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南怀瑾 |证严上人

分类浏览



跨国公司与产业集群的互动研究
作者:
任胜钢 著
定价:
20.00元
页数:
281页
ISBN:
978-7-309-05748-5/F.1304
字数:
258千字
开本:
32 开
装帧:
平装
出版日期:
2007年11月       
本类其他相关图书

内容提要


       总 序
      
       跨国公司作为一个独特的企业群体被放在实践层面和理论层面作为一个考察对象,无论对于企业发展史,还是经济学理论和管理学理论都是一个具有时代意义的象征。
       跨国公司是与现代化大生产相适应的现代企业组织的高级形式。它的产生和发展是市场经济和企业制度长期发展和演进的产物。当现代企业生产经营的布局超越了国家疆界时,现代意义的跨国公司产生了。发展到当代,许多跨国公司已发展成为有若干家分布在全球不同区域的公司联合而成的企业全体,即通过控股或持股方式将分属不同经济部门的许多企业联合在一起,以其中实力最雄厚的大型企业为核心所组成的资本联合体。跨国公司在法律上已突破了“公司”范畴,它是由若干个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公司,通过母公司对子公司控股或持股方式而组成的跨国界的企业联合体,从而产生了企业发展史上的又一次飞跃。
       跨国公司的雏形可以追溯到18世纪中叶。那时,西方工业革命较早的强国已出现个别企业到国外办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从19世纪末期,这类企业陆续出现。但是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这类企业数量并不多,人们还尚未将它作为一种典型的经济现象加以考察。
       只是到了战后,这类企业大量和普遍出现,才引起公众的注意。在20世纪的下半叶,在日益一体化的世界经济中,跨国公司已成为当代国际经济活动的核心组织者,到90年代,通过对外直接投资,通过无所不包的公司战略和错综复杂的网络结构,跨国公司将世界各国的经济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体化的生产经营体系。其经营规模不断扩大,其触角几乎涉及所有的行业,几乎遍及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涉及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的所有领域。21世纪更被人们称为“跨国公司时代”。
       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资源以及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跨国公司占据着世界经济的重要地位,跨国公司的行为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与此同时,伴随着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巨大发展,跨国公司面临的经营环境日益动态和复杂,跨国公司和跨国经营行为正由早期的一种特殊经济现象,逐渐发展成为一种一般或者普遍的经济现象。传统跨国公司理论构建中的许多前提假设在今天早已不复存在,传统的“优势利用论”正在被“优势获取论”所替代,跨国公司需要考虑的主要问题不再单单是“是否具备优势进行跨国化”,而是“如何通过跨国经营获取优势”,从而在全球竞争中赢得胜利。
       从管理学的角度审视跨国公司,或者说研究跨国公司的管理,正在成为管理学的一个新的分支,一个新的研究热点,其驱动力大致有这么几个:
       首先,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升级,管理理论和管理实践放在全球化的视野下去考虑也正在越来越成为必要,如著名管理学家Harild Koontz编著的《管理学》在全球被广泛运用,其合作者Heinz Weihrich在Koontz逝世后承担了该教材第9版以后的修改编纂工作,至第10版中概述每一篇增加了一章,讨论诸如“全球化的计划”、“全球化的组织”等,而在第11版则直接给书名加了一个副标题: 管理学: 全球化的视角。
       其次,跨国公司正成为管理新理论的提出者和管理新理念新方法的主要实践者。外部经营环境的快速变化,全球竞争的加剧,都迫使企业要不断进行战略变革、组织变革、管理创新和理念创新,跨国公司由于其规模庞大,业务多维,组织复杂,市场多元,对管理上的变革和创新更为迫切,同时由于其实力雄厚,人才聚集,运作规范,又比一般的中小公司更有可能率先进行管理新理论和新方法的实践。近十年,诸如PRE,CRM,ERP,6δ,平衡记分卡等管理新方法都是由跨国公司率先导入本企业的实践,在取得显著效果后,被推广到更多的企业。
