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南怀瑾 |证严上人

分类浏览



领导学原理——科学与艺术(第三版)
作者:
刘建军 编著
定价:
40.00元
页数:
460页
ISBN:
978-7-309-05704-1/C.93
字数:
508千字
开本:
小16 开
装帧:
平装
出版日期:
2007年8月       
本类其他相关图书

内容提要


       该书配有ppt教学课件,可以到我社教学服务网(http://edu.fudanpress.com)下载!
      
       领导学是公共管理和工商管理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本教材在汲取国内外领导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概念篇、理论篇、主体篇、过程篇、社会篇以及未来篇六个方面,对领导的含义与本质、领导哲学与领导理论、领导结构和领导方式、领导主体和领导过程、领导环境和领导绩效以及未来的领导者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论证。本教材体系新颖,分析透彻,表述清晰,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与第二版相比,第三版对领导的含义、领导理论、领导方式、领导者与追随者、领导活动的科学化、领导环境、领导绩效、未来的领导者等各章节进行了内容上的扩充和部分内容的改写,增加了领导的四个维度、心理动力理论、决策的实践、有效决策的障碍、不同国家领导风格之比较、领导绩效的测量指标、反向领导等节与目,篇幅增加了数十页。
       本书作为复旦博学·MPA系列教材之一,既适宜于作为MPA课程的基本教材,又适宜于作为大专院校公共管理、工商管理专业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以及领导干部的培训教材。
      
      
      
      

作者简介


       刘建军,山东省昌乐县人,现为复旦大学政治学教授,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副院长,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主要从事政治学理论、领导学的科研与教学工作。代表性学术论著有《“跨单位组织”与社会整合》、 《单位中国——社会调控体系重构中的个人、组织与国家》、 《中国现代政治的成长——一项对政治知识基础的研究》,主编的著作有《制度建设与国家成长》、《执政的逻辑:政党、国家与社会》,在《读书》、 《文史哲》等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著述曾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书摘

