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南怀瑾 |证严上人

分类浏览



信用管理概论
作者:
李红艳 刘丽珍 主编
定价:
28.00元
页数:
249页
ISBN:
978-7-309-05649-5/F.1279
字数:
296千字
开本:
小16 开
装帧:
平装
出版日期:
2007年8月       
本类其他相关图书

内容提要


       信用既是现代企业的生命,也是当代消费者个人身份信息的构成要件,成为一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基石。本书广泛吸收信用管理领域已有的研究成果,结合教学实际,较为全面地介绍和论述了信用管理、企业信用管理和消费者信用管理的基本理论和知识,特别对信用管理的组织构架和流程、信用政策的制定以及应收账款管理与催收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作为高校信用管理专业基础课的教材,本书也可在各项信用管理培训中使用。
      

作者简介

书摘


       总 序
      
       上海,素有“十里洋场”这一蒙垢之称呼,盖源于殖民经济侵略肇致畸形繁华商埠之故。今天,改革开放的春风持续拂煦,沐浴在21世纪金色阳光下的新上海,作为中国最大的港口城市,喜联五大洲,笑迎四大洋。
       上海在长大,上海在长高。在频繁的国际友好交流和互惠的经济交往中,上海作为主体经济城市,获得了无数令人惊羡的商机。上海商业亦不断提升出“海”进取的底气,开阔越“洋”巡天的视野。
       “‘商’眼向洋看世界”。为了积极探索以“商”为各专业内核的高等教育多元发展新模式和路径,为了在专业基础和学术前沿上努力超越某些固有观念和运营程式的阈限,商业高等教育需要“望洋兴‘教’”、“望洋兴‘校’”,借鉴国内外先进教材的成功经验,高起点、高品位、高创意地开展教材建设,以促进科研水平、教学质量的同步提升。
       复旦大学出版社作为全国著名的出版机构,策划、指导并推出了与上海“四个中心”建设相呼应并积极为之服务的“商洋”书系,这映示了全体编著人员广纳同道者的创造性睿智、蔚成洋洋大观书系的阳光宏愿;也记录了复旦大学出版社与商业高等院校诚挚而广泛地合作、放飞于重洋的前进航程。
       培育现代“儒商”,需要广博的专业结构与深厚的文化素质底蕴。“商洋”书系,突破了“在商言商”的狭隘观念。本书系不仅包括商贸经管类专业教材,还涉及与商贸经管类专业配套的商业文化系列教材以及适应当代大学生个性和谐发展所需的选修教材和各类生动的自学参考用书。
       酝酿本书系时,一个古老而神奇的名称——“商羊”,曾映现于策划者脑际。[汉]刘向《说苑·物辨》云:“其后齐有飞鸟,一足,来下止于殿前,舒翅而跳。齐侯大怪之,又使聘问孔子。孔子曰:‘此名商羊,急告民趣治沟渠,天将大雨。’于是如之,天果大雨。”考虑到此典甚僻,未克直接名之书系。于此略志数言,则期冀“商洋”书系中的每一种书都能如同未雨先舞之“商羊”,准确预告如何“趣治沟渠”、轻渡“商洋”,实亦为本书系之宗旨所在。
       参与本书系的教授专家和全体编撰人员以及准备陆续邀约联袂入盟的各路学者,都纷纷如“商羊”“舒翅而跳”。但愿在社会各界的鼎力扶持下,“商羊”的翅膀日益坚强,“商羊”的预言更能经受检验,“商洋”书系的前景俱臻璀璨。
      
       上海商学院院长
       方名山
       2006年6月28日
      
      
      