       再次,跨国公司由于跨越不同的国界,面对不同制度和不同文化所导致的差异,有众多的海外子公司,在经营上,在资源配置上,产生了更多的选择和挑战,在计划、协调和控制等方面也产生了许多独特的管理问题。
       跨国公司管理与国内企业管理虽然在很多方面是共同的,但两者在不少重要方面有质的区别,例如:
       (1) 如何确立全球战略和策略?
       (2) 如何构建跨越国界的国际竞争能力?
       (3) 如何构建跨越国界的组织、协调能力和系统优化能力?
       (4) 如何有效进行跨国信息处理?
       (5) 如何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有效构建和推广企业文化?
       (6) 以及在一些功能管理(营销、财务、R&D、人力资源)方面问题的特殊管理问题(如转移价格的使用和管理、外汇风险管理等)。
       管理作为一种实践性极强的活动来说,它最大的特点在于其动态性和艺术性,所以我们既要关注企业的一般理论、原则、方法,更要考虑其在不同类型的组织,不同发展阶段组织中的适应性及变化发展,以及与之相关的不同社会、经济、文化背景所导致的差异性。
       最后,跨国公司正从一种零星的企业类型成为一种普遍的企业类型,无论是跨国公司的母公司的数量,还是其子公司的数量,近二十年来都有非常惊人的发展,而且方兴未艾,不仅发达国家如此,在新兴市场国际和转型经济国家,也有越来越多的本土企业正在演变成国际企业,跨国公司的广泛性正引起此类公司管理研究的广泛性。
       正因如此,跨国公司管理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中自成一体并引起广泛关注并不仅是一种必需,而且成为一种必然。
       中国学术界对跨国公司管理的关注和研究,总体来说,还是比较晚的,这和中国实业界跨国经营起步晚,国际化层次较低是相对应的。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学者的跨国公司研究从研究跨国公司在华企业管理开始起步,从合资企业管理入手,逐渐发展到对主体跨国公司,特别是在中国的战略和营销的研究,再进而对跨国公司的组织、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和R&D的研究。近年,随着中国经济发展阶段的提升和中国企业竞争力的提升,一批中国企业加大了国际化的步伐,并逐渐形成了中国跨国公司的雏形,与此同时国内学者也开始了对中国跨国公司管理的研究,研究的重点集中在中国企业海外拓展的战略选择、海外购并、海外人力资源管理和对子公司的控制和协调等专题。
       复旦大学国际企业管理研究中心其核心研究团队是原企业国际管理系的教师,这支队伍积聚于90年代初,由于身处管理学院,从一开始就定位于侧重研究跨国公司的微观管理,并希望逐渐积累,形成自己的研究特色,并有志于在中国国际商务界和管理学界形成影响,确立自己的学术地位。十几年来,我们坚持朝着自己设定的目标去努力,我们先后承接了近10项与跨国公司管理有关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国家申科基金项目及一批省部级项目和企业委托项目,培养了20几位跨国公司管理方向的博士生,这些博士生毕业后有不少还是在这一领域从事研究和教学,我们还出版了一批专著和几十篇学术论文。为了进一步向学术界和实务界展示我们近年的研究成果,为推动中国跨国公司管理的研究做些贡献,经过一年多的酝酿和准备,在复旦大学出版社的大力支持下,我们现在推出这套“跨国公司管理研究书系(论丛)”,以馈理论界和实务界志士仁人。
       收入本书系的著作力求选题新颖,是跨国公司管理的前沿课题,具有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研究内容扎实,具有深度,研究方法规范科学。在具体研究方法和成文风格方面,则不强求统一,认可多样化和个性化,这样也彰显论丛本应有的百花齐放的风格。
       美国国会税则委员会曾称,跨国公司的发展,“同蒸汽机、电力的应用,汽车的推广一样,是近代经济史上的一件十分重大的事件”。
       跨国公司作为世界经济和国际管理的最重要的角色之一,跨国公司改变了世界,世界也改变了跨国公司,跨国公司引发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内容丰富,意义深远,值得更多学者去关注它,研究它,去揭示它背后的逻辑和所昭示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趋势。
      
