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南怀瑾 |证严上人

分类浏览



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释疑
作者:
马建威 潘端莲 主编
定价:
36.00元
页数:
349页
ISBN:
978-7-309-05985-4/F.1361
字数:
384千字
开本:
16 开
装帧:
平装
出版日期:
2008年5月       
本类其他相关图书

内容提要


       前 言
       注册会计师的职责是依据审计准则,对财务信息进行审计鉴证,保障经济活动有序运行。审计准则是否科学、严谨,将直接影响注册会计师的执业质量和市场经济的健康运行。因此,审计准则作为衡量与保障注册会计师执业质量的权威标准,已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
       随着加入WTO,我国经济越来越广泛地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新型市场工具的不断创新、经济活动方式的日趋复杂,对注册会计师行业充分发挥鉴证职能、提高财务信息质量、应对市场风险、维护市场稳定,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这就要求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技术、审计方法和审计理念上要实现新的突破,并积极推进审计准则的国际趋同。
       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在人民大会堂发布了《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以下简称“新准则”),已于2007年1月1日起执行。新颁布的准则体系包括新拟定的22项审计准则和修订的26项审计准则。它标志着我国已建立起一套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顺应国际趋同大势的中国审计准则体系,顺利完成了审计准则建设的改革攻坚任务,中国审计准则体系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需要指出的是,旧准则体系包括1996年发布的《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基本准则》和《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后续教育基本准则》。前者是为保护社会公众利益和维护行业形象,对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提出的道德要求;后者是为促进注册会计师保持和提高专业胜任能力,对后续教育提出的要求。这两类准则不属于行业技术性规范,因此不再纳入新准则体系。
       新准则实现了审计准则的国际趋同。趋同是当今世界审计准则建设的主旋律。新准则在体系结构、项目构成和基本内容上实现了与国际准则的趋同。
       新准则以维护社会公众利益为宗旨。注册会计师行业能否切实承担起客观公正的鉴证职能,既影响市场经济的健康运转,也关乎行业自身的发展。新准则更加突出了维护社会公众利益的宗旨,强化了注册会计师的执业责任,针对实务中暴露出的不足,严格了程序,要求注册会计师切实承担起保护社会公众利益的责任。新准则充分借鉴了风险导向审计的最新发展。当前,企业组织结构及其经营方式日趋复杂,会计准则判断和评估难度加大,一些企业管理层出于筹资和业绩考虑进行舞弊的动机仍然存在,经济运行中还存在着不确定性和潜在的风险。这使得注册会计师行业面临着复杂的执业风险环境。这些变化都迫切要求注册会计师创新审计理念和技术,提高防范风险的能力。风险导向审计是应对新审计环境和防范执业风险的技术创新。与以往审计准则相比,审计风险准则着力解决以下几个问题:一是要求注册会计师加强对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了解;二是要求注册会计师在审计的所有阶段都要实施风险评估程序;三是要求注册会计师将识别和评估的风险与实施的审计程序挂钩;四是要求注册会计师将识别、评估和应对风险的关键程序形成审计工作记录,以保证执业质量,明确执业责任。同时,以审计风险准则为基础,在新制定的其他准则中体现了审计风险准则的要求,并根据这一要求对原有准则进行了全面的修订和完善。
       新准则在内容和形式上有所创新。为了适应我国注册会计师业务多元化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国际趋同的要求,更好地规范注册会计师的执业活动,新的审计准则体系在准则框架、准则名称和准则编号等方面进行了诸多创新:一是重构准则框架;二是改进执业准则名称;三是创新执业准则编号。
       新准则严格了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的要求。健全完善的质量控制制度是保证会计师事务所及其从业人员遵守法律法规、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以及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技术准则的基础。在系统总结了近些年审计失败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新准则要求会计师事务所制定全面的质量控制制度,包括落实对业务质量的领导责任、确保职业道德规范得以遵守、客户关系和具体业务的接受与保持、人力资源、业务执行、业务工作底稿和监控等方面。
       新准则体系立足维护公众利益的宗旨,充分研究和分析了新形势下资本市场的发展和注册会计师执业实践面临的挑战与困难,强化了注册会计师的执业责任,细化了对注册会计师揭示和防范市场风险的指导。新准则要求注册会计师强化审计的独立性,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态度,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切实贯彻风险导向审计理念,提高识别和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更加积极地承担对财务报表舞弊的发现责任。新准则体系的发布实施,是行业建设的重大成果,顺应了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实现了与国际准则的趋同。相信审计准则体系的实施,必将对提升注册会计师的执业质量,加强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和风险防范,为提高财务信息质量,降低投资者的决策风险,实现更有效的资源配置,推动经济发展和保持金融稳定发挥重要作用。
       汽车再好,司机是关键;准则再好,执业者是关键。准则要实施好的前提是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准则内涵。本书以问答的体例,将新准则制定的背景、新旧准则差异比较、新准则的特点、重要内容讲解、在实务操作中值得注意的问题等方面对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进行了解读,并通过案例分析等用尽可能精简的语言展现准则庞大的内容,以期帮助准则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准则的内涵。
       本书由马建威、潘端莲主编,马建威负责总体框架的设计,编写大纲,并对全书进行统稿总纂。各章节具体分工如下:马建威(第一、二章),潘端莲(第三、八、九章),潘端莲、滕雪(第四章),马建威、盛君(第五章),马建威、滕雪(第六章),张庆龙、张宏亮(第七、十章)。
       书中有部分观点借鉴了其他同仁的已有成果,在此一并表示谢意。本书的编写,受编者视野和水平所限,错漏之处在所难免,欢迎广大读者指正。
      
