术创新的意义
       3.4 循环经济技术创新中政府作用的必要性分析
       3.4.1 循环经济技术创新中政府作用的理论基础
       3.4.2 循环经济技术创新中政府作用的必要性
       3.4.3 循环经济技术创新中发达国家政府的行为比较
      
       3.5 我国技术创新的管理现状对循环经济技术创新的影响
       3.5.1 技术创新管理机制存在的问题制约循环经济技术创新
       3.5.2 技术创新管理政策对循环经济技术创新的动力不足
      
       第四章 循环经济支撑技术体系的剖析
      
       4.1 替代技术
       4.1.1 清洁生产替代技术
       4.1.2 信息替代技术
       4.1.3 短缺资源替代技术
       4.1.4 非环境友好工艺与产品的替代技术
      
       4.2 减量化技术
       4.2.1 钢铁行业节能节水技术
       4.2.2 汽车配件制造业的减量化技术
       4.2.3 造纸行业减量化技术
       4.2.4 电镀行业减量化技术
      
       4.3 再利用技术
       4.3.1 初级资源循环利用技术
       4.3.2 简单分解循环利用技术
      
       4.4 资源化技术
       4.4.1 汽车行业资源化技术
       4.4.2 化工行业资源化技术
      
       4.5 系统化技术
       4.5.1 生态产业共生网络概论
       4.5.2 生态产业共生网络成本模型
      
       4.6 能源利用技术
       4.6.1 地热、太阳能联合发电系统
       4.6.2 太阳能制氢技术
       4.6.3 地热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技术
      
       4.7 水资源利用技术
       4.7.1 再生水资源化与安全回用技术
       4.7.2 海水开发利用技术
       4.7.3 农业高效综合节水技术
      
       4.8 绿色再制造技术
       4.8.1 支持再制造的绿色产品设计
       4.8.2 再制造技术的应用
      
       4.9 节能建筑技术
       4.9.1 控制建筑物的体型系数节能设计技术
       4.9.2 采用各种高效保温的节能技术
       4.9.3 加强冷桥部位的保温构造设计
       4.9.4 设置“温度阻尼区”技术
      
       4.10 生物技术
       4.10.1 生物炼制技术
       4.10.2 生物质制氢技术
       4.10.3 生物质能转化技术
      
       4.11 绿色化学技术
       4.11.1 绿色合成技术
       4.11.2 绿色反应技术——基因技术
       4.11.3 绿色设计评价技术
       4.11.4 绿色印刷技术
       4.11.5 绿色转化技术
      
       4.12 新材料技术
       4.12.1 高性能结构材料
       4.12.2 电子信息材料
       4.12.3 超塑性合金
       4.12.4 新型建筑材料
      
       4.13 生态农业技术
       4.13.1 农业综合利用技术
       4.13.2 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再生技术
      
       4.14 绿色消费技术
       4.14.1 生活用水处理技术
       4.14.2 污水回用技术
       4.14.3 生活垃圾处理技术
      
       4.15 生态恢复技术
       4.15.1 污染河水修复技术
       4.15.2 污染水体原位就地修复技术
       4.15.3 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
      
       4.16 信息技术
       4.16.1 三个循环层次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
       4.16.2 循环经济供应链管理系统对信息技术的要求
      
       4.17 评价技术
       4.17.1 城市循环经济发展的评价模型
       4.17.2 城市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4.18 管理技术
       4.18.1 面向循环经济的管理创新的研究方向
       4.18.2 面向循环经济的管理创新的特点
      
       4.19 循环经济支撑技术的总结
      
       第五章 循环经济技术创新中行为主体的博弈分析
      
       5.1 委托代理模型的介绍
       5.1.1 基本假设
       5.1.2 委托代理关系的描述
      
       5.2 政府与企业的委托代理模型
       5.2.1 混合契约模型
       5.2.2 两类契约模型
      
       5.3 循环经济技术创新中激励机制的设计
       5.3.1 最佳情况下的激励机制
       5.3.2 简单线性契约的情况
       5.3.3 两种线性契约的情况
      
       5.4 循环经济技术创新中激励效率的设计
       5.4.1 观测模型的建立
       5.4.2 模型的求解与分析
      
       第六章 循环经济技术创新中的政策工具与政府职能
      
       6.1 政策工具分析
       6.1.1 绿色财政政策
       6.1.2 风险投资政策
       6.1.3 绿色采购政策
       6.1.4 知识产权保护
       6.1.5 政策工具效能分析
      
       6.2 政府职能分析
       6.2.1 发挥政府的政策法规职能
       6.2.2 发挥政府的经济支持职能
       6.2.3 发挥政府的监督保障职能
       6.2.4 发挥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
      
       第七章 结语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近期公开发表的论文
      
       作者近期所作项目
      
       致谢

书评       

   

地址:上海市国权路579号
邮编:200433
电话:021-65642854(社办)
传真:021-65104812

 
 

版权所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2024年若有问题请与我们 (webmaster@fudanpress.com) 联系! 沪ICP备050159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