       薛求知
       2007年7月于复旦
      

作者简介


       任胜钢,1975年生,湖南津市人,复旦大学管理学博士,现任中南大学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国际商务管理和区域经济。在《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中国软科学》、《南开管理评论》、 《研究与发展管理》、 《学术月刊》、 《复旦学报》、 《国际贸易问题》等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近三十篇。作为负责人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中国博士后基金、湖南省社科基金各一项,作为主要成员参与并完成国家、省级和横向课题十多项,担任过咨询公司的管理顾问并承担过上市公司的咨询项目。
      

书摘


      
       目 录
      
       第一章 被忽略的集群参与者——跨国公司
      
       第一节 研究的主题
       一、 问题的引入
       二、 本书的研究主题
       三、 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第二节 选题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 研究的意义
       二、 研究的理论背景
      
       第三节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一、 本书的基本内容与架构
       二、 本书的研究方法
       三、 本书主要创新的地方
      
       第二章 产业集群相关研究的述评
      
       第一节 集群研究的历史回顾
       一、 产业区的提出与区位论的发展
       二、 新产业区理论进展
       三、 产业集群理论发展
      
       第二节 理论回顾的评述与探讨
       一、 理论发展脉络的总结
       二、 集群研究方法的分析
       三、 名称和概念上有待统一
      
       第三节 集群与跨国公司研究的最新进展
       一、 集群研究中对跨国公司的关注
       二、 跨国公司投资与集群的升级
       三、 集群对跨国公司战略和竞争优势的影响
       四、 跨国公司子公司在集群中的性质
       五、 评述与探讨
      
       第四节 小结
      
       第三章 跨国公司与集群的互动模式
      
       第一节 集群研究领域的分类与比较
       一、 集群研究领域的分类
       二、 集群研究各领域的主要特点
      
       第二节 跨国公司参与的集群分类
       一、 分类的维度——知识所处的价值链环节
       二、 跨国公司参与的三类集群
      
       第三节 跨国公司参与的集群属性
       一、 生产型知识集群
       二、 技术型知识集群
       三、 市场型知识集群
      
       第四节 跨国公司与集群的相互关系
       一、 集群发展独立或完全依赖于跨国公司
       二、 跨国公司与集群的互动模式
      
       第五节 小结
      
       第四章 跨国公司对集群形成与发展的促进作用
      
       第一节 跨国公司是集群与全球经济联系的纽带
       一、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二、 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载体
       三、 集群与经济全球化对立统一
       四、 跨国公司是集群外界联系的纽带
      
       第二节 跨国公司作为集群发展的动力源
       一、 跨国公司促进了集群中生产型知识集群的形成与发展
       二、 跨国公司促进了技术型知识集群中的形成与发展
       三、 跨国公司促进了市场型知识集群中的形成与发展
       四、 跨国公司对三类集群促进作用的小结
      
       第三节 跨国公司可能存在的负面影响
       一、 跨国公司区位的转移
       二、 垄断结构对集群优势的侵蚀
       三、 跨国公司的集聚网络使东道国本土企业面临更激烈的竞争
      
       第四节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启示与政策分析
       一、 发展跨国公司投资的集群化战略
       二、 根据区位特点,发展不同类型的产业集群
       三、利用跨国公司在全球价值链中的桥梁作用,实现集群产业升级
       四、 促进集群的可持续性发展
       五、 西部开发、中部崛起以集群推动
      
       第五节 小结
      
       第五章 跨国公司当地结网与中小企业的发展及国际化经营
      
       第一节 集群中新企业的孵化
       一、 孵化器的基本概念
       二、 集群具有孵化器的功能
       三、 生产型知识集群的分工孵化机制
       四、 技术型知识集群的创新孵化机制
       五、 市场型知识集群的细分市场孵化
      