第二版序言
      
       《领导学原理——科学与艺术》第一版自2001年出版以来,受到领导学界的关注,一些院校和培训机构也把本书作为研究生、本科生以及专业培训的教材。但是,由于自己学识粗浅,我在第一版的写作中,对一些未思考清楚的问题没有进行系统的阐述。经过两年多的积累,觉得有必要对第一版进行修订,使本书更趋于完善。尤其来自学术界和实业界的建议,更加强化了我对本书进行修订的决心与信心。
       《领导学原理》第一版是我经过六年的积累写作而成的。我1994年在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获得硕士学位后便留校任教,当时主管本科生教学的陈晓原教授要我为本科生开设《领导学》。我比较注重教学与科研的结合,我认为教学如果不以科研作基础,教学质量是很难提高的。在2000年,我觉得撰写《领导学原理》的时机已经成熟了。在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和复旦大学出版社的共同努力下,《领导学原理》作为复旦大学MPA项目的专业教材在2001年终于面世了。
       第二版与第一版的相通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结构上的继承性。《领导学原理》第一版所确立的总体结构,反映了我研究领导学的总体面貌。所以,在第二版中,我对第一版的结构没有作任何改动。本书在结构上包括概念篇、理论篇、主体篇、过程篇、社会篇以及未来篇六部分。
       2.中心线索的连续性。贯穿《领导学原理》的中心线索是“领导的含义与本质”。领导的含义反映了我对领导活动的判断基准,领导的本质表明了我的价值关怀。
       3.写作方法的同一性。我在写作《领导学原理》的过程中,力图实现理论、历史与案例的结合。其目的就是使本书既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又有一定的实践价值。
       与第一版相比,第二版在内容上进行了较大的扩充,对不精确的地方进行了修正,对阐述比较模糊的内容进行了重新改写。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对领导伦理的分析,揭示了领导道德维度的含义。第一版在继承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领导的发展维度、关怀维度和结构维度。但是,领导作为一种在人与人的关系中所展开的特殊活动,必然包含着一种价值关怀,这是领导不同于管理的关键所在。因此,只有领导伦理才能使领导不至于偏离人类社会的基本价值。领导作为人类社会基本价值的捍卫力量,承担着特殊的价值使命。
       2.通过对领导者选择有效领导方式的变量的研究,揭示了领导者如何准确判断其所处情境以及如何选择有效的领导方式这一重要问题。这实际上深化了权变理论对领导的理解。
       3.通过对“领导是一种变革的力量”这一命题的分析,揭示了领导在发展维度上的展开过程。领导的根本使命在于确定方向,发动变革。这是人类社会能够不断突破传统结构的根源所在。无论是政治领导,还是各种专业化组织中的领导,都在为人们提供着一种超越个人利益范围之外的远景。这一远景在召唤着人们,也在鼓励着人们。有了这幅远景,希望就不会破灭。
       4.读者会发现我在“领导者与追随者”一章中增加了“女性领导者”和“追随者”这两个要目。女性领导是目前领导学所关注的一个重要内容。尽管人们对“女性能否成为领导者”这一问题已经没有疑问了,但是女性成为高层领导者的数量为什么如此稀少?女性领导者的领导方式与男性领导者的领导方式会存在差异吗?诸如此类的问题,目前还没有准确的答案。我试图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回答这些问题。其次,我用“追随者”这一概念替代了第一版中的“被领导者”,从而揭示了领导者的准确含义,用一位西方学者的话来说就是关于领导者的唯一定义就是拥有追随者,在这个世界上不存在无追随者的领导者。
       5.在第二版中,我对领导者的用权与授权过程进行了较为详尽的分析,这样就丰富了领导活动的艺术化过程。尤其是授权,更加体现了领导活动的特性——行为与目标的间接性。所以,如果一本领导学教科书不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就不能算是一本高质量的教材。
       6.我用“领导结构”替代了传统的领导体制这一概念。领导体制实际上是通过正式制度将领导关系确认下来并使领导活动能够在一种有序化的状态中展开的外在保障。领导体制构成了领导活动的正式结构。但是,正式结构并不能揭示出领导活动的全貌,非正式结构则成为领导活动赖以展开的重要空间,其中沟通式领导是创建无边界组织的重要途径。所以,沟通式领导是克服正式结构之缺陷的重要手段。
       以上就是《领导学原理》第一版与第二版的异同。如果说第一版反映了我研究领导学的全貌与基本观点,那么第二版则反映了我在近两年对一些基本观点的深化与拓展。当然,领导是集理性与激情于一身的特殊活动,因此,任何理性的分析都不能穷尽领导的全部信息,任何激情化的鼓动也不能创建一种不断复制和再生的领导秩序。如果能够将以上两者有机地统一在一起,将是一件完美的事情。如果读者有什么问题,可与我本人或复旦大学出版社联系。我的电子邮箱是:jianjun2003@yahoo.com.cn
       另外,需要提及的是,书中部分新增内容曾在河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主办的《领导科学》杂志上发表过,感谢《领导科学》杂志社诸位同仁的帮助。感谢复旦大学出版社和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的支持。尤其是对本书责任编辑邬红伟先生严谨、细密的工作表示真诚的感谢,对西方和中国领导学界的研究者们表示崇高的敬意。
       我欢迎来自方方面面的批评与建议。
      
       刘建军
       2003年3月18日于复旦大学
      
      
      
