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南怀瑾 |证严上人

分类浏览



解剖学标本制作技术
作者:
戴正寿 主编
定价:
68.00元
页数:
322页
ISBN:
978-7-309-05927-4/R.1020
字数:
428千字
开本:
16 开
装帧:
平装
出版日期:
2008年6月       
本类其他相关图书

内容提要


       这是一本由医学院校解剖学专业高级技师们集体编写的有关人体解剖学标本设计和制作的专业书籍。由于他们有数十年结合人体解剖学教学大纲制作标本,以及结合临床需要,配合教学和科研设计新标本的经验,所以在编写中重视在标本上如何表达所需内容的重点和特点。因此这本书既可以作为指导和培养解剖学技术人员的教材,也可以作为教师备课、学生学习以及临床医生的参考读物。例如,针灸刺颈根部穴位(迎香)、进行颈根部手术时可
       能导致气胸,是由于胸膜顶超过第一肋骨水平突入颈根所致。所以在颈根部标本制作时,特别要突出“斜角肌间隙”,标明胸膜顶外包以席氏筋膜(胸膜外筋膜)突入该间隙、锁骨下动脉绕过臂丛由内侧向外斜跨过以及膈神经和迷走神经等与席氏筋膜(胸膜顶)的局部关系。只要认知了这个部位的解剖学特点,即可避免由此而犯的手术错误及其危害。同一结构,在不同部位可各有其特点,如中枢神经外膜:硬膜在颅内与椎管中是不同的,硬脑膜与骨膜紧密相连,故手术中剥离颅顶骨时,不会伤及脑,而硬脊膜与骨膜之间则隔有硬膜外腔隙,故可进行硬膜外麻醉而不影响脊髓,但须注意针刺入的针感。穿过骨膜后,针尖有放松感即已到硬膜外腔,若再穿过硬膜后有放松感,则已进入蛛网膜下隙,将影响脊髓。而腰椎穿刺取脑脊液时,则需穿过两层硬膜。其他如四肢的骨、关节、肌肉、血管和神经的配布,心、脾及肝、肺、肾等内脏的形态、位置,神经、血管、淋巴等安排也各有其规律与特点。为了更好地配合教学、临床应用与科学研究,在解剖学标本制作时,均应予以注意。对此他们在编写中均特别指出并配以图解,以便读者阅读、理解。
       随着科学的发展,新科技不断发现与发展。X线摄影、CT、MRI、介入、超声、内镜直至数字影像在医学的应用,对大体形态已从实地解剖发展到影像学直至虚拟解剖,而人体解剖的具体形态结构仍是基础。断层解剖学、三维重建等随之发展,有的已成为专科且有专著,不属于本书范围。另外,教育普及、提高人民素质等都需要加强人体解剖结构知识的学习,科普人体结构展览馆、视听教材建立等也都必须以实地解剖标本为基础。
       随着医学教育改革,基础医学学科的发展与深入,大体解剖学教学时数越来越少,学生课间解剖尸体的机会越来越少,因此对解剖学标本的依赖越来越高。配合教学改革,改进与设计新标本成为必需。现有解剖学技术人员相当庞大,却没有相应的培养机制,更缺乏有关专业教材。这本书虽只涉及系统解剖学的教学标本,却是一个很好的尝试。还有其他类似的书籍,也同样奇缺,如对影像、视听教材制作技术人员培训的书籍。如有有志者编写出版,
       弥补这方面的空白,实为好事。
       郑思竞
       2008年5月

