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南怀瑾 |证严上人

分类浏览



大众传播通论
作者:
[美]杰伊·布莱克 詹宁斯·布莱恩特 苏珊·汤普森 [中]张咏华 著
定价:
58.00元
页数:
454页
ISBN:
978-7-309-06350-9/G.797
字数:
595千字
开本:
16 开
装帧:
平装
出版日期:
2009年1月       
本类其他相关图书

内容提要


       本书由中美传播学者合力撰著,以英文版的Introduction to Media Communication为蓝本,结合中国的国情以及英文版出版以来大众传播领域的新发展,对之进行了一定的删改和更新,在此基础上,又增添了有关中国的内容,并使之与美国部分在结构、写法上融为一体。
       全书共分五大部分,第一部分是总论,其他部分分别介绍印刷传媒、电子传媒与新媒体、传媒的相关支撑产业,以及媒介的运作环境。本书系统论述了信息化时代的大众传播现状、特征、传播过程和理论、媒介效果;在传媒业运作的宽广社会背景下,考察了各类大众传媒(如书籍、一报纸、杂志、电影、电视、广播和新媒介)与广告业、公关业的历史演变、现状及其社会作用,预测发展趋势,探讨传媒业与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及技术因素的互动;最后探讨了传媒业的管理、法制、道德自律与社会责任问题。
       本书体例清晰,内容翔实,既可作高校新闻与传播学专业的教材,也可供相关研究人员和从业人员参考阅读。

作者简介


       杰伊·布莱克(Jay Black),密苏里大学博士,现为美国南佛罗里达大学新闻学院名誉教授。他长期执教于该校,曾任新闻与传媒研究系教育与社区伦理学专业主任。在2003年之前,曾长期担任Poynter—JamiSOn传媒伦理学与新闻政策专业讲座教授。代表作有《履行新闻伦理》和《大众传播通论》 (合作)等。另曾长期担任参与创办的《大众传媒伦理学》杂志编辑,并且还是密苏里和俄亥俄若干报纸的记者和编辑。作为资深新闻教育工作者,2008年5月退休后仍保留教授头衔,继续在南佛罗里达大学新闻与传媒研究系讲授“传媒伦理学”、“大众传播与社会”以及一门研究生课程(春季学期)。
      
       詹宁斯·布莱恩特(Jennings Bryant),印第安纳大学博士,现为亚拉巴马大学传播学专业教授,并担任里根基金广播电视新闻学讲座教授。他著述甚丰,撰写和主编了十多部书籍,并发表了大量学术论文。代表作有《媒介效果:理论和研究的发展》、《电视与美国家庭》、《媒介效果纲要》和《大众传播通论》(合作)等。其主要研究领域为娱乐理论、媒介效果、高级传播技术和系统以及媒介教育。
      
       苏珊·汤普森(Susan Thompson),攻读博士学位于亚拉巴马大学传播学与信息科学学院,其博士论文《南北战争前的便士报》于2003年获得该校杰出博士论文奖,评委会认为其论文选题是美国大众传播史上极为重要的课题。苏珊·汤普森博士原是报纸记者和编辑,并曾在公关领域工作。除了研究媒介史学外,她还是一名艺术家。
      
       张咏华,上海大学影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传播学博士(复旦大学)、英国语言文学硕士(上外)。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大众传播学理论、网络传播、国际传播与跨文化交流。1977年起先后任教于云师大、上外和上海大学。曾多次到国外进行学术交流和讲学,曾是美国富布赖特基金高级研究访问学者和Rockefeller基金会资助客座研究员。出版新闻传播学著作十余部(包括合作项目),发表学术论文八十余篇。代表作有专著《中外网络新闻业比较》、《媒介分析:传播技术神话的解读》和《大众传播社会学》,论文《传播基础结构、社区归属感与和谐社会构建》、《论我国信息公开实践的发展》、《试论信息化肘代“让世界了解中国”的多种渠道》和《境外媒体进入上海的现状与挑战》等。

书摘


       目录
      
       前言
      
       第一部分总论
      
       第1章 信息化时代的大众传播
      
       第一节 不同时代传播媒介的社会作用
       一、农业社会和媒介
       二、工业社会和媒介
       三、信息化时代的媒介作用
      
       第二节 信息化时代的特征
       一、信息化时代的特征简述
       二、美国的信息化现状
       三、中国的信息化现状
      
       第三节 信息化时代的来临对学习大众传播学的影响
       一、信息化时代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在信息化进程中走在前列的美国为例
       二、在信息丰富的时代学生对媒介的使用
       三、未来展望
      
       本章小结
      
       第2章 传播过程和理论
      
       第一节 传播的整个过程
       一、人际传播
       二、以传媒为中介的传播/大众传播
      
       第二节 线性传播理论和模式
       一、香农—韦弗线性模式
       二、韦斯特利和麦克莱恩的信息传送者—接收者模式
       三、伯洛模式
      
       第三节 互动理论和模式
       施拉姆模式
      
       第四节 强调传播功能或用途的理论
       一、使用与满足论
       二、期望—价值理论
       三、游戏理论和娱乐理论
      
       第五节 强调对传播的解释的理论
       符号学和含义论(意义理论)
      