       第三版序言
      
      
       《领导学原理———科学与艺术》(第二版)自2003年出版之后,已经过去四年了。在这四年中,本书受到企业界、学术界和政府管理人员的关注。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经有三十多所院校相继把本书作为本科生和研究生的专业教材,许多党校、培训机构和公司也把本书作为培养管理人员的培训教材。各界的不少朋友也对本书提出了一些中肯的修订意见。基于作者自身的积累和他人的批评与建议,我决定对本书进行进一步的修订。
       本次修订仍然沿用了第二版修订的方法,除了删除与其他章节有重复现象的第六章“领导内容”之外,我对本书的结构没有做任何改动,主要是对部分章节的改写与完善。另外,本次修订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从实践性和操作性的角度出发,在每章的最后都增加了案例分析题。我想这些案例分析题对读者的价值绝对不低于正文内容。
       在第一章“领导的含义”中,我增加了领导现象产生的根源、领导概念的层次、宏观领导与微观领导、领导过程、领导的四个维度等内容。领导的含义是我们理解领导现象的基础和出发点,如果不能在概念上对领导(leadership)达成共识,领导学这门学科是无法建立起来的。在增加的这些内容中,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我对领导四重维度的总结。自从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和密执安大学的研究小组确立了领导的结构维度和关怀维度之后,对领导现象的研究才真正被纳入到了科学的范式之中,斯堪的纳维亚的研究者在此基础上深化了这一研究,提出了领导的发展维度。近年来日渐兴盛的领导伦理研究,则凸现了以往被忽视的领导的道德内涵。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我基本确立了研究领导现象的理论框架,即“领导四维度理论”。维度在英文中的表达是“orientation”,我们也可以称之为“导向”。领导四维度理论就是说,领导乃是在道德维度、结构维度、关怀维度和发展维度中展开的,这实际上也就是领导的四个导向。至于哪一种导向占据主导地位,则是与领导者面临的情势、组织类别、任务性质、领导特质、下属特性等因素密切相关的。我认为,只要明确了领导的四重维度,读者就可以形成理解领导现象的理论框架,甚至可以指导自己的领导实践。领导的道德维度、发展维度、关怀维度和结构维度与价值领导、远景领导、关系导向型领导与任务导向型领导存在着极为密切的对应性关系。
       在第三章“领导理论”中,我增加了愿景领导理论和心理动力理论。由于领导是引发变革的行动,所以,领导者提出的愿景就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对象。尤其是在这样一个追求变革的时代,愿景领导就显得愈加重要。心理动力理论可以为领导者的自我认知提供一个崭新的视野,有时候领导者的成功,并不是完全取决于其正确的决策能力,也取决于其对自身和下属心理反应的准确判断。心理动力理论可以为你打开一扇正确判断自我和下属的窗户。在第五章“领导方式”中,我对影响领导者如何选择有效领导方式的变量进行了新的总结,这可以被视为一种理论概括。我提出的领导特征、组织特征、下属特征和任务特征,可以为选择有效的领导方式提供有益的借鉴。在第六章“领导者与追随者”中,我删除了领导集体部分,原因在于我对这一问题还缺乏很好的研究。在此基础上,我对领导者的形象进行了新的总结,提出了领导形象的三种类型:外在形象、工作形象和道德形象。
       在第七章“决策:领导活动的科学化”中,我进行了较大的改写与删减。除了对决策的概念进行了进一步的阐述之外,我增加了决策的实践、有效决策的障碍两部分。对决策的关注集中于两个方面,一是对决策结果的关注;二是对决策过程(包括决策手段和决策方式)的关注。对于决策来说,过程和结果都是同等重要的。决策的实践实际上就包含了这两个方面。决策的实践包括分析决策、做出决策和实施决策三个环节。在这一部分中,实践成分远远胜过理论分析,充分显示了实用性和操作性的特点。在“有效决策的障碍”这一部分中,读者可以发现到底是哪些因素导致了错误的决策,或许这对于自己的决策活动不无借鉴意义。
       在第十一章“领导环境”中,我增加了文化与领导、跨文化视野下的领导风格的比较等内容。我们正处于一个全球化时代。这样一个时代对我们了解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中的领导风格的差异是极有裨益的。我相信,这一部分对于领导视野的开拓是有价值的。
       在第十二章“领导绩效”中,我删掉了一些缺乏实质内涵的内容。由于领导相对于管理来说过于复杂,因此,如何评价领导绩效,几乎成为千古难题。否则,就不会在对很多领导人物的评价中,出现那么多的争论了。尽管我在本章中,在概念上对有效领导与无效领导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论述,但是,从总体上来说,这一章的修订到目前为止还是不够完满的。其中的遗憾只能在以后的修订中加以弥补了。
       在第十三章“未来的领导”中,我增加了“反向‘领导’”这一条目。读者可能会对“反向‘领导’”产生歧义。领导的含义是领导者动员下属,怎么会出现下属“领导”上司呢?在“领导的含义”一章中我们已经讲过,领导的实质是影响力。领导者有对下属的影响力,但也不排除下属对上司的影响力。下属如何通过自己的影响力,改变上司不正确的看法,修正错误的决策,就成为“反向‘领导’”的关键。事事听从于上司的下属并不是有效的追随者,而且这样的下属对领导者、组织乃至自身都是有害的。基于此,我增加了这一容易引发争议的条目,希望能够引起读者的思考。
       以上就是对第三版修订部分的介绍。还是那句话,欢迎来自方方面面的批评与建议。我的电子信箱是:jianjun2003@yahoo.com.cn或liujianjunfd@163.com如果能够收到您的批评与建议,我会感到非常幸福。
      