       作 者
       2008年2月
      

作者简介

书摘


       目 录
      
       第一章 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
       第一节 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概述
       第二节 中国注册会计师鉴证业务准则
       第三节 中国注册会计师相关服务准则
       第四节 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准则
      
       第二章 鉴证业务基本准则
       第一节 鉴证业务基本准则概述
       第二节 鉴证业务基本准则的主要内容
      
       第三章 审计准则:一般原则与责任
       第一节 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和一般原则(第1101号)
       第二节 审计业务约定书(第1111号)
       第三节 历史财务信息审计的质量控制(第1121号)
       第四节 审计工作底稿(第1131号)
       第五节 财务报表审计中对舞弊的考虑(第1141号)
       第六节 财务报表审计中对法律法规的考虑(第1142号)
       第七节 与治理层的沟通(第1151号)
       第八节 前后任注册会计师的沟通(第1152号)
      
       第四章 审计准则:风险评估与应对
       第一节 计划审计工作(第1201号)
       第二节 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评估重大错报风险(第1211号)
       第三节 对被审计单位使用服务机构的考虑(第1212号)
       第四节 重要性(第1221号) 169第五节 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实施的程序(第1231号)
      
       第五章 审计准则:审计证据
       第一节 审计证据(第1301号)
       第二节 存货监盘(第1311号)
       第三节 函证(第1312号)
       第四节 分析程序(第1313号)
       第五节 审计抽样和其他选取测试项目的方法(第1314号)
       第六节 会计估计的审计(第1321号)
       第七节 公允价值计量和披露的审计(第1322号)
       第八节 关联方(第1323号)
       第九节 持续经营(第1324号)
       第十节 首次接受委托时对期初余额的审计(第1331号)
       第十一节 期后事项(第1332号)
       第十二节 管理层声明(第1341号)
      
       第六章 审计准则:利用其他主体的工作
       第一节 利用其他注册会计师的工作(第1401号)
       第二节 考虑内部审计工作(第1411号)
       第三节 利用专家的工作(第1421号)
      
       第七章 审计准则:审计报告与审计结论
       第一节 审计报告(第1501号)
       第二节 非标准审计报告(第1502号)
       第三节 比较数据(第1511号)
       第四节 含有已审计财务报表的文件中的其他信息(第1521号)
      
       第八章 审计准则:特殊领域的审计
       第一节 对特殊目的审计业务出具审计报告(第1601号)
       第二节 验资(第1602号)
       第三节 商业银行财务报表审计(第1611号)
       第四节 银行间函证程序(第1612号)
       第五节 与银行监管机构的关系(第1613号)
       第六节 对小型被审计单位审计的特殊考虑(第1621号)
       第七节 财务报表审计中对环境事项的考虑(第1631号)
       第八节 衍生金融工具的审计(第1632号)
       第九节 电子商务对财务报表审计的影响(第1633号)
      
       第九章 审阅准则与其他鉴证业务准则
       第一节 财务报表审阅准则的内容(第2101号)
       第二节 历史财务信息审计或审阅以外的鉴证业务(第3101号)
       第三节 预测性财务信息的审核(第3111号)
      
       第十章 相关服务准则和事务所质量控制准则
       第一节 对财务信息执行商定程序(第4101号)
       第二节 代编财务信息(第4111号)
       第三节 业务质量控制(第5101号)
      

书评       

   

地址:上海市国权路579号
邮编:200433
电话:021-65642854(社办)
传真:021-65104812

 
 

版权所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2024年若有问题请与我们 (webmaster@fudanpress.com) 联系! 沪ICP备050159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