       前 言
      
       信用是企业的生命,信用是一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基石。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日益完善,信用交易正逐步成为我国经济交易的主要方式,各类信用工具被广泛使用,“信用”也已成为经济生活中备受关注的问题。但与此相伴而来的是消费者信用、企业信用以及社会信用的严重缺失。诸如金融机构的不良贷款不断增加、假冒伪劣商品充斥市场、企业间相互拖欠货款、上市公司公布虚假信息、消费者恶意欠债行为、政府侵犯个人产权、个人侵吞公共财产的行为等现象屡屡发生,信用缺失已经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已经成为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严重障碍。因此,加强信用管理,建立良好的信用环境,就成为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健全现代市场经济的社会信用体系”的战略任务。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进一步明确提出,“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十一五”规划纲要中再次明确提出,“以完善信贷、纳税、合同履约、产品质量的信用记录为重点,加快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健全失信惩戒制度”。十六届六中全会强调提出要“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建设,增强全社会诚实守信意识”。这既是建设现代市场体系的必要条件,也是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在当前条件下,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防范信用风险、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已经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事实上,自1999年以来,我国政府就开始重视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到2001年,我国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有学者将2001年称为中国的信用年。因为在这一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朱 基总理在“十五”计划中专门提到了要加快我国信用体制的建设;2001年9月19日至20日,“中国信用经济论坛”在北京隆重召开,全国各地的新闻媒体对这些活动进行了广泛的报道;全国工商联、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外经贸部计算机中心等九家单位倡议将9月19日定为“诚信日”并征集百万企业签名;与此同时,在我国的上海、沈阳、重庆、汕头、深圳等城市也进行试点工作。近年来,我国越来越多的省份、城市和企业参与到信用体系和信用管理制度建设的行列中,一个良好的信用环境正在我国逐步形成。
       此外,我国对信用管理专业人才的教育和培养也已经纳入了教育部的议事日程。自2001年11月起,教育部先后批准了上海财经大学、中国人民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吉林大学为我国开展信用管理常规教育的试点学校,于2002年秋季开始招收我国首批信用管理专业的大学本科学生。近几年,在其他高校中也陆续增设了信用管理专业或者在相应的专业中增加信用管理的相关课程,以培养更多的信用管理专业人才或相关人才。
       本书的编写正是在这样的形势和背景下展开的。本书在广泛吸收该领域已出版的专著、教材和其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实际,较为全面地介绍和论述了信用管理、企业信用管理以及消费者信用管理的基本理论和知识。首先,用两章的篇幅介绍了信用与信用管理、社会信用体系等信用管理的基础理论和知识;其次,用两章的篇幅介绍了信用分析方法、征信服务和征信技术等用于进行信用管理、制定信用政策的技术层面的操作知识;再次,用四章的篇幅介绍了信用管理工作的职能、应收账款管理与催收等企业信用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最后,用两章的篇幅介绍了消费者信用和消费者信用管理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本书是信用管理专业基础课教学的教材,也可以作为其他专业的选修课教材、各项信用管理培训的基础教材,还可以作为社会各界人士学习和了解信用管理知识的参考资料。本书共分十章,编写分工如下:刘丽珍编写第一、二章;徐涛编写第三章;周利方编写第四、五章;田一淋编写第六章;李红艳编写第七、八章;于玲编写第九、十章。本书由李红艳、刘丽珍担任主编,于玲、周利方担任副主编,全书由李红艳、刘丽珍、于玲通读并定稿。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上海商学院院长方名山教授的大力支持,在此对方院长表示衷心的感谢。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考和吸收了大量的该领域已有的各类研究成果,这些成果都在书末的参考文献中一一列出,对这些成果的编著者和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资料的不足和编者水平有限,书中定有不当或错漏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并提出宝贵的意见,恳切希望专家学者不吝赐教。
      
       编者
       2007年5月
      
      
       目 录
      
       第一章 信用与信用管理
       第一节 信用概述
       第二节 信用与市场经济
       第三节 信用管理及其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意义
      
       第二章 社会信用体系
       第一节 社会信用体系的基本内涵及分类
       第二节 社会信用体系的功能
       第三节 社会信用体系的基本模式及我国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
       第四节 信用管理行业概述
      
       第三章 信用分析方法
       第一节 信用分析概述
       第二节 财务报表及财务分析
       第三节 信用管理分析模型
      
       第四章 征信服务与征信技术
       第一节 征信服务与征信技术概述
       第二节 企业征信及其产品和服务
       第三节 个人征信服务及其机构
      
       第五章 信用销售与客户评价
       第一节 企业信用管理概述
       第二节 信用销售及其风险
       第三节 客户及其评价
      
       第六章 信用管理工作的职能
       第一节 信用管理工作概述
       第二节 企业信用政策
      
       第七章 企业信用管理部门及其作用
       第一节 企业信用管理部门概述
       第二节 企业信用管理部门的岗位设置
       第三节 企业信用管理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的关系
      
       第八章 应收账款管理
       第一节 应收账款概述
       第二节 应收账款管理
       第三节 逾期应收账款管理
      
       第九章 消费信用
       第一节 消费信用概述
       第二节 消费信用风险与管理
       第三节 中国的个人信用征信体系
       第四节 建立并完善中国的个人信用管理体系
      
       第十章 消费者信用管理
       第一节 消费者信用管理概述
       第二节 消费者信用价值的评估与授信
      
       附录一 上海市企业信用征信管理试行办法
       附录二 上海市企业信用档案管理办法
      
       参考文献
      
      

书评       

   

地址:上海市国权路579号
邮编:200433
电话:021-65642854(社办)
传真:021-65104812

 
 

版权所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2025年若有问题请与我们 (webmaster@fudanpress.com) 联系! 沪ICP备050159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