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南怀瑾 |证严上人

分类浏览



腹盆部肿瘤放射治疗学
作者:
曾昭冲 主编
定价:
98.00元
页数:
613页
ISBN:
978-7-309-05489-7/R.977
字数:
991千字
开本:
16 开
装帧:
精装
出版日期:
2007年7月       
本类其他相关图书

内容提要


       前 言
      
       随着恶性肿瘤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其对人类健康的危害也越来越大。放射治疗(简称放疗)是肿瘤综合治疗中的重要手段之一,有60%的肿瘤患者在其病程的某一阶段需要放疗。腹盆部肿瘤占全身所有肿瘤的55%以上,其中尤以胃癌、肝癌位居各种恶性肿瘤死亡率的前1、 2位。随着放疗设备的进步,放射生物学理论的发展和临床试验的证实,目前,放疗在腹盆部恶性肿瘤的综合治疗中已显示出作用,即作为术后辅助治疗减少复发率,或对不能手术切除患者延长其生存期,或缓解患者的症状。
       放疗是腹部肿瘤综合治疗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目前已得到临床肿瘤学家的认可。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在肝癌放疗方面走在了前列,在泌尿系统肿瘤和胃癌的放疗方面也积累了不少经验。
       合理的放疗是降低医疗费用的关键,假如一位腹盆部肿瘤患者经手术治疗后,病情需要通过放疗以减少复发率,如医生忽略术后放疗,将导致复发。此时,无论选择再手术还是化疗,都要比放疗的费用高。因错过放疗而复发,导致患者治疗失败或者生存期缩短,实在可惜。
       目前国内有关放疗的书籍较多,但甚少针对腹盆部肿瘤放疗专业方面的著作。由于以前对腹盆部肿瘤放疗认识不够,即使是放疗的书籍,也很少谈到腹盆部肿瘤的放疗。本书从基础到临床逐步深入,作者不仅介绍了近年来关于腹盆部肿瘤的放疗技术、疗效、各器官对射线的耐受性和不良反应等进展,还对腹盆部肿瘤放疗相关的专业知识加以介绍,如病理诊断学、影像诊断学、放射生物学、放射物理学、腹盆部肿瘤放疗与营养等,这些对从事腹盆部肿瘤放疗的临床医生较为实用,且针对性强。
       本书的资料主要来源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放疗科近10年的临床经验,为国内外放疗科医生提供腹部肿瘤放疗的技术和效果。
       本书读者对象为从事肿瘤治疗的临床医生(特别是肿瘤科医生)与基础研究的工作者。欢迎读者与我们共同研讨,一起将我国腹盆部肿瘤放疗工作做得更好。
      
       主编
       2007年春于上海

作者简介


       主 编
      
       曾昭冲
      
       副主编
      
       傅 深 王国民
      
       秘 书
      
       孙 菁
      
      
       编写者名单(以姓氏笔画排列)
      
       丁 红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超声诊断科
       王文平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超声诊断科
       王理伟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肿瘤科
       王国民 上海市华东医院放疗科
       王 丽 美国密执根大学放疗科
       王 健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放疗科
       王险峰 山东省省立医院放射科、山东省影像医学研究所
       王凤英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放疗科
       王斌梁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放疗科
       纪 元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病理科
       孙 乔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放疗科
       孙 宜 同济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放疗科
       孙 菁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放疗科
       刘天舒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化疗科
       向作林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放疗科
       杜世锁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放疗科
       何 健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放疗科
       李振家 山东省省立医院放射科、山东省影像医学研究所
       吴国豪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普外科
       吴伟忠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肝癌研究所
       吴文川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普外科
       吴 铮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放疗科
       陈 兵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放疗科
       陈世耀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镜中心
       林根来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放疗科
       张春燕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检验科
       张建英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放疗科
       张树民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放疗科
       张志勇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放射科
       饶圣祥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放射科
       章 青 同济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放疗科
       郭 玮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检验科
       傅 深 同济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放疗科
       曾昭冲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放疗科
       曾蒙苏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放射科
       鞠忠建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放疗科
      

书摘


      
      
