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南怀瑾 |证严上人

分类浏览



6 Sigma 实践法
作者:
钟朝嵩 著
定价:
40.00元
页数:
314页
ISBN:
978-7-309-06304-2/F.1432
字数:
189千字
开本:
32 开
装帧:
平装
出版日期:
2008年11月       
本类其他相关图书

内容提要


       叶 序
      
       钟朝嵩教授是本人的恩师,30年前本人就跟随着钟教授学习经营管理,尤其是全公司品质管理方面,更是受益良多。早期钟教授在日本留学,毕业后在财团法人日本科技技术连盟担任顾问师,期间曾赴日本丰田汽车、小松制作所、松下企业等知名企业担任顾问辅导工作,成效斐然。
       钟教授在日本科技技术连盟任职期间,亦担任Basic Count统计品管方面的教授,在日本教导企业界推行统计品管、实验计划等实际操作,因此钟教授对日本的品管圈活动、统计品管、全公司品管的发展过程非常理解。1970年回到台湾把这些管理做广泛的推动与实施,并在企业界实际执行。30余年来对中国台湾的品管水准大力度的提升有卓越的贡献。尤其是当年在台湾培训好几千人的先锋ADR品管工程师,目前散居在海峡两岸,担任企业高阶主管,均有优异的表现,这些都是得自于钟教授的指导与教导。
       目前欧美兴盛的6 Sigma,其精神与做法都与当年先锋ADR品管工程师的专题研究类似接近。可见30年前钟教授就眼光独特,有先见之明。在台湾企业界大力的推广,对整体品质改善有巨大的助益。
       受钟教授的启发与指导,本人把这些统计品管、制程管制、抽样检验的课程内容在健峰管理技术研修中心开设APC品管工程的课程,教导学员要从统计品管着手学习,再贯穿到全公 司品质管理,最后使产品不良率达到3.4ppm以下,也就是6 Sigma 的水平,这种APC课程开课已接近第100届了,学员遍布全中国,返回企业后均有卓越的表现。10年来更有数百位APC品管工程师的学员升任为企业总经理。这可说是对钟教授的思想、作法、理想愿望在中国内地发扬光大,略有所成。
       现在我的恩师钟教授把先锋ADR品管研究会所推行的QCC、SQC、QMW、CWQC、TQM相关的专题研究辅导成果与他本人数十年的教学经验、实践心得整合为一,并且对6 Sigma的理念、实施内容、推行手法做深入理解与体会,开发出中国式的6 Sigma,并出版本书,作为日后6 Sigma黑带学习者的最佳范本。
       本人有幸获得钟教授授权在大陆出版简体字版,深感荣幸外更是肩负重任,要把恩师的理想与愿望在大陆发扬光大,祈盼企业各界给予鼎力支持。
       台湾健峰企管集团董事长 叶斯水
       财团法人先锋品管基金会董事长 谨识

作者简介


       钟朝嵩
       荣获
       1. 获第2届中国台湾品质奖(1991年)。
       2. 获第10届品质管制个人奖(1973年)。
       3. 应聘为韩国规格协会主持全国品管巡回讲座(1976年4月)。
       4. 应聘为新加坡生产力局主持品管圈全国诊断及讲座(1982年3月)。
       5. 获日本科学技术连盟(JUSE)感谢奖状,感谢促进日本和中国台湾品管交流(1982年10月)。
       6. 获联勤总部总司令颁奖,感谢协助全面推行品管活动(1982年10月)。
       7. 获泰国品管圈总部颁奖,感谢协助泰国ICQCCBANGKOK活动。
       8. 获菲律宾品管协会颁奖,感谢支持及协助ICQCCMANILA活动。
       9. 主办1977年、1980年、1983年、1988年、2001年国际品管圈大会(ICQCC)(在中国台湾举行)。
       10. 召集并主持中国台湾、日本、韩国、泰国、新加坡、菲律宾、印度、中国香港、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代表组织“ICQCC ACOORDINATING COMMITTEE”。
      
       经历
       毕业于日本国立东京大学工学研究所,专攻品质管理、留日期间曾受聘于国际权威机构日本科学技术连盟,担任讲师并随石川馨博士辅导多家日本著名企业,对日本式的经营管理有深入的研究和较深的造诣。
       1970年邀集学者专家,成立先锋企业管理发展中心,对工商企业作经营管理专业辅导,促进国内及国际学术交流,且极力倡导推动以品质为中心的经营管理(TQM)。
       先后任教于中原大学、台北工专、成功大学工管研究所、中央大学研究所。
       著有《基础品质管理》、《品质管理(全)》、《工厂实验计划法》、《相关与回归》、《如何推行品管圈活动》、《品管圈实际演练法(QPAT)》、《全面品质管理》、《品管圈活动手册》、《如何推行公司内标准化》、《品经体管理(QMU)》等书。
       曾受聘顾问辅导著名企业,包括: 台元纺织、台塑、台湾车电化、正新橡胶、台湾茂矽、华硕电脑、彰氏银行、春源钢铁、统一企业、华夏集团、福懋实业、联华电子等上百家公司。

