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南怀瑾 |证严上人

分类浏览



中国行政区划通史.宋西夏卷
作者:
周振鹤 主编 李昌宪 著
定价:
98.00元
页数:
800页
ISBN:
978-7-309-05599-3/K.209
字数:
889千字
开本:
16 开
装帧:
平装
出版日期:
2007年8月       
本类其他相关图书

内容提要


       本书研究自先秦至民国时期的中国行政区划变迁史。这一研究不仅是传统的关于历时政区沿革的考证(纵向),而且对同一年代各政区并存的面貌作出复原(横向),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相关的复原以详细至逐年为尺度。全书分为12卷,包括总论、先秦卷,秦汉卷,三国两晋南朝卷,十六国北朝卷,隋代卷,唐五代卷,宋西夏卷,辽金卷,元代卷,明代卷,清代卷,中华民国卷。
       在掌握传世与出土历史文献的基础上,本书充分吸收前人的研究成果,力求最大可能地反映历史真实。全书以重建政区变迁序列、复原政区变迁面貌为主要内容,而由于历史时期中国行政区划的变化很大,在正式政区以外又有准政区的形式存在,加之政区层级、幅员及边界在不同时期的变迁程度不一,因此各卷又独立成书,其考证过程和编写结构有各自的侧重点。
       本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第一部学术意义上的行政区划变迁通史。各卷作者在相关领域有长期的学术积累,全书的写作也倾注了十余年之功,希望能成为中国行政区划变迁史研究的重要参考著作。
      

作者简介


       李昌宪,1947年10月生,江苏南京人。1985年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获历史学硕士学位。现任南京大学历史系中国古代史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宋代政治制度史、行政区划史的研究,寻本溯源,旁及唐、五代等领域,近年来对辽、西夏、金史也有所涉猎。在治学方法上,推崇朴学的学术传统,重视官制、历史地理和史源学的研究与运用。
       著有《宋代安抚史考》、《司马光评传》等,并在《中国史研究》、《文史》、《中国历史地理论丛》、《历史地理》、《国学研究》等刊物上发表有关宋代行政区划的论文多篇。

书摘

宋西夏卷 提要
      
       本卷依据《宋史》、 《资治通鉴》、 《续资治通鉴长编》、 《宋会要辑稿》、《太平寰宇记》、 《元丰九域志》、 《元和郡县图志》等史书及大量的地方志、文集、笔记等资料,从学术上首次全面、深入地论述了宋代地方行政体制与行政区划的变迁以及西夏的地方行政体制,填补了宋代及西夏政区地理研究的空白。
       全卷共分六编,兼具理论性与工具性。
       第一编对宋代地方行政体制进行考证,论述宋代地方行政制度为三级制,及其兵财分治的原则和以转运司为主体的复式合议制。宋代路制分为以安抚司为主体的军事路与以转运司为主体的民政路两大系统,元丰以后则为十八路(转运司路)与二十三路(提刑司、提举常平司路)复合并行的路制。宋代州县制则呈现由隋唐州县制向明清府县制的过渡形态。
       第二编设置十个断代年限,条列各路所辖州府军监及其治所、今地和所领之县,极便于读者检索。
       第三、四、五编对两宋各路州县及省废州军沿革进行考证,并探讨了宋朝西南地区与西北地区的羁縻州县制、羁縻部族制以及各特殊建制的地方民族政权的存在时间和控制地域。
       第六编考证西夏的地方行政体制,首次指出并详尽论证了西夏的地方行政体制存在着经略司路与转运司路两个系统。前者综治军民,后者仅负责赋税的征管。
       本卷中宋朝省地政区沿革表,一目了然地呈现宋朝三百余年州郡的废置分合。宋朝疆域图、西夏疆域图和宋朝各路各断代年限的分幅图,较以往的图集更多层次地展现了宋及西夏疆域、政区的变动。
      
       目 录
      
       绪 言 宋代的疆域
      
       第一编 宋代省地的行政区划沿革和地方行政制度
      
       第一章 宋代的路制
      
       第一节 宋代路制的形成与发展
      
       一、 宋代路制起源于五代
       二、 宋初转运司路的形成与发展
       三、 宋代提点刑狱司路的演变
       四、 宋代提举常平司路的演变
       五、 宋代帅司路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节 宋代路制的若干特点
      
       一、 复式合议制的高层政区
       二、 以转运司为主体的地方行政体制
       三、 转运司———宋代高层政区的政府
       四、 宋代限制高层政区的诸措施
      
