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南怀瑾 |证严上人

分类浏览



实用语文·应用写作教程
作者:
承剑芬 分册主编
定价:
28.00元
页数:
292页
ISBN:
978-7-309-05645-7/H.1133
字数:
341千字
开本:
小16 开
装帧:
平装
出版日期:
2007年8月       
本类其他相关图书

内容提要


       本书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实用语文》系列教材中的第二分册,系根据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要求与社会工作岗位应用写作实际需求而编写。本书共分七章,内容包括应用写作概述、日常应用文书、事务文书、常用公文、商务文书、法律文书、科技文书等。书后还配有附录部分,内容包括《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应用文常用词汇集释》、《文面常识》。
       本书在讲解应用写作知识的同时,配以大量的应用文阅读训练和一定数量的写作训练,旨在培养学生对应用文体的语感和实际写作能力。
      

作者简介


       《实用语文》全体参编单位
      
       上海电机学院
       河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
       沈阳职业技术学院
       上海工商外国语学院
       烟台职业学院
       福建宁德师范专科学校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北京市机械工业学校
       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山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合肥铁路工程学校
      
       分册主编
      
       承剑芬
      
       副主编
      
       陈 今
      
       编写者
      
       边 露 陈 今 承剑芬
       高淑红 刘 瑛
      
      

书摘


      
       本册编写说明
      
       应用写作是写作活动中与工作和生活关系最为密切的部分,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应用写作的历史和人类文字的历史一样久远。在今天这样一个经济全球化浪潮汹涌澎湃、知识经济成为当今社会最显著特点的时代,信息交流速度和广度都极大提高,应用写作的重要性因此也更为突出。作为一个现代人,了解必要的应用写作知识,具备较高的应用写作技能,不仅是作为一个社会人生存的需要,更是在现代社会政治经济活动中寻求发展、获得成功的必要条件。从这个意义上说,以培养生产和服务一线的高技能人才为主要目标的高等职业教育,除了教会学生掌握必要的生产和服务方面的专业技能之外,作为交流和沟通手段的应用写作技能同样也不可缺少。
       本书针对高等职业教育现状和应用写作训练本身的规律,在讲解写作知识的同时,以大量应用文例文的阅读来增加学生对于应用文体的语感,同时配以一定数量的写作训练,把读写并进作为技能训练的重要手段,以期达到学生在应用写作上心手相应的效果。在每篇例文之前,配以该例文产生的背景说明或情景营造,便于学生了解各种不同应用文的适用场合,从而把握应用文文种的选择方法。在例文点评和写作训练之间,简要介绍各种应用文的基本特点及写作要领,使学生在应用写作学习过程中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全书共七章,由本书主编、无锡职业技术学院承剑芬副教授负责总体框架设计和统稿工作,各章节的编写者分别为承剑芬(第一、第四章)、无锡职业技术学院边露(第二章)、福建宁德师专陈今(第三、第五章)、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高淑红(第六章)、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刘瑛(第七章)。
       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无锡职业技术学院的领导为本书的编写提供了诸多方便,本书还吸收了应用写作研究和教育专家们的最新成果,并在书后一一注明。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谢意。
       由于时间以及编写者能力和视野的限制,本书肯定还有不少欠妥甚至谬误之处,编者愿意听取各位行家的意见,以便进一步改进。
      
       编者
      
      
      
