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南怀瑾 |证严上人

分类浏览



中国道家之精神
作者:
詹石窗 谢清果 著
定价:
31.00元
页数:
308页
ISBN:
978-7-309-06856-6/B.327
字数:
344千字
开本:
16 开
装帧:
平装
出版日期:
2009年9月       
本类其他相关图书

内容提要


       道家精神是道家自身在孕育、形成、发展、流变过程中积淀而成的思想精粹,道家所崇尚的尊道贵德、自然无为、虚静守柔、大公无私、不争谦下、法天贵真等品格,不仅影响了古代帝王的施政理念和贤臣良将安民保国的行政方式,而且深深渗透于中国社会,成为中国人日常生活中一种潜在的价值取向。
       然而,迄今为止,社会上对道家的精神价值却一直没有给予公正的评价。
       为此,本书作者充分运用近年来新出土的道家文献,并汲取学界的相关研究成果,既从总体上把握道家文化的精神气质,探究道家文化的历史渊源、形成发展、精神原则,也进一步从哲学思想、生死关怀、人格修养、养生法门、艺术审美、治国方略、军事智慧、科技思想、生态思想以及道家独特的历史观、语言观等方面深入细致地考量道家之精神,以期展现道家发生发展的清晰脉络和生动丰富的思想内容,重构道家思想的历史图景,为世人全面、深入、系统地了解和理解道家文化提供切实有力的帮助。
       本书是带有专著性质的国学教材,读者对象为大专或本科生,系高职高专以上院校人文素质或通识教育的教材,也可作为社会人士、干部与经理人才的讲座教材与读物。

作者简介


       詹石窗,哲学博士。先后任福建师范大学易学研究所教授,厦门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九八五工程”四川大学宗教与社会研究创新基地学术带头人,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教授、老子研究院院长、老子道学研究会副会长。著有《易学与道教思想关系研究》、《易学与道教符号揭秘》、《道教文学史》、《道教文化十五讲》等2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近200篇。主编的《透视中国东南:文化经济的整合研究》获“中国图书奖”、福建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专著《道教科技与文化养生》获国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福建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谢清果,哲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师,厦门大学历史学博士后流动站研究人员,中国鹿邑老子学会理事,福建省老子研究会常务理事,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厦门市道教协会副会长,福建省易学研究会理事,厦门大学国学研究院《道学研究》编委。已出版专著《紫气东来——太上道祖圣传》、《先秦两汉道家科技思想研究》、《老子大道思想指要》,合著有《道教与中国养生智慧》、《中国宗教通论》、《科学思想的升华》、《朱子理学与武夷山文化》等,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

书摘


       目录
      
       第一讲 绪论
       一、道家意涵新说
       二、道家的历史概略
       三、道家精神的当代诠释
      
       第二讲 道家的思想渊源
       一、“混沌”、“食母”的神话溯源
       二、隐士风范与史官智慧
       三、“天人合一”的巫术传承
      
       第三讲 道家的形成发展
       一、道家学派的产生与初期传承
       二、道家学派在秦汉至隋唐时期的理论成果
       三、道家思想自宋元到近现代的发扬和研究
      
       第四讲 道家的精神原则
       一、道德之原
       二、自然无为与贵柔主静
       三、和谐为道常
      
       第五讲 道家的义理思辨
       一、有无之论
       二、大小之辨
       三、批判与求真
      
       第六讲 道家的生死关怀
       一、生死乃“天福”
       二、“轻物重生”的生命意识
       三、终极关怀与合道境界
      
       第七讲 道家的人格理想
       一、“与道合同”的真人
       二、“唯道是从”的圣人
       三、“默探道德”的大人及其他
      
       第八讲 道家的养生智慧
       一、形神之养
       二、取舍合乎天的养心法门
       三、与道相保的养性观念及其实践
      
       第九讲 道家的审美指归
       一、和与适:道家的审美境界
       二、淡且朴:道家的审美价值取向
       三、忘而纯:道家的审美方法
      
       第十讲 道家的治国方略
       一、道家的理想社会
       二、无为而治:道治天下的施政原则
       三、德法并举:道治天下的行政方法
      
       第十一讲 道家的军事思想
       一、“勿以取强”的军事防御思想
       二、“兵有符”的军事战略思想
       三、“克敌制胜”的计谋与战术思想
      
       第十二讲 道家的科学探索
       一、“观天之道,执天之行”的科学态度
       二、“以道观之”与“涤除玄览”的科学方法
       三、“道进乎技”的科学人文主义情怀
      
       第十三讲 道家的生态意识
       一、尊重自然的生态伦理思想 
       二、“天与人不相胜”的生态保护思想
       三、“三才相盗”的生态利用思想 
      
       第十四讲 道家的历史省思
       一、以道为本的历史批判原则
       二、“执古御今”的历史价值取向
       三、“反者道之动”的历史辩证法
      
       第十五讲 道家的语言传播
       一、正言、贵言、信言: 语言传播主体的求真意向
       二、寓言、重言、卮言: 语言传播方法的求善准则
       三、不言、无言、忘言: 语言传播效果的求美境界
      
       结束语

书评       

   

地址:上海市国权路579号
邮编:200433
电话:021-65642854(社办)
传真:021-65104812

 
 

版权所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2025年若有问题请与我们 (webmaster@fudanpress.com) 联系! 沪ICP备050159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