       刘建军
       2007年2月17日除夕夜于复旦大学
      
      
       前 言
      
       领导是凭借影响力塑造人、改造人的过程。本书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领导行为与目标的间接性关系是领导活动与其他社会活动区别开来的标志。价值领导、远景领导、关系导向型领导与任务导向型领导直接导致了领导具有四个维度:道德维度、发展维度、关怀维度和结构维度。领导就是在科学化与艺术化过程中展现以上四重维度的特殊活动。
       一、领导学的研究对象
       领导学是一门集理论性和实践性于一体的学科。在学习领导学的过程中,应该既能体会到领导理论的震撼力,又能体会到领导艺术的感染力。领导学是以领导活动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的。领导活动不同于一般的社会活动,因为大多数的活动与其目标的关系都是直接的,而领导活动却相反,领导行为与目标的关系是间接的。这一“间接性”的关系决定了领导活动实际上是一种通过影响他人来实现目标的特殊活动。领导者、追随者、群体目标和情景之间的相互结合、相互作用是领导活动的全貌。有人群集体行动,就有领导活动的诞生。但是领导活动的古老性和普遍性并没有使领导学成为一门古老的学科。只有当领导活动从其他社会活动中逐渐分化出来的时候,领导学才应运而生。在20世纪30年代诞生的这门年轻的学科,既包含着古老的内涵,又具有现代的含义。
       二、本书的中心线索
       本书以揭示领导的含义与本质作为中心线索,使真实的“领导”呈现在读者的面前。英语中“Leadership”一词在19世纪诞生以来,尽管有很多歧义,但人们在“Leadership”(凝聚性领导)与“Headship”(强制性领导)的区别上逐渐达成了共识。首先,领导是依靠人格、价值的感染力去推动人的发展的一种积极行动。这就赋予了领导以特殊的道德含义和文化属性。其次,领导作为一种为别人创造理想和有能力把理想转化为现实并使之持续下去的过程,特别强调领导者通过远景和理想去推动组织乃至整个社会的变革。再次,领导作为一种影响别人的过程,特别强调追随者对领导者影响力的主动认同。这就使领导必须在关心人、尊重人的过程中展开。最后,领导作为一种依靠鼓励人们实现共同目标的特殊行动,特别强调目标的实现程度,任务导向型领导也就应运而生,这是领导与管理相通的原因所在。价值领导、远景领导、关系导向型领导与任务导向型领导直接导致了领导具有四个维度:道德维度、发展维度、关怀维度和结构维度。 三、本书的两个层面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比影响人、改造人、支配人更富有吸引力了。领导恰恰是以人为对象的,其目的也在于对人的影响。因此,无论是在西方还是在东方,领导所包含的诸多神秘主义和英雄主义的特征,使领导这一特殊社会现象被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只有在行为论突破了特质论的垄断和一统天下之后,领导所具有的世俗化特征才开始显露。权变论试图实现科学化和艺术化的统一,把领导的有效性建立在领导者的选择以及对情境和下属的准确判断这一基础之上。但最新的领导理论表明,向领导特质论回归的倾向又开始出现。这一回归倾向说明,当人们在一种逻辑化的论证中不能得到对领导的令人信服的解释时,领导特质论可以提供最便利的帮助。领导特质理论的复苏说明领导过程中包含着科学研究难以企及的领域。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比人对人的影响更复杂了。
       可见,领导从其形态上来说是一个过程。只有在这一过程中,领导的作用才能呈现出来,否则领导者的价值关怀、魅力、职权等要素就只能处于静止状态。因此,领导作为最富有冒险性、挑战性和责任性的活动,本身即是科学化与艺术化的统一。决策是展示了领导活动的科学化过程,用人、用权以及领导方式和领导方法的选择构成了领导活动的艺术化过程。领导活动的结构性与创造性,使领导学的研究必须在科学化与艺术化两个层面上反映这一双重特征。因此,本书的基本内容是以展现领导活动的这两个层面作为主旨的。 四、本书的基本内容
       本书在以上“一个线索、两个层面”的基础上,着重从概念篇、理论篇、主体篇、过程篇、社会篇和未来篇六个方面,对领导活动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概念篇致力于揭示领导的含义,理论篇则通过对领导本质和领导模式的研究,为本书提供分析的立足点和出发点,主体篇则是对领导者与追随者及其关系模式的研究,过程篇则完整地阐述了领导活动的科学化与艺术化是通过何种途径体现出来的,社会篇则把领导置于更为广阔的社会环境中进行分析,使读者从中感受到领导是如何应对社会的规约系统和评价系统的,而未来篇则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思维空间,在信息化社会、知识化和全球化社会已经降临的时候,领导的变迁方向对现在的领导者会提出什么样的挑战。未来篇试图回答这一问题。
      