作者简介


       主 编 戴正寿
      
       副主编 李忠华 杨成杰 任国良 段坤昌
      
       编 委 戴正寿 李忠华 杨成杰 任国良 段坤昌
       刘永寿 申 彪 王 政 崔 林 殷凤义
      
       审 阅 李瑞锡 彭裕文 谭德炎
      
       主要编写人员 (以姓氏笔画为序)
       王 政(山东大学医学院) 陈春鹏(福建医科大学)
       王 洋(中国医科大学) 段坤昌(中国医科大学)
       王俊生(山西长治医学院) 侯皓天(河南郑州卫生学校)
       石 瑾(南方医科大学) 饶利兵(湖南怀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石嘉庆(南昌大学医学院) 姜华东(浙江大学医学院)
       申 彪(河南新乡医学院) 顾红玉(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朱友余(安徽医科大学) 殷凤义(山西大同大学医学院)
       任国良(浙江大学医学院) 海力斯(哈尔滨医科大学)
       刘永寿(北京大学医学部) 黄会龙(第二军医大学)
       孙建森(第三军医大学) 崔 林(吉林延边大学医学院)
       杨成杰(青岛科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蒋建平(河南商丘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杨科球(湖南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 程玉泉(河南科技大学医学院)
       李 滨(山东滨州医学院) 楼佳庆(杭州师范学院医学院)
       李忠华(南方医科大学) 廖新品(四川泸州医学院)
       李泽宇(南方医科大学) 谭立文(第三军医大学)
       李贵宝(山东大学医学院) 戴正寿(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
       张湛波(哈尔滨医科大学)

书摘


       前 言
       解剖学标本能为教学,陈列、展览和科普教育,临床应用,科学研究服务,但目前国内有关解剖学标本制作技术类书籍并不多。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对标本制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进一步总结经验,不断提高标本制作水平,我们邀请到26所全国重点医学院校的33名中高级解剖标本制作的实验技术人员参加编写工作,其中25名具有高级职称。并根据每个人的实际工作经验和特长安排编写内容,以较好地发挥他们的技术优势。
       《解剖学标本制作技术》紧密配合国家级规划教材《系统解剖学》的教学内容,总结了国内在人体解剖学标本制作技术方面的经验。特别在系统解剖学标本的制作方面,系统地阐述了解剖学标本制作技术的原理和方法,注重从实际出发,图文并茂,采用文字与实物彩色插图相结合的方法。本书分上、下两篇。上篇叙述了系统解剖学标本的制作技术,包括运动系统、内脏学(消化、呼吸、泌尿生殖系统)、脉管系统、感觉器、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
       等标本的取材、制作过程和注意事项等;下篇描写了特殊标本的制作技术,包括:铸型标本、生物塑化标本、透明标本、断层标本、包埋标本、变异标本、临床应用解剖学标本的制作原理和方法,并简单地介绍了数字解剖标本在解剖学和医学领域中的应用前景。
       本书付梓之际得到复旦大学出版基金资助,在此表示真挚的感谢。感谢郑思竞教授对整个编写工作的关心和指导,感谢复旦大学李瑞锡教授、彭裕文教授、谭德炎副教授对本书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并在百忙中审定书稿。
       由于水平和时间有限,书中一定存在不足之处,恳请读者不吝指正。
      
       编者
       2008年5月
      
      
       目 录
      
       上篇 系统解剖学的标本制作
      
       绪 论
      
       第一节 解剖学标本制作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节 解剖器械的准备和使用
       一、解剖器械的准备
       二、解剖器械的使用
      
       第三节 各种结构的解剖要领
       一、皮肤解剖法
       二、皮下组织解剖法
       三、深筋膜解剖法
       四、肌解剖法
       五、血管神经解剖法
       六、脏器解剖法
       七、骨性结构解剖法
       八、淋巴解剖法
      
       第四节 常见的解剖标本取材方法
       一、开颅锯骨法
       二、头颈胸部连上肢取材法
       三、上肢取材法
       四、开胸法
       五、取心法
       六、取气管与肺的方法
       七、剖腹法
       八、取肝法
       九、取胃法
       十、取肾法
       十一、整条脊柱取材法
       十二、腹部及盆部取材法
       十三、盆及下肢取材法
      
       第五节 标本的涂色和染色
       一、橡胶乳浆加球磨颜料
       二、油画颜料
       三、喷漆(或油漆)
       四、木工胶
       五、广告颜料
       六、照片水彩
       七、动物胶
       八、防火荧光颜料
       九、碘染显示法
       十、墨汁显示法
      
       第六节 软体标本的保存
       一、湿保存法
       二、包埋保存法
      
       第一章 运动系统标本的制作
      
       第一节 骨标本
       一、骨标本的收集和处理
       二、骨标本的加工
       三、骨标本的串连
       四、骨标本的分离、锯切和雕制
       五、未成年人骨标本的制作
       六、骨构造与化学成分的显示
      
       第二节 关节标本的制作
       一、躯干骨的连结
       二、上肢骨的连结
       三、下肢骨的连结
      
       第三节 肌学标本的制作
       一、显示肌的各种形态
       二、头颈肌
       三、躯干肌
       四、上肢肌
       五、下肢肌
      