       第二章 宋代诸路的辖区与治所
      
       第一节 府界与京畿路
      
       第二节 京东路
      
       第三节 京西路
      
       第四节 河北路
      
       第五节 河东路
      
       第六节 陕西路
      
       第七节 两浙路
      
       第八节 淮南路
      
       第九节 江南东路
      
       第十节 江南西路
      
       第十一节 荆湖北路
      
       第十二节 荆湖南路
      
       第十三节 福建路
      
       第十四节 益州成都府路
      
       第十五节 利州路
      
       第十六节 梓州潼川府路
      
       第十七节 夔州路
      
       第十八节 广南东路
      
       第十九节 广南西路
      
       第三章 宋代的州县制度
      
       第一节 宋代的州府军监
      
       一、 宋代州的两种等级划分
       二、 宋代的府
       三、 宋代州的郡号
       四、 宋代的军和监
      
       第二节 宋代县级政区的等级与种类
      
       一、 宋代县的等级划分与变化
       二、 宋代特殊的县级政区
      
       第二编 宋代省地各断代年限的地方行政区划
      
       第一章 宋初(960—979)的州县
      
       第一节 建隆元年(960)的州县
      
       第二节 乾德元年(963)取荆南所得的州县
      
       第三节 乾德元年(963)平湖南所得的州县
      
       第四节 乾德三年(965)平蜀所得的州县
      
       第五节 开宝二年(969)丰州来归
      
       第六节 开宝四年(971)平广南所得的州县
      
       第七节 开宝八年(975)平江南所得的州县
      
       第八节 太平兴国三年(978)漳泉献地所得的州县
      
       第九节 太平兴国三年(978)吴越归地所得的州县
      
       第十节 太平兴国四年(979)平北汉所得的州县
      
       第二章 太平兴国四年(979)的州县
      
       第一节 河南道
      
       第二节 关西道
      
       第三节 河东道
      
       第四节 河北道
      
       第五节 剑南西道
      
       第六节 剑南东道
      
       第七节 江南东道
      
       第八节 江南西道
      
       第九节 淮南道
      
       第十节 山南西道
      
       第十一节 山南东道
      
       第十二节 陇右道
      
       第十三节 岭南道
      
       第三章 咸平二年(999)的州县
      
       第一节 东京开封府
      
       第二节 京东路
      
       第三节 京西路
      
       第四节 河北路
      
       第五节 河东路
      
       第六节 陕西路
      
       第七节 两浙路
      
       第八节 淮南路
      
       第九节 江南路
      
       第十节 荆湖北路
      
       第十一节 荆湖南路
      
       第十二节 福建路
      
       第十三节 西川路
      
       第十四节 峡路
      
       第十五节 广南东路
      
       第十六节 广南西路
      
       第四章 天禧四年(1020)的州县
      
       第一节 东京开封府
      
       第二节 京东路
      
       第三节 京西路
      
       第四节 河北路
      
       第五节 河东路
      
       第六节 陕西路
      
       第七节 两浙路
      
       第八节 淮南路
      
       第九节 江南东路
      
       第十节 江南西路
      
       第十一节 荆湖北路
      
       第十二节 荆湖南路
      
       第十三节 福建路
      
       第十四节 益州路
      
       第十五节 利州路
      
       第十六节 梓州路
      
       第十七节 夔州路
      
       第十八节 广南东路
      
       第十九节 广南西路
      
       第五章 元丰八年(1085)的州县
      
       第一节 东京开封府
      
       第二节 京东路
      
       京东东路
       京东西路
      
       第三节 京西路
      
       京西南路
       京西北路
      
       第四节 河北路
      
       河北东路
       河北西路
      
       第五节 河东路
      
       第六节 陕西路
      
       永兴军路
       秦凤路
      
       第七节 两浙路
      
       第八节 淮南路
      
       淮南东路
       淮南西路
      
       第九节 江南东路
      
       第十节 江南西路
      
       第十一节 荆湖北路
      
       第十二节 荆湖南路
      
       第十三节 福建路
      
       第十四节 成都府路
      
       第十五节 利州路
      
       第十六节 梓州路
      
       第十七节 夔州路
      
       第十八节 广南东路
      
       第十九节 广南西路
      
       第六章 宣和五年(1123)的州县
      
       第一节 京畿路
      
       第二节 京东路
      
       京东东路
       京东西路
      
       第三节 京西路
      
       京西南路
       京西北路
      