      
      
       目 录
      
       前言
      
       第一部分 概 念 篇
      
       第一章 领导的含义
       一、学习领导学的两个前提
       (一)领导活动的普遍性
       (二)领导原理和领导艺术的相通性
       二、领导现象产生的根源
       (一)个体优势
       (二)大众缺陷
       (三)社会组织
       三、领导的含义
       (一)界定“领导”的四个视角
       (二)本书对“领导”的界定
       (三)领导的实质:影响力
       四、领导概念的层次
       (一)个人层次
       (二)二元层次
       (三)团体层次
       (四)组织层次
       (五)社会—政治层次
       五、领导与管理
       (一)对象差异
       (二)属性差异
       (三)领导与管理区别之总结
       (四)领导与管理的联系
       六、领导者与管理者
       七、强制性领导与凝聚性领导(任命型领导与涌现型领导)
       八、宏观领导与微观领导
       九、领导与统治
       十、领导学产生的两大标志
       (一)决策从日常的生产、管理中独立出来:决策工作专门化
       (二)咨询从决策中独立出来:咨询工作专业化
       十一、领导过程
       (一)科学化过程
       (二)艺术化过程
       十二、领导的四个维度
       十三、本书的写作方法
       (一)理论介绍
       (二)历史分析
       (三)案例分析
       复习题
       讨论题
       案例分析题
       测试题
      
       第二部分 理 论 篇
      
       第二章 领导哲学与领导伦理
       一、何谓领导哲学?
       二、领导价值
       三、领导伦理
       (一)尊重
       (二)服务
       (三)正义
       (四)诚实
       (五)责任
       (六)修养
       (七)共同体
       四、小结
       (一)领导是第二生产力
       (二)领导是富有挑战性的行动
       (三)领导是超越时空、跨越组织边界的行动
       (四)领导是引发变革的行动
       (五)领导是提供希望的行动
       (六)领导是展示崇高道德的行动
       复习题
       讨论题
       案例分析题
      
       第三章 领导理论
       一、领导理论:诞生与发展
       二、领导特质理论
       三、领导行为理论
       (一)结构维度
       (二)关怀维度
       (三)发展维度
       四、领导权变理论
       (一)菲德勒模型
       (二)领导者—成员交换理论
       (三)路径—目标理论
       (四)领导者—参与模型
       (五)心理动力理论
       五、关于领导的最新理论
       (一)领导的归因理论
       (二)魅力领导理论
       (三)愿景领导理论
       (四)交易型领导与变革型领导
       (五)领导的抵消器、替代品与放大器
       (六)自我领导和超级领导
       六、总结与展望
       复习题
       讨论题
       案例分析题
       测试题
      