       第二章 内脏学标本的制作
      
       第一节 消化系统标本的制作
       一、消化系统全貌
       二、口腔及咽峡
       三、牙标本的制作
       四、舌下面
       五、舌外肌
       六、三大唾液腺
       七、咽腔
       八、咽肌
       九、食管位置及3个狭窄
       十、胃的黏膜
       十一、胃壁的肌层
       十二、胆道、十二指肠和胰
       十三、空肠与回肠
       十四、盲肠和阑尾
       十五、直肠和肛管腔面的结构
       十六、胆囊与输胆管道
      
       第二节 呼吸系统标本的制作
       一、呼吸系统全貌
       二、鼻旁窦
       三、喉软骨的连结
       四、弹性圆锥
       五、喉肌
       六、喉口
       七、胸膜及肺的体表投影
       八、纵隔
      
       第三节 泌尿生殖系统标本的制作
       一、离体男性泌尿生殖系统全貌
       二、离体女性泌尿生殖系统全貌
       三、肾的位置
       四、肾的被膜
       五、肾冠状切面
       六、睾丸、附睾的结构及排精管道
       七、阴囊结构及其内容
       八、阴茎的海绵体
       九、膀胱和男性尿道
       十、女性内生殖器
       十一、子宫的固定装置
       十二、成年女性乳房
      
       第三章 循环系统标本的制作
      
       第一节 心血管系统标本的制作
       一、心的外形和血管
       二、左、右心房和心室内部的结构
       三、心瓣膜和瓣环
       四、心肌层
       五、心传导系
       六、胸主动脉及其分支
       七、腹主动脉及其分支
       八、颈外动脉、锁骨下动脉和臂丛
       九、手的动脉
       十、腹腔干及其分支
       十一、肠系膜上动脉及其分支
       十二、肠系膜下动脉及其分支
       十三、盆部和下肢的动脉和神经
       十四、盆腔的动脉和神经
       十五、会阴部的动脉和神经
       十六、头颈部的静脉
       十七、面静脉及其交通
       十八、上肢浅静脉
       十九、脊柱的静脉
       二十、上腔静脉及其属支
       二十一、下肢浅静脉
       二十二、下腔静脉及其属支
       二十三、肝门静脉及其属支
       二十四、肝门静脉系与上、下腔静脉系之间的交通
      
       第二节 淋巴系统标本的制作
       一、选材
       二、注射剂的配制
       三、直接注射法
       四、间接注射法
       五、注射后标本的处理
      
       第四章 感觉器官标本的制作
       ]
       第一节 视器——眼的标本制作
       一、眼球前半部
       二、虹膜角膜角
       三、睑板
       四、泪器
       五、眼外肌
       六、眼动脉和眶内神经
      
       第二节 前庭蜗器——耳的标本制作
       一、干颞骨内耳迷路的雕制法
       二、脱钙颞骨内耳迷路的雕制法
      
       第五章 神经系统标本的制作
      
       第一节 中枢神经系统标本的制作
       一、脊髓标本的制作
       二、脑标本的制作
      
       第二节 周围神经系统标本的制作
       一、脊神经标本的制作
       二、脑神经标本的制作
       三、内脏神经标本的制作
      
       第六章 内分泌系统标本的制作
       一、取材
       二、制作过程
       三、注意事项
      
       下篇 特殊标本的制作
      
       第七章 铸型标本的制作
      
       第一节 常用的铸型填充剂
       一、塑料填充剂
       二、合金填充剂
      
       第二节 铸型标本的制作过程
       一、常用灌注器材的准备
       二、材料的选择和处理
       三、插管和灌注
       四、腐蚀和冲洗
       五、修整和封装
      
       第三节 几种器官铸型标本的设计和制作
       一、肝内管道铸型和肝段铸型标本的设计
       二、肺管道的铸型和设计
       三、肾内管道的铸型和设计
       四、腹腔脏器铸型标本的设计和制作
       五、心血管和主动脉弓的铸型
       六、头颈部血管的铸型和设计
       七、盆及会阴部的血管铸型和设计
       八、保留肢体骨骼和动脉铸型标本的制作
       九、全身血管铸型标本的制作
      
       第八章 透明标本的制作
      
       第一节 材料的选择和处理
       一、选材
       二、处理
      
       第二节 透明的方法
       一、人体器官组织和各种液体的折光指数
       二、水杨酸甲酯透明法
       三、甘油透明法
       四、氢氧化钾或氢氧化钠透明法
       五、干燥透明法
      