       序 一
       随着多学科综合治疗成为肿瘤治疗的标准模式,加上精确放射治疗等的进步,放射治疗的地位日益凸现。近年来我国放射肿瘤学发展很快,出版了不少专著,但针对综合性医院肿瘤谱中最常见的腹盆部肿瘤,目前尚无相关专著。因此,编写一本腹盆部肿瘤放射治疗学很有必要。
       曾昭冲主任医师曾是我的学生,在研究生阶段他就有志于从事肿瘤放射治疗领域,我根据他的想法,把放射治疗的任务交给他。他在研究生毕业后曾两次到美国著名放射肿瘤学机构深造,回国后即投入放射治疗临床工作。在随后的几年中,他不断总结临床经验,并在国际放射肿瘤学杂志上发表论文,有的杂志还为其论文写了编者按。他不仅拓展了放射治疗业务,还在科研上获得成果奖。
       他是一位有远见、重视临床研究、勤奋刻苦的中青年学者。他根据综合医院的特色,在腹盆部恶性肿瘤的放射治疗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并与肝癌研究所、普外科及泌尿外科等相关科室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
       本书较集中地阐述了腹盆部恶性肿瘤的放射生物学、放射物理学以及临床上放射治疗具体实施的方法,并从病理学、影像诊断学及实验室检验等各个角度系统地展示了腹盆部肿瘤的特点。编写者大多是有实践经验的中青年专家。我相信本书对放射肿瘤工作者和从事腹盆部肿瘤放射治疗的同道是一本很好的参考书。
       我十分高兴为此书作序,并在此祝贺《腹盆部肿瘤放射治疗学》的出版!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肝癌研究所
       汤钊猷
       2007年2月于上海
      
      
      
       序 二
      
       恶性肿瘤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常见疾病,它的防治与研究是医学领域关注的热点。目前,对于恶性肿瘤治疗的共识是要做包括外科、放射治疗、化学治疗和其他有效治疗手段在内的综合治疗。放射治疗在肿瘤综合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约70%的肿瘤患者在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需要放射治疗。
       20世纪末WHO统计肿瘤患者中45%是可治愈的,其中由放射治疗治愈的占18%。
       近年来随着临床肿瘤学的发展,消化道肿瘤、泌尿生殖系统肿瘤的治疗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的综合治疗在提高疗效、保持器官的功能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根据循证医学的原则,正确掌握放射治疗的适应证,运用最佳的治疗技术实施放射治疗是治疗获得成功的关键。有关这方面的知识是每个放射治疗医师必须掌握的。近年来,国内有关肿瘤放射治疗的著作逐渐增多,但有关腹盆部肿瘤放射治疗的专著还未见面市。由曾昭冲教授主编的《腹盆部肿瘤放射治疗学》是国内第一部此领域的专著。该书涵盖了消化系统、泌尿生殖系统各种肿瘤,着重介绍了放射治疗的原则、适应证和各种照射技术。该书资料翔实、内容新颖,附有很多图示,简单明了,对于从事腹盆部肿瘤放射治疗的临床医生是一本很好的参考书。它的出版对腹盆部肿瘤放射治疗的提高和发展必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祝《腹盆部肿瘤放射治疗学》出版成功!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余子豪
       2007年3月于北京
      
      
       目 录
      
       第一章 腹盆部肿瘤的综合治疗
       第一节 放疗及腹盆部肿瘤放疗的发展
       第二节 腹盆部肿瘤的外科治疗
       第三节 肿瘤的化学治疗
       第四节 肿瘤的生物治疗
      
       第二章 放射生物学在腹盆部肿瘤放疗中的应用
       第一节 正常组织放射损伤的分子机制
       第二节 肿瘤组织的细胞动力学变化
       第三节 射线对肿瘤细胞周期再分布的影响
       第四节 肿瘤细胞的DNA损伤修复机制及检测
       第五节 临床放射肿瘤学的分子生物学标记物
       第六节 生物靶向药物在腹盆部肿瘤中的应用与放射增敏
       第七节 调强放疗的放射生物学
      
       第三章 放射物理学在腹盆部肿瘤放疗中的应用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放疗的计划设计与优化
       第三节 图像引导放疗
       第四节 腹盆部肿瘤放疗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
      
       第四章 腹盆部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第一节 放疗科医生如何读好CT片
       第二节 腹盆部常见肿瘤的CT、MRI诊断与鉴别诊断
       第三节 腹盆部肿瘤的超声诊断
       第四节 内镜在腹盆部肿瘤诊治中的作用
       第五节 PET与腹盆部肿瘤放疗
      
       第五章 腹盆部肿瘤病理学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胃肿瘤
       第三节 小肠肿瘤
       第四节 结、直肠肿瘤
       第五节 肝和肝内胆管肿瘤
       第六节 胆囊和肝外胆管肿瘤
       第七节 胰腺外分泌肿瘤
       第八节 消化系统神经内分泌肿瘤
       第九节 妇科肿瘤
       第十节 泌尿系统肿瘤
       第十一节 淋巴造血系统肿瘤
       第十二节 软组织肿瘤
      
       第六章 腹盆部肿瘤的肿瘤标志物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与腹盆部肿瘤有关的肿瘤标志物
      
       第七章 胃癌
       第一节 应用解剖
       第二节 胃肠道对射线的反应和耐受性
       第三节 流行病学
       第四节 转移与复发特性
       第五节 临床表现
       第六节 诊断要点
       第七节 分期
       第八节 病理诊断
       第九节 预后因素
       第十节 治疗
       第十一节 放疗并发症
       第十二节 问题与展望
      