书摘


       【目录】
      
       1. 总 论
      
       实 施 内 容
       1. 何谓6 Sigma
       2. 6 Sigma的基本
       3. YfX系统
       4. 6 Sigma测定的主角就是 Y 的 σ
       5. DMAIC
       6. 6 Sigma的推行组织
       7. 6 Sigma的优点
      
       项 目 选 定
       1. 项目选定的基本
       2. 项目选定要领
       3. 6 Sigma项目选定步骤
       4. 把握VOC
       5. 制作VOC品质展开表
       6. CTQ展开
       7. VOC与CTQ矩阵图
       8. 重点指向—重要度
       9. 对CTQ的综合评价(例)
       10. 选定6 Sigma改革项目
      
       2. D 层 次
      
       实 施 内 容
       1. 参与项目改革的项目小组
       2. 明确问题、课题
       3. 明确顾客
       4. 明确顾客需求
       5. 把握关键品质特性(CTQ)
       6. 明确作程
       7. 绘制作程图
       8. 项目范围
       9. 项目活动计划
      
       统 计 方 法
       1. 统计解析
       2. 统计方法的基础
       3. 数据的次数分布
       4. 母集团与样本
       5. 统计量的计算
       6. 正态分布
      
       实 际 演 练
      
       3. M 层 次
      
       实 施 内 容
       1. 数据收集
       2. 明确收集数据的目的
       3. 层别法
       4. 明确的记录收集数据时的条件
       5. 查检表
       6. 数据的种类
       7. 定性数据
       8. 表示作业结果的数据
       9. 表示原因的状态或条件的数据
       10. 收集数据的实施
       11. 作程的现状把握
      
       统 计 方 法
       1. 作程有变异的原因
       2. 两种不同的作程状态
       3. 管制图
       4. 作程能被管制的基本条件
       5. 管制图的看法
       6. 作程在管制状态的判断
       7. 作程有异常原因的判断
       8. 作程准确度 Ca
       9. 作程能力指数 Cp
       10. 偏差作程能力指数 Cpk
       11. 测定系统分析
       12. 准确性
       13. 精密度: 重复性
       14. 精密度: 再现性
       15. 稳定性
       16. 直线性
       17. Gage R&R
       18. MSA的统计应用
       19. MSA的评价基准
      
       实 际 演 练
      
       4. A 层 次
      
       实 施 内 容
       1. 要因解析的想法
       2. 解析的要领
       3. 要因解析的七大步骤
       4. 分析时应注意事项
       5. 无法解决项目的真正原因
       6. 特性要因图
       7. 因果矩阵图
       8. FMEA
      
       统 计 方 法
       1. 图表
       2. 推移图
       3. 柏拉图
       4. 检定
       5. 推定
       6. 计数值的检定
       7. 计数值的推定
      
       实 际 演 练
      
       5. I 层 次
      
       实 施 内 容
       1. 改善的想法
       2. 提出改善方案的要领
       3. 改善的12个要点
       4. 标杆法
       5. 提出对策的步骤
       6. 改善实施计划
       7. 改善方案的实施
       8. 效果确认
       9. 系统图
      
       统 计 方 法
       1. 实验计划法的概念
       2. 完备型实验计划法
       3. 散布图
       4. 相关系数
       5. 相关系数 r 的范围
       6. 寄予率 r2
       7. 无相关检定
       8. 相关系数的推定
       9. 单回归分析
      
       实 际 演 练
      
       6. C 层 次
      
       实 施 内 容
       1. 标准化
       2. PDCA管理循环
       3. 日常管理
       4. QMU日常管理表
       5. 愚巧法
       6. 目视管理
      
       项 目 研 究
       1. 项目主题: 研发新材质,降低制造成本
       2. 项目主题: 有关阳极板电热干燥时间的研究
      
       附 录
       附录1 标准正态分布表
       附录2 正态分布表
       附录3 σ 与 Cp 值变换表及出现或然率(1)
       附录4 σ 与 Cp 值变换表及出现或然率(2)
       附录5 t 分布表
       附录6 x2分布表
       附录7 F 分布表
       附录8 全距平均分布的 d2 值
       附录9
      

书评       

   

地址:上海市国权路579号
邮编:200433
电话:021-65642854(社办)
传真:021-65104812

 
 

版权所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2025年若有问题请与我们 (webmaster@fudanpress.com) 联系! 沪ICP备050159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