       第三节 几种透明标本的制作
       一、骨骼和软骨透明标本
       二、血管透明标本
       三、骨内部空腔性结构的透明标本
       四、肺(支气管树)透明标本
       五、毛细血管网干燥透明标本
       六、神经透明标本
      
       第九章 大体塑化标本的制作
      
       第一节 生物塑化技术的发展简介
      
       第二节 生物塑化技术的基本原理
      
       第三节 生物塑化剂
       一、生物塑化剂的基本成分
       二、塑化剂黏度的调节
       三、不同黏度塑化剂的应用
       四、塑化剂的贮存
       五、塑化剂的净化
       六、影响塑化剂硬化的因素
      
       第四节 硅橡胶浸渍技术常用的仪器设备及试剂
       一、主要仪器设备
       二、辅助设备和物品
       三、其他常用工具
      
       第五节 大体塑化标本制作的过程
       一、防腐灌注
       二、定型
       三、防腐保存
       四、灌注充填剂
       五、尸体解剖
       六、漂白
       七、脱水
       八、真空浸渍
       九、压力灌注
       十、灌注后的处理
       十一、标本修洁
       十二、标本的动态造型(定型)
       十三、标本的修补
      
       第六节 大体塑化标本的制作示范
       一、男性全身肌塑化标本的制作
       二、心肺联合塑化标本的制作
      
       第十章 断层标本的制作
      
       第一节 尸体的选择和处理
       一、尸体的选择
       二、尸体的处理
      
       第二节 锯切的方法和步骤
       一、分部
       二、画线
       三、硬化
       四、锯切
      
       第三节 修整和保存
       一、修整
       二、保存
      
       第四节 断层标本的制作要点
       一、横断层标本
       二、矢状断层标本
       三、冠状断层标本
      
       第十一章 断层包埋标本的制作
      
       第一节 包埋剂
      
       第二节 断层标本包埋技术的基本步骤
      
       第三节 常用仪器设备和试剂
       一、仪器设备
       二、试剂
      
       第四节 断层标本的包埋操作
       一、尸体的防腐处理
       二、灌注填充剂
       三、锯切前包埋
       四、锯切
       五、脱水
       六、脱脂
       七、真空浸渍
       八、包埋
       九、硬化
       十、修整
      
       第五节 断层标本包埋的制作示范
       一、肾的血管薄层切片包埋标本的制作
       二、经左、右肾上腺水平切面包埋标本的制作
      
       第十二章 特殊规格标本的制作
      
       第一节 上肢串接断面标本的制作
       一、取材
       二、制作过程
       三、注意事项
      
       第二节 下肢串接断面标本的制作
       一、取材
       二、制作过程
       三、注意事项
      
       第三节 颅顶软组织层次及血管神经标本的制作
       一、取材
       二、制作过程
       三、注意事项
      
       第四节 髂总静脉变异标本的制作(特例)
       一、取材
       二、制作过程
       三、注意事项
      
       第五节 臂丛神经麻醉应用解剖标本的制作
       一、取材
       二、定位穿刺
       三、制作过程
       四、注意事项
      
       第六节 12对脑神经综合显示标本的制作
       一、取材
       二、制作过程
       三、注意事项
      
       第十三章 数字解剖标本的制作
      
       第一节 数字人体概述
       一、数字人的诞生和发展
       二、基本概念
       三、数字解剖标本制作的基本步骤
      
       第二节 数据的获取
       一、标本的预处理
       二、标本的包埋和定位
       三、低温冷冻系统
       四、标本铣切装置
       五、图像采集系统
       六、铣切和数据采集
      
       第三节 数字解剖模型的生成
       一、数字图像的预处理
       二、图像配准
       三、图像分割
       四、数据测量
       五、重采样
       六、医学图像的三维重建与可视化技术
       七、有限元模型
       八、虚拟现实与仿真
      
       第四节 常用可视化软件介绍
       一、Amira
       二、Mimics
       三、3D-Med
       四、Dextroscope
      
       第五节 部分器官数字化模型的建立
       一、数据获取
       二、图像分割
       三、三维可视化
       四、虚拟现实仿真
      
       参考文献
      
       插图

书评       

   

地址:上海市国权路579号
邮编:200433
电话:021-65642854(社办)
传真:021-65104812

 
 

版权所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2025年若有问题请与我们 (webmaster@fudanpress.com) 联系! 沪ICP备050159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