       第六节 其他新近的大众传播理论
       一、综合/整合式理论
       二、认知理论
       三、文化学的理论和批判学派的理论
      
       第七节 未来: 新媒体、新理论和新模式
      
       本章小结
      
       第3章 媒介效果
      
       第一节 传播效果的蕴含
       一、社会科学家追随的“规则”
       二、不同层面的考察
      
       第二节 强效果论
       一、强效果论的主要观点
       二、强效果论产生的历史背景
      
       第三节 媒介效果研究学术视角的逐步演变
       一、从强大直接效果论到有限效果论
       二、人际因素被添入媒介效果模式
      
       第四节 关于选择性接收过程的传播效果理论
       一、社会学习理论
       二、培养理论
       三、社会化理论
       四、(情绪)启动效果/效应理论
      
       第五节 媒介效果研究的几项议题
       一、议程设置
       二、媒介暴力
       三、媒介中直露的性内容
       四、媒介对女性和少数民族的报道不足和错误描述之效果
       五、媒介的教育方面的影响与亲社会的影响
      
       本章小结
      
       第二部分 印刷传媒
      
       第4章 书籍
      
       第一节 历史进程
       一、古代印刷术的发明和扩散
       二、谷登堡的发明和读书识字能力的普及
       三、美国书籍出版的发展简介
       四、中国书籍出版发展简史
      
       第二节 书籍的种类
       一、普通版图书
       二、教科书
       三、专业图书
       四、平装书
      
       第三节 图书出版业现状
       一、图书编辑、图书制作和市场营销在美国
       二、图书编辑、图书制作和市场营销在中国
       三、图书的读者
      
       第四节 图书出版业的前景
       一、美国图书出版业的前景
       二、中国图书出版业的前景展望
      
       本章小结
      
       第5章 杂志
      
       第一节 历史回顾
       一、欧美杂志发展的历史轨迹
       二、杂志在中国发展的历史轨迹
      
       第二节 杂志业的现状
       一、美国杂志业的现状
       二、中国杂志业的现状
      
       第三节 杂志的类型
       一、高盈利额的杂志
       二、城市和地区杂志
       三、无广告杂志
       四、控制发行的杂志
       五、公司杂志
      
       第四节 杂志的未来
       一、信息传播新技术对杂志行业的冲击
       二、新技术在杂志业的应用
      
       本章小结
      
       第6章 报纸
      
       第一节 美国报纸的发展历史
       一、报纸在美国的兴起和早期发展
       二、政党报时期的美国报纸
       三、大众化报纸(便士报)时期——1833年至1900年的美国报纸
       四、1900年以来的美国报纸
      
       第二节 近现代报业在中国发展的历史
       一、旧中国的报业
       二、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报业的发展
      
       第三节 当代报业的特点
       一、所有权和合并
       二、报纸运作
       三、新闻的性质
       四、报纸的类型
      
       第四节 处于变化中的报纸产业
       一、报纸读者的人口统计学特征
       二、广告
       三、读者兴趣
      
       第五节 未来展望
       一、新技术的采纳
       二、数字化的报纸新形式
      
       本章小结
      
       第三部分 电子传媒与新媒体
      
       第7章 电影
      
       第一节 美国电影发展的历史沿革
       一、电影技术和美国电影的初期发展
       二、剧情片/故事片的兴起
       三、战后的萧条
       四、美国电影业的复苏和电影业面临的新挑战
      
       第二节 中国电影发展的历史沿革
       一、电影在中国的兴起及早期发展
       二、中国电影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发展
       三、新中国电影在改革开放前的发展
       四、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电影
      
       第三节 电影制作业
       一、制作
       二、市场促销和发行
      
       第四节 观众和为观众提供导向的若干因素
       一、电影的管理/管制
       二、电影分级制
       三、影评家
       四、奥斯卡奖
      
       第五节 电影类型
       一、新闻影片和纪录片
       二、宣传片和教育片
      
       第六节 作为跨文化交流媒介的电影
       一、电影制品的跨国贸易
       二、外国电影制品的影响
      
       第七节 电影的前景展望
       一、录像、光碟对电影的冲击
       二、数字化时代电影的高科技化
      
       本章小结
      
       第8章 广播
      
       第一节 广播在美国发展的历史轨迹
       一、电子科技和广播在世界上的兴起
       二、广播在美国的早期发展
       三、美国广播发展的黄金时期
       四、来自电视的挑战及广播技术的发展
      
       第二节 广播在中国的发展轨迹
       一、广播在中国的兴起
       二、抗战爆发后至中国解放前夕广播的发展状况
       三、新中国广播在改革开放前的发展
       四、“文革”后广播的新发展
      
       第三节 当代广播
       一、美国当代广播业的发展
       二、中国当代广播业的发展
      
       第四节 广播的未来
       一、本地化和专业化(服务于细分化的受众群体的兴趣)
       二、数字化
      
       本章小结
      
       第9章 电视
      
       第一节 电视在美国的发展
       一、美国电视业一瞥
       二、电视在美国的早期历史
       三、美国的电视网和其他电视机构
       四、收视率和收视率调查
      