      
       前 言
      
       高职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贯彻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精神,落实教育部关于《高职高专教育专门课课程基本要求》和《高职高专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中关于“教材建设”的重要指示,由上海电机学院牵头,全国多所高等职业技术院校通力合作与共同努力,我们编写了这套系列语文教材。教材主要适用对象是高职高专院校学生。
       语文是具有基础性、工具性的学科,高职语文在上述特点的基础上,它还具综合性、延展性的特点与辅助性的课程地位,这是我们编写教材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我们决定教材一切形式与内容的依据。
       依据以上原则与指导思想,我们确定了本教材的编写体例。本套教材共分四册:第一册《基础读写教程》,第二册《应用写作教程》,第三册《听说教程》,第四册《文学欣赏教程》。四册教材成为有机的整体,它的宗旨是全面落实语文听、说、读、写四大教学任务,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其中《基础读写教程》解决基础“读”和“写”的问题;《应用写作教程》在基础读写的基础上,要求掌握常用应用文体的写作知识,学会写作各种常用应用文;《听说教程》目的是训练学生“听”、“说”与职业口语交际,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及与社会的沟通能力;《文学欣赏教程》编写宗旨则主要在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在本套语文教材的编写中,我们力争做到四个“力求”。
       一是力求更具实用性,努力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好的教材不见得是实用的教材,但实用的教材,一定是学生最需要的教材。参加本教材编写的教师都是从事高等职业技术院校语文教学一线的教师,他们了解高等职业技术院校语文教育的现状,知晓高职语文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所在,懂得学生需要什么,我们该教什么,现有教材哪些值得借鉴,哪些需要改进。教材考虑到了学生的语文水平和接受能力,考虑到曾经有或将会有的语文边缘化的课程实际,考虑到了高职语文在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专业实际的不同要求,四册教材可根据实际需要决定取舍、组合,既可作为公共基础课教材,又可作为选修课教材。
       二是力求实用但不唯实用。“实用”就是在今后岗位工作中真正派上用场,发挥作用。高等职业技术院校语文讲实用,实际就是能否应用,这是我们编写教材的重点、重心所在,但它不应是全部。社会教育所培养的各种层次的人才,知识结构都应是立体的而非平面的,都应具有全面综合的素质,而非仅仅只掌握某一种知识或技能。教育的和谐是创造社会和谐的土壤,语文教育包括高职语文教育有这个义务,有这个责任,有这个功能去做这一工作,况且五年制高职语文本身同时具有文化素质与人文素质教育的双重任务,因此教材中我们编定了《文学欣赏教程》;同时在每册课文的篇目选取、练习设计及训练材料的安排中都贯穿了这一编写思想。
       三是力求教材有实际操作性。本套教材每一册都有“思考与练习”,而且越是基础性,需实践巩固的内容习题越多:《基础读写教程》“思考与练习”有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语法、读写训练三条线;《应用写作教程》每一种文体都有练习题,给材料作模拟具体练笔写作,不作阐释性作业;《听说教程》训练材料充足,把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进行听说训练,让学生动起来;《文学欣赏教程》点线结合,让课内教学与学生课余的阅读与思考联系起来,思考题既有操作性,又具有弹性。整个教材出发点是给老师留下备课空间,易于教师备课,易于学生复习,对学生掌握、巩固知识、提高能力起到了抓手和导向作用。
       四是力求系统性。教材按从基础到提高,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从讲授知识到培养能力,从培养能力到提高学生综合认知水平的思路编写,教学内容前后勾连,知识循序渐进。全套教材与每册教材及每册教材自身都具有系统性。
       同时,考虑到学生专升本的可能,教材与高中语文既有区别,又有衔接。
       四册教材都有附录部分,附录内容共有10项:第一册有《常用语文工具书简介》;第二册有《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应用文常用词汇集释》、《文面常识》;第三册有《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礼仪常识》;第四册有《影响历史进程的一百本书》、《影响中国的一百本书》、《影响世界的一百本书》、《我国历史朝代简表》。
       整套教材由尤冬克任总主编。第一册主编是上海电机学院尤冬克,副主编是上海电机学院王桂华。第二册主编是无锡职业技术学院承剑芬,副主编是福建宁德师范专科学校陈今。第三册主编是河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张文光、梁志红。第四册主编是上海电机学院尤冬克。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复旦大学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得到了参编学校的领导与广大教师的协助与支持,在此表示衷心感谢。上海电机学院作为教材主编单位,自始至终得到了学院各级领导的支持和帮助,在此表示感谢。上海电机学院张圣勤副教授、姜润生高级讲师关心帮助教材编写工作,在此表示真诚的谢意。本套教材在编写过程中,曾参考了本科类、高职高专类、高中类等各类语文教材,每册书后列有参考书目,在此说明,并致以谢意。
       近几年,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高职高专语文的教材建设成果已经显现,教材数量开始增多,特色增强,质量也在逐步提升。能为高职语文教材建设贡献我们的绵薄之力,这是我们的编写初衷,但由于时间与水平有限,教材中的疏漏与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广大师生提出宝贵意见,以便进一步改正与完善。
       编者
      
       目 录
      
       第一章 应用写作概述
       第一节 应用写作基本含义和特点
       第二节 应用写作的学习方法与必须掌握的基本要素
      
       第二章 日常应用文书
       第一节 日常应用文书概述
       第二节 条据
       第三节 启事、声明、海报
       第四节 书信
      
       第三章 事务文书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计划 总结
       第三节 调查报告
       第四节 规章制度
       第五节 简报
       第六节 述职报告
      
       第四章 常用公文写作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公告 通告
       第三节 通报 通知
       第四节 请示 报告
       第五节 函
       第六节 会议纪要
      
       第五章 商务文书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商务信函
       第三节 产品说明书
       第四节 商业广告
       第五节 经济合同
       第六节 市场预测报告
       第七节 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六章 法律文书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起诉状
       第三节 上诉状
       第四节 申诉状
       第五节 答辩状
       第六节 公证书
       第七节 劳动争议仲裁申请书、答辩书
      
       第七章 科技文书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科技实验报告
       第三节 毕业论文(设计)
       第四节 科技综述
      
       附录一 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
       附录二 应用文常用词汇集释
       附录三 文面常识
      
      

书评       

   

地址:上海市国权路579号
邮编:200433
电话:021-65642854(社办)
传真:021-65104812

 
 

版权所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2025年若有问题请与我们 (webmaster@fudanpress.com) 联系! 沪ICP备050159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