       第四节 河北路
      
       河北东路
       河北西路
      
       第五节 河东路
      
       第六节 陕西路
      
       永兴军路
       秦凤路
      
       第七节 两浙路
      
       第八节 淮南路
      
       淮南东路
       淮南西路
      
       第九节 江南东路
      
       第十节 江南西路
      
       第十一节 荆湖北路
      
       第十二节 荆湖南路
      
       第十三节 福建路
      
       第十四节 成都府路
      
       第十五节 利州路
      
       第十六节 潼川府路
      
       第十七节 夔州路
      
       第十八节 广南东路
      
       第十九节 广南西路
      
       第二十节 燕山府路
      
       第二十一节 云中府路
      
       第七章 绍兴十二年(1142)的州县
      
       第一节 两浙路
      
       两浙西路
       两浙东路
      
       第二节 淮南东路
      
       第三节 淮南西路
      
       第四节 江南东路
      
       第五节 江南西路
      
       第六节 荆湖北路
      
       第七节 荆湖南路
      
       第八节 京西南路
      
       第九节 福建路
      
       第十节 成都府路
      
       第十一节 利州路
      
       第十二节 潼川府路
      
       第十三节 夔州路
      
       第十四节 广南东路
      
       第十五节 广南西路
      
       第八章 嘉定元年(1208)的州县
      
       第一节 两浙路
      
       两浙西路
       两浙东路
      
       第二节 淮南东路
      
       第三节 淮南西路
      
       第四节 江南东路
      
       第五节 江南西路
      
       第六节 荆湖北路
      
       第七节 荆湖南路
      
       第八节 京西南路
      
       第九节 福建路
      
       第十节 成都府路
      
       第十一节 利州路
      
       利州东路
       利州西路
      
       第十二节 潼川府路
      
       第十三节 夔州路
      
       第十四节 广南东路
      
       第十五节 广南西路
      
       第九章 端平元年(1234)的州县
      
       第一节 两浙路
      
       两浙西路
       两浙东路
      
       第二节 淮南东路
      
       第三节 淮南西路
      
       第四节 江南东路
      
       第五节 江南西路
      
       第六节 荆湖北路
      
       第七节 荆湖南路
      
       第八节 京西南路
      
       第九节 福建路
      
       第十节 成都府路
      
       第十一节 利州路
      
       利州东路
       利州西路
      
       第十二节 潼川府路
      
       第十三节 夔州路
      
       第十四节 广南东路
      
       第十五节 广南西路
      
       第十章 咸淳九年(1273)的州县
      
       第一节 两浙路
      
       两浙西路
       两浙东路
      
       第二节 淮南东路
      
       第三节 淮南西路
      
       第四节 江南东路
      
       第五节 江南西路
      
       第六节 荆湖北路
      
       第七节 荆湖南路
      
       第八节 京西南路
      
       第九节 福建路
      
       第十节 成都府路
      
       第十一节 利州路
      
       利州东路
       利州西路
      
       第十二节 潼川府路
      
       第十三节 夔州路
      
       第十四节 广南东路
      
       第十五节 广南西路
      
       第三编 北宋省地州县的沿革
      
       第一章 东京开封府州县沿革
      
       第二章 京东路州县沿革
      
       第一节 京东东路
      
       第二节 京东西路
      
       第三章 京西路州县沿革
      
       第一节 京西南路
      
       第二节 京西北路
      
       第四章 河北路州县沿革
      
       第一节 河北东路
      
       第二节 河北西路
      
       第五章 河东路州县沿革
      
       第六章 陕西路州县沿革
      
       第一节 永兴军等路
      
       第二节 秦凤等路
      
       第七章 两浙路州县沿革
      
      
       第八章 淮南路州县沿革
      
       第一节 淮南东路
      
       第二节 淮南西路
      
       第九章 江南东路州县沿革
      
       第十章 江南西路州县沿革
      
       第十一章 荆湖北路州县沿革
      
       第十二章 荆湖南路州县沿革
      
       第十三章 福建路州县沿革
      
       第十四章 益州成都府路州县沿革
      
       第十五章 梓州潼川府路州县沿革
      
       第十六章 利州路州县沿革
      
       第十七章 夔州路州县沿革
      
       第十八章 广南东路州县沿革
      
       第十九章 广南西路州县沿革
      
       第二十章 燕山府路州县沿革
      
       第二十一章 云中府路州县沿革
      