       第四章 领导结构
       一、何谓领导结构?
       二、正式结构
       (一)领导体制的演变
       (二)领导体制的内容
       (三)领导体制的类型
       (四)领导体制的变革:突破分工结构和科层结构
       (五)团队领导:一种崭新的领导结构
       三、非正式结构
       (一)何谓非正式结构?
       (二)非正式结构与沟通式领导
       复习题
       讨论题
       案例分析题
       测试题
      
       第五章 领导方式
       一、何谓领导方式?
       二、领导方式的类型
       (一)任务取向的领导方式和人员取向的领导方式
       (二)命令式、说服式和示范式的领导方式
       (三)自决型、放任型和民主型的领导方式
       三、领导方式的中间形态
       (一)领导连续模型
       (二)领导模式
       (三)领导四分图
       (四)方格理论
       (五)管理方格理论与领导四分图的结合
       (六)雷定的有效领导方式和无效领导方式
       (七)指示式(命令式)、推销式(说服式)、参与式和授权式的领导方式
       (八)师傅型、指挥型、育才型领导方式
       四、领导者如何选择有效的领导方式?
       (一)领导特征
       (二)组织特征
       (三)下属特征
       (四)任务特征
       复习题
       讨论题
       案例分析题
       测试题
      
       第三部分 主 体 篇
      
       第六章 领导者与追随者
       一、何谓领导者?
       二、领导者必备的要素
       (一)先天性要素
       (二)经验性要素
       (三)修炼性要素
       三、领导者的能力要素结构
       (一)技术技能
       (二)人文技能
       (三)概念形成技能
       四、领导者的类型
       (一)仁人型领导者与能人型领导者
       (二)正式领导者与非正式领导者
       五、女性领导者
       (一)女性能够成为领导者吗?
       (二)女性领导者与男性领导者的领导方式存在差异吗?
       (三)为什么如此稀少的女性成为高层领导者?
       (四)女性如何成为高层领导者?
       六、领导者的权威基础
       (一)权威的内涵
       (二)权力的类型与领导权威的构成要素
       七、通向领导者之路——如何获取权力
       八、接受权威的根源与途径
       九、领导者的形象
       (一)外在形象
       (二)工作形象
       (三)道德形象
       十、领导者的失败
       十一、追随者
       (一)何谓追随者?
       (二)追随者的类型
       (三)有效追随者的内涵
       十二、领导者与追随者的关系
       (一)领导的社会人际关系取向
       (二)强化与互动(reinforcement and interaction)
       (三)领导者与追随者的相互依赖与相互影响
       (四)小结:领导关系的四种模式
       复习题
       讨论题
       案例分析题
       测试题
      
       第四部分 过 程 篇
      
       第七章 决策:领导活动的科学化
       一、决策的概念
       二、决策模式
       (一)传统的理性决策模式
       (二)西蒙的有限理性决策模式
       (三)林德布洛姆的渐进决策模式
       (四)埃特奥尼的综合扫描决策模式
       三、决策的要素
       (一)决策者
       (二)决策目标
       (三)决策备选方案
       (四)决策情势
       (五)决策后果
       四、决策的实践
       (一)分析决策
       (二)做出决策
       (三)实施决策
       五、决策的类型
       六、决策的方法
       七、有效决策的障碍
       (一)事前假设偏见
       (二)代表性偏见
       (三)控制错觉
       (四)递增承诺
       (五)集体决策所包含的危险
       八、领导者的外脑:智囊系统
       (一)智囊系统的功能
       (二)智囊团的类型
       九、决策的评估
       复习题
       讨论题
       案例分析题
       测试题
      
