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南怀瑾 |证严上人

分类浏览



中国禅学研究入门
作者:
龚隽 陈继东 著
定价:
24.00元
页数:
310页
ISBN:
978-7-309-06873-3/B.329
字数:
216千字
开本:
32 开
装帧:
平装
出版日期:
2009年10月       
本类其他相关图书

内容提要


       编 辑 缘 起
      
       葛兆光
      
       “给大学生常识,给硕士生方法,给博士生视野”,这是我对大学人文学科基本教育和专业训练三个阶段的理解。如今大学越来越多,条件不一,水平参差,指导者的路数不同,不同学校培养研究生的方法和标准也不同,有些指导教师似乎对这三种教育没有区分,有时候把研究生当作大学生,塞上一堆“常识”便草草了事,使得早已掌握了基本知识的研究生要么对课程失去兴趣,要么以为“学术”不过如此,“研究”就是重复叙述;有时候又把大学生当作研究生,基本常识还不具备时,便传授种种“偏方”“秘方”,使大学生早早学会了出偏锋、用怪招。因此,我们策划编辑这一套“入门手册”,让作者特别针对刚刚完成大学学业进入硕士生时期的人编写,意在引导他们知道初步的“研究方法”,以区别大学阶段的“常识学习”。
       这套学术研究入门手册的编撰者,都是“学有所成”而且是“术有专攻”的学者,专业各有偏重,领域宽窄不一,但是,我想在他们撰写的这本入门书中,都必然包括“历史”、“方法”和“视野”这三方面。所谓“历史”,就是了解本领域的历史即学术史,知道在自己之前,前辈和同行已经做了些什么,是怎么做的,因此可以“踏在前人搭好的桥板上”,不必重起炉灶“而今迈步从头越”,也不能掩耳盗铃装作自己是“垦荒”或“开拓”。所谓“方法”,就是选择本领域目前最通行和最有效的方法,一一加以解说,并选择若干最好的典范论著,让阅读者“见贤思齐”,哪怕是“照猫画虎”,因为最初的研究不妨有一些模仿,当然模仿的应当是最高明的杰作,这才是“取法乎上”。所谓“视野”,就是开列出中国和国外在本领域最基本的和最深入的论著,使得研究生不至于“拣到篮子便是菜”,反而漏掉了必读的经典,形成引用参考文献的“随意”。这一部分可能包括了超出硕士生,甚至可以提供给博士生使用的、中外文的“进阶书目”,通过参考文献提供更广阔的学术视野,让阅读者通过简单的论著名录,知道世界上的同行在做些什么。我想,大学教授最重要的责任,不是拔苗助长地呵护几个早早脱颖而出的杰出学生,而是齐头并进地保证进入研究领域的普通学生,这套入门手册不是针对天才而是保证底线的,为了让硕士生尽快超越大学本科阶段的学习习惯,了解最一般的研究途径,开始具有个性的思考,建立学术研究的角度和立场,形成遵守规范的研究习惯,我觉得“历史”、“方法”和“视野”是每一个合格的研究生都必须具备的。
       这套研究入门手册的编撰和出版,要感谢复旦大学研究生院、复旦大学出版社和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也要感谢参与编写的各位杰出学者热情参与,他们都是很忙碌的人,但是他们能够放下手头的工作,慷慨承诺撰写这套入门书,是因为几乎所有的参加者和支持者,都不约而同地意识到,学术方法的传递和学术薪火的延续,比什么都重要。
      

作者简介


       龚隽,1987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图书学系,获文学学士学位;1990年毕业于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并获得哲学硕士学位;1993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哲学系并获得哲学博士学位。2002—2003年度美国哈佛大学东亚系访问学人。现任中山大学比较宗教研究所教授,副所长,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山大学人文学院佛学研究中心主任,《新史学》(中华书局)学术编委。主要从事中国佛教思想史、比较宗教学的教学与研究。主要著译有《禅史钩沉:以问题为中心的思想史论述》(北京三联书店,2006年)、《修剪菩提树——“批判佛教”的风暴》(译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等。
      
       陈继东,1985年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1988年北京大学哲学系硕士毕业后,留校任教。1998年于东京大学印度哲学佛教学专业读完博士课程,翌年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任日本武藏野大学人间关系学部准教授。
      

书摘


       目 录
      
       前 言
      
       1 中国近现代禅学史研究述评——从胡适到现代汉语世界禅学史的书写
      
       一、胡适与近代形态禅学史研究的诞生
       1. 从哲学史到禅学史
       2. 胡适的禅学研究与“中国的文艺复兴”
       3.一段禅学研究公案的再讨论: 胡适与铃木大拙
      
       二、潮起潮落几多时:对胡适禅学研究的冷讽与热议
       1. 胡适禅史研究与30、40年代中国学界
       2. 印顺与《中国禅宗史》
      
       三、胡适禅学史研究的余波 ——50年代以后中国大陆的禅学论述
       1.胡适的“幽灵”与50、60年代大陆禅学史的写作
       2. 吕 禅学述史的再讨论
       3. 80、90年代大陆禅学史研究论评
      
       2 日本近代以来的中国禅宗研究
      
       一、中国禅宗史的建构
       1.近代形成期的研究:从境野黄洋到忽滑谷快天
       2. 敦煌禅宗文献与中国禅宗史的再建构:以阿部肇一、关口真大和柳田圣山等学者为例
      
       二、日本的中国禅宗断代史研究
       1.从铃木大拙到柳田圣山的早期禅宗研究
       2. 多样化的中国禅宗断代历史的研究
      
       三、 余论
      
       3 禅学书写与西方世界
      
       一、禅学西渐
       1. 从古典佛教学到禅学
       2. 从铃木禅到西方的禅哲学书写
      
       二、铃木禅的衰微与西方禅史研究之嬗变
       1.从哲学到批判的历史学:达摩与北宗禅
       2. 经典、公案、经典性
       3. “古典禅”(classical Chan)、宋代禅及其他
      
       三、“禅的东方学”:铃木禅的民族主义及其批判
       1. 佛尔的洞见
       2.“日本民族主义之禅”:沙尔夫的历史批判
      
       四、禅史论述中的方法意识:以佛尔与马克瑞为案例
       1. 佛尔与马克瑞的禅学研究法
       2. 从日本禅史学的批判到“行事的学术”
      
       五、 结语
      
       4 中、日、英文有关中国禅学史研究参考书目

书评       

   

地址:上海市国权路579号
邮编:200433
电话:021-65642854(社办)
传真:021-65104812

 
 

版权所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2025年若有问题请与我们 (webmaster@fudanpress.com) 联系! 沪ICP备050159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