       第二十二章 北宋省废州军
      
       第一节 京东路
      
       第二节 河北路
      
       第三节 河东路
      
       第四节 陕西路
      
       第五节 两浙路
      
       第六节 淮南路
      
       第七节 成都府路
      
       第八节 梓州潼川府路
      
       第九节 利州路
      
       第十节 夔州路
      
       第十一节 广南东路
      
       第十二节 广南西路
      
       第十三节 西夏国所属州郡
      
       第四编 南宋省地州县的沿革
      
       第一章 两浙路州县沿革
      
       第二章 淮南东路州县沿革
      
       第三章 淮南西路州县沿革
      
       第四章 江南东路州县沿革
      
       第五章 江南西路州县沿革
      
       第六章 荆湖北路州县沿革
      
       第七章 荆湖南路州县沿革
      
       第八章 京西南路州县沿革
      
       第九章 福建路州县沿革
      
       第十章 成都府路州县沿革
      
       第十一章 潼川府路州县沿革
      
       第十二章 利州路州县沿革
      
       第十三章 夔州路州县沿革
      
       第十四章 广南东路州县沿革
      
       第十五章 广南西路州县沿革
      
       第十六章 南宋省废州军
      
       第一节 淮南东路
      
       第二节 荆湖南路
      
       第三节 夔州路
      
       第四节 广南西路
      
       第五编 宋朝西部的地方羁縻体制
      
       第一章 宋朝西部的羁縻制度
      
      
       第一节 西南地区的羁縻州县制
      
       一、 宋朝在西南地区的军政设施
      
       二、 宋朝西南羁縻地区的政治制度
      
       三、 宋朝西南羁縻地区的法制
      
       四、 宋朝西南羁縻地区的贡赐、土地、赋役制度
      
       五、 宋朝西南羁縻地区的乡兵制度
      
       六、 宋朝西南羁縻地区的文化、宗教政策
      
       第二节 西北地区的羁縻部族制
      
       一、 北宋各时期对西北蕃部地区的基本方针
      
       二、 北宋时期西北蕃部地区的蕃官蕃兵体制
      
       三、 北宋时期西北蕃部地区的法制
      
       四、 北宋时期西北蕃部地区的土地、赋役等政策
      
       五、 北宋时期西北蕃部地区的民族融合
      
       第二章 宋朝西南地区的羁縻州县
      
       第一节 荆湖路的羁縻州
      
       梅山
       南、北江
      
       第二节 广南西路的羁縻政区
      
       宜州
       融州
       邕州
       海南黎洞
      
       第三节 益州成都府路的羁縻政区
      
       黎州
       雅州
       茂、威州
      
       第四节 梓州潼川府路的羁縻州
      
       泸州
       戎(叙)州
      
       第五节 夔州路的羁縻州
      
       黔内州
       黔州羁縻州
      
       第三章 宋朝西北特殊建制的地方民族政权
      
       第一节 西凉府蕃汉联合政权
      
       第二节 河湟 厮罗政权
      
       第三节 甘州回鹘政权
      
       第四节 麟、府、丰三州
      
       第五节 唐龙镇
      
       第六编 西夏的疆域与地方行政体制
      
       第一章 西夏的疆域
      
       第一节 西夏天授礼法延祚元年(1038)的疆域
      
       第二节 西夏崇宗贞观八年(1108)的疆域
      
       第三节 西夏人庆三年(1146)的疆域
      
       第二章 西夏的地方行政体制
      
       第一节 西夏地方行政体制的性质———部落制
      
       第二节 军政合一的经略司路
      
       第三节 负责赋税征管的转运司路
      
       第三章 西夏的监军司
      
       一、 宋朝疆域图
      
       1. 太平兴国四年(979)北宋疆域图
       2. 咸平二年(999)北宋疆域图
       3. 天禧四年(1020)北宋疆域图
       4. 元丰八年(1085)北宋疆域图
       5. 宣和五年(1123)北宋疆域图
       6. 绍兴十二年(1142)南宋疆域图
       7. 嘉定元年(1208)、端平元年(1234)南宋疆域图
      
       二、 宋朝省地政区沿革表
      
       1. 建隆元年(960)至太平兴国四年(979)州郡沿革表
       2. 太平兴国五年(980)至天禧三年(1019)州郡沿革表
       3. 天禧四年(1020)至熙宁四年(1071)州郡沿革表
       4. 熙宁五年(1072)至熙宁十年(1077)州郡沿革表
       5. 元丰元年(1078)至崇宁二年(1103)州郡沿革表
       6. 崇宁三年(1104)至宣和七年(1125)州郡沿革表
       7. 建炎元年(1127)至绍兴十二年(1142)州郡沿革表
       8. 绍兴十三年(1143)至端平元年(1234)州郡沿革表
       9. 端平二年(1235)至咸淳九年(1273)州郡沿革表
      
       三、 宋朝各路治所一览表
      
       主要参考文献

书评       

   

地址:上海市国权路579号
邮编:200433
电话:021-65642854(社办)
传真:021-65104812

 
 

版权所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2024年若有问题请与我们 (webmaster@fudanpress.com) 联系! 沪ICP备050159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