       第八章 用人:领导活动的艺术化(一)
       一、用人的理论基础
       (一)领导行为与目标之间的间接性
       (二)人是一种唯一能够扩大资源的资源
       二、中国传统社会的用人之术
       三、西方的激励理论
       (一)何谓激励?
       (二)西方激励理论简介
       四、激励理论的类型
       五、激励的手段
       六、激励的程序
       七、激励的原则
       八、激励的作用与效果
       九、领导用人的境界
       (一)克服个人感情好恶
       (二)使员工和下属接受远景目标
       (三)使组织目标转化为个人目标
       (四)选用比自己更强的人来为自己工作
       (五)让每一位下属感觉到自己是最重要的
       十、小结
       (一)从选人、用人到育人的转变
       (二)参与式激励
       (三)赛马而不相马
       复习题
       讨论题
       案例分析题
      
       第九章 用权与授权:领导活动的艺术化(二)
       一、领导者的权力观
       二、用权的艺术
       三、授权的艺术
       (一)什么是授权?
       (二)为什么要授权?
       (三)领导者授权的障碍
       四、授权的类型
       五、授权的原则
       六、授权的过程
       七、授权的效果
       复习题
       讨论题
       案例分析题
       测试题
      
       第十章 领导方法:领导活动的艺术化(三)
       一、何谓领导方法?
       二、软硬领导法
       三、会议领导法
       (一)为什么要通过会议进行领导?
       (二)会议领导法的内容
       四、危机领导法
       (一)何谓危机和危机领导法?
       (二)如何实施危机领导法?
       五、运筹领导法
       (一)运筹的要素
       (二)领导运筹的基本原理
       六、目标领导法
       (一)目标领导法的前提
       (二)目标领导法的环节
       复习题
       讨论题
       案例分析题
       测试题
      
       第五部分 社 会 篇
      
       第十一章 领导环境
       一、何谓领导环境?
       二、领导生态学:领导学的新发展
       三、构成领导环境的变量
       (一)自然变量
       (二)政治—法律变量
       (三)教育变量
       (四)社会—文化变量
       四、领导环境的分类
       (一)内部环境
       (二)外部环境
       (三)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
       五、文化与领导
       (一)豪的高内涵与低内涵文化模式
       (二)豪夫斯坦德的五维文化分类
       (三)绰姆潘纳的文化因素分类
       六、跨文化领导
       (一)文化权变理论与跨文化领导
       (二)跨文化领导的内涵
       (三)跨文化领导模式
       (四)跨文化领导的核心:民主抑或专制
       (五)跨文化领导风格之比较
       (六)跨文化领导的独特性
       (七)全球领导者
       复习题
       讨论题
       案例分析题
      
       第十二章 领导绩效
       一、何谓领导绩效?
       二、有效领导与无效领导
       三、领导绩效理论
       (一)封建制领导与领导绩效
       (二)层峰制领导与领导绩效
       (三)权变领导与领导绩效
       四、领导绩效的考评方法
       (一)目标考评法
       (二)员工评议法
       (三)比较考评法
       (四)模拟考评法
       (五)项目考评法
       (六)权变考评法
       (七)演讲考评法
       (八)综合考评法
       复习题
       讨论题
       案例分析题
      
       第六部分 未 来 篇
      
       第十三章 未来的领导者
       一、领导未来的组织
       (一)分散式领导
       (二)基层领导
       (三)创建拥有众多领导者的组织
       (四)领导学习型组织
       二、e领导
       (一)e领导的信条
       (二)e领导的与众不同之处
       三、反向“领导”
       四、从领导者到领导群:领导理论在21世纪的变革
       (一)领导者在哪里?
       (二)从强权领导到超级领导
       (三)从领导他人到自我领导
       (四)从个体领导者到领导群
       五、谁是未来的领导者?
       复习题
       讨论题
       案例分析题
      
       参考文献
      

书评       

   

地址:上海市国权路579号
邮编:200433
电话:021-65642854(社办)
传真:021-65104812

 
 

版权所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2024年若有问题请与我们 (webmaster@fudanpress.com) 联系! 沪ICP备050159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