       第二节 跨国公司在当地企业跨国经营中的推动作用
       一、 集群中的现象: 当地企业迅速走向跨国经营
       二、 理论解释的探询: 演进理论与网络理论的回顾
       三、 跨国公司的促进作用
       四、 案例分析
      
       第三节 对我国企业发展的几点启示
       一、 利用集群促进中小企业的孵化
       二、 促进集群发展,充分利用跨国公司的外溢效应
       三、我国中小企业利用集群走内向国际化向外向国际化的发展道路
      
       第四节 小结
      
       第六章 集群对跨国公司竞争优势的影响
      
       第一节 集群中跨国公司区位优势的演进
       一、 跨国公司全球区位优势的变迁
       二、 集群的竞争优势
       三、 集群优势的形成机制
       四、 集群优势与跨国公司区位优势的演化过程
      
       第二节 集群中跨国公司规模优势的变迁
       一、 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的内部与外部性
       二、 集群中跨国公司利用规模与范围经济方式的变迁
      
       第三节 集群中跨国公司内部化优势的变迁
       一、 跨国公司内部化优势
       二、 集群中跨国公司的外部化
       三、 交易成本理论的解释
      
       第四节 相关启示及政策建议
       一、 以产业集群发展促进招商引资
       二、 我国企业的跨国经营应充分利用全球产业集群的区位优势
      
       第五节 小结
      
       第七章 集群中跨国公司母子关系的演进
      
       第一节 集群中子公司战略角色的转变
       一、 子公司能力的发展与跨国公司竞争优势的获取
       二、 集群中子公司的知识流与战略地位
       三、 集群中子公司优势的转移
      
       第二节 集群中跨国公司母子组织结构的变迁
       一、 M型组织结构下的跨国公司母子关系
       二、 向网络组织结构的母子关系转型
       三、 集群中子公司的双重根植性
      
       第三节 跨国公司对集群中子公司的控制
       一、 跨国公司对集群中子公司的控制水平
       二、 跨国公司对集群中子公司控制机制的选择
      
       第四节 小结
      
       第八章 苏州产业集群的实证分析
      
       第一节 苏州产业集群的发展
       一、 苏州产业区的基本概况
       二、 苏州产业园区与中小企业集群的差异
       三、 实证研究的方法
      
       第二节 苏州产业园区跨国公司与集群的互动关系研究
       一、 跨国公司对苏州产业集群的促进作用
       二、 跨国公司在当地的结网
       三、 产业集群对跨国公司竞争优势的影响
       四、 产业集群中跨国子公司与母公司的关系
      
       第三节 苏州产业集群面临的挑战与发展建议
       一、 苏州产业集群的优势
       二、 苏州产业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三、 启示和建议
      
       第四节 实证研究有待完善之处
      
       第五节 小结
      
       第九章 跨国公司参与集群的动态演化
      
       第一节 跨国公司参与集群的区域经济增长模式
       一、 区域经济的流动性
       二、 区域经济的集聚与扩散
       三、 区域经济的产业技术与结构
       四、 信息、制度和机遇三因素
       五、 三引擎之间的互动关系
      
       第二节 跨国公司参与集群的发展动力机制
       一、 基于国际化的地域分工
       二、 外部经济性
       三、 区域创新网络
      
       第三节 跨国公司参与集群的发展阶段
       一、 跨国公司参与集群发展的一般阶段
       二、 集群发展各阶段的主要特征
      
       第四节 集群类型的演变
       一、 中小企业集群向跨国公司参与集群的演变
       二、 跨国公司参与集群的类型演变
      
       第五节 小结
      
       附录 苏州产业集群调查问卷(跨国公司)
      
       后记
      
      

书评       

   

地址:上海市国权路579号
邮编:200433
电话:021-65642854(社办)
传真:021-65104812

 
 

版权所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2025年若有问题请与我们 (webmaster@fudanpress.com) 联系! 沪ICP备050159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