       第二节 电视业在中国的发展
       一、电视在中国的兴起和早期发展
       二、“文化大革命”期间电视业状况
       三、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大陆电视业的蓬勃发展
      
       第三节 当代电视的现状
       一、电视节 目安排
       二、电视制作成本
       三、电视观众
       四、电视广告
       五、技术和观念的变迁
       六、电视评论
      
       本章小结
      
       第10章 新媒介
      
       第一节 数字化新媒介/新媒体概述
       一、关键概念: 数字化技术、新媒介/新媒体
       二、新媒体的特点
      
       第二节 美国数字化新媒体的兴起和发展
       一、新媒体发展的政策背景(《1996年电信法》)
       二、新媒体技术应用和新媒体产业的崛起
      
       第三节 中国数字化新媒体的兴起和发展
       一、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互联网的兴起
       二、新媒体技术应用和新媒体产业在中国大陆的兴起
      
       第四节 新媒体的冲击
       一、技术和经济因素
       二、社会和哲学因素
      
       本章小结
      
       第四部分 传媒的相关支撑产业
      
       第11章 广告业
      
       第一节 广告业和传媒的关系概述
       一、广告业与传媒业的互动
       二、广告业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影响
      
       第二节 美国广告业的发展史
       一、广告业的兴起和早期广告代理行
       二、20世纪早期的美国广告
       三、战后的增长
      
       第三节 现代美国广告公司、广告策略和传媒中的广告
       一、现代美国广告公司及其职能
       二、广告战略
       三、广告的影响
      
       第四节 美国广告业的管理和自律
       一、美国广告业的自律
       二、对于广告业的政府规制
      
       第五节 中国广告业的兴起、发展和管理
       一、旧中国广告业的兴起和发展
       二、新中国广告业在改革开放前的曲折发展轨迹
       三、改革开放以来新中国广告业的复兴
       四、中国经济模式、中国市场特点与中国广告业的发展
       五、中国广告的管理
      
       本章小结
      
       第12章 公共关系
      
       第一节 公共关系概述
       一、基本概念
       二、公共关系历史溯源
       三、现代公共关系的兴起及其与大众传媒的关系
      
       第二节 美国公共关系的历史沿革
       一、美国1900年以前的公共关系
       二、美国公共关系之父和公关行业的兴起
       三、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及“二战”后美国公共关系的发展
      
       第三节 美国公共关系行业的现状
       一、美国公关业的规模
       二、美国公共关系的方式、工具和功能
       三、美国公共关系的模式
       四、美国公共关系的专业化
       五、美国公共关系行业的自律
      
       第四节 中国公共关系行业的兴起和发展现状
       一、公共关系在中国的兴起及历史背景
       二、中国公共关系行业发展的历史轨迹
       三、中国公共关系行业的发展现状
      
       本章小结
      
       第五部分 媒介的工作环境
      
       第13章 传媒业的法制管理
      
       第一节 美国对传媒业的限制
       一、通过税收政策对传媒业的限制
       二、对发行的限制
       三、与传媒内容有关的限制
       四、对广播电视的规制和广电许可证制
       五、广电取消管制和再管制
       六、对抗性的关系
      
       第二节 中国的新闻传播法制管理
       一、中国新闻传播法的四个渊源
       二、中国大众传媒法/新闻传播法的基本内容
      
       本章小结
      
       第14章 传媒业的道德自律
      
       第一节 美国传媒业道德自律的兴起和发展概述
       一、美国传媒业道德自律兴起的背景
       二、自由主义的新闻传媒理论及体制遇到的问题和挑战
      
       第二节 美国传媒业的道德困境及其应对
       一、新闻工作中的道德判断
       二、道德困境状况种种
       三、公信力问题
       四、哈钦斯委员会的“药方”: 自由的责任
      
       第三节 美国传媒业的新闻道德准则建设
       一、新闻道德准则建设在美国的发展轨迹
       二、美国报刊业的道德准则建设
       三、美国广电业的道德准则建设
       四、对新闻业的评论
      
       第四节 美国新闻道德自律的机构和传媒机构内部的自律机制
       一、新闻业评议会
       二、新闻机构内部的新闻意见调查员
      
       第五节 中国传媒业的道德自律兴起概述
       一、新闻道德在中国的历史由来和兴起
       二、新中国道德自律的发展历程
      
       第六节 中国新闻传媒业职业道德建设和自律机制建设的现状
       一、改革开放时期中国的新闻职业道德规范建设
       二、当前中国传媒业自律机制建设的现状
       三、中国新闻传媒道德自律的特点
      
       本章小结
      
       后记

书评       

   

地址:上海市国权路579号
邮编:200433
电话:021-65642854(社办)
传真:021-65104812

 
 

版权所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2024年若有问题请与我们 (webmaster@fudanpress.com) 联系! 沪ICP备050159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