       第八章 原发性肝癌
       第一节 应用解剖及组织学
       第二节 肝脏对射线的反应与耐受性
       第三节 流行病学
       第四节 转移与复发特性
       第五节 临床表现
       第六节 诊断要点
       第七节 分期
       第八节 病理
       第九节 预后因素
       第十节 治疗
       第十一节 放疗中值得注意的问题
       第十二节 放疗并发症
       第十三节 问题与展望
      
       第九章 胆道恶性肿瘤
       第一节 胆囊癌
       第二节 肝外胆管癌
      
       第十章 胰腺癌
       第一节 应用解剖
       第二节 胰腺对射线的反应与耐受性
       第三节 流行病学
       第四节 病理
       第五节 生物学特点
       第六节 转移途径
       第七节 诊断
       第八节 临床分期
       第九节 治疗
       第十节 放疗技术
       第十一节 放疗并发症
       第十二节 问题与展望
      
       第十一章 结、直肠癌
       第一节 直肠癌
       第二节 结肠癌
      
       第十二章 腹膜后肿瘤
       第一节 解剖结构特点
       第二节 流行病学
       第三节 自然病程及转移与复发特点
       第四节 临床表现
       第五节 诊断方法
       第六节 分期
       第七节 病理学分类
       第八节 预后因素
       第九节 治疗原则
       第十节 放疗技术
       第十一节 放疗的效果
       第十二节 放疗并发症
       第十三节 问题与展望
      
       第十三章 腹腔恶性淋巴瘤
       第一节 对射线的反应和耐受性
       第二节 流行病学和致病因素
       第三节 病理学
       第四节 分期
       第五节 肿瘤播散的规律
       第六节 临床表现
       第七节 诊断
       第八节 预后因素
       第九节 治疗
       第十节 放疗的疗效
       第十一节 放疗反应、后遗症及处理
       第十二节 问题与展望
      
       第十四章 肾细胞癌
       第一节 应用解剖
       第二节 肾脏对射线的反应和耐受性
       第三节 流行病学
       第四节 转移与复发特性
       第五节 临床表现
       第六节 诊断要点
       第七节 临床分期
       第八节 病理
       第九节 预后因素
       第十节 治疗
       第十一节 问题与展望
      
       第十五章 肾盂输尿管癌
       第一节 应用解剖
       第二节 输尿管对射线的耐受性
       第三节 流行病学
       第四节 转移与复发特性
       第五节 临床表现与诊断要点
       第六节 临床分期
       第七节 病理
       第八节 预后因素
       第九节 治疗
       第十节 放射技术
       第十一节 治疗结果
       第十二节 放射反应及并发症
       第十三节 问题与展望
      
       第十六章 膀胱癌
       第一节 应用解剖
       第二节 膀胱对射线的反应与耐受性
       第三节 流行病学
       第四节 转移与复发特性
       第五节 临床表现和诊断要点
       第六节 分期
       第七节 病理
       第八节 预后因素
       第九节 治疗
       第十节 放疗技术
       第十一节 疗效
       第十二节 治疗的不良反应
       第十三节 问题与展望
      
       第十七章 前列腺癌
       第一节 应用解剖
       第二节 前列腺对射线的反应和耐受性
       第三节 流行病学
       第四节 转移与复发特性
       第五节 临床表现与诊断
       第六节 分期与分级
       第七节 病理
       第八节 预后因素
       第九节 治疗
       第十节 放疗技术
       第十一节 放疗的效果
       第十二节 并发症
       第十三节 问题与展望
      
       第十八章 肾上腺肿瘤
       第一节 应用解剖
       第二节 肾上腺对射线的反应和耐受性
       第三节 流行病学
       第四节 转移与复发特性
       第五节 临床表现
       第六节 诊断要点
       第七节 国内与国际分期
       第八节 病理
       第九节 预后因素
       第十节 治疗
       第十一节 问题与展望
      
       第十九章 子宫颈癌与子宫内膜癌
       第一节 子宫颈癌
       第二节 子宫内膜癌
      
       第二十章 卵巢癌
       第一节 应用解剖
       第二节 流行病学
       第三节 转移与复发特性
       第四节 临床表现
       第五节 诊断要点
       第六节 病理
       第七节 预后因素
       第八节 治疗
       第九节 放疗技术
       第十节 放疗效果
       第十一节 放疗并发症
       第十二节 问题与展望
      
       第二十一章 腹部肿瘤骨转移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各种腹部肿瘤骨转移的放疗
       第三节 并发症的处理
      
       第二十二章 儿童腹部肿瘤的放疗
       第一节 神经母细胞瘤
       第二节 Wilm瘤
       第三节 肝母细胞瘤和肝细胞癌
      
       第二十三章 腹部肿瘤的术中放疗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几种腹部肿瘤的术中放疗
      
       第二十四章 放射性粒子永久性组织间插植放疗在腹盆部肿瘤中的应用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组织间永久植入性放射性粒子的特性
       第三节 组织间永久植入性放射性粒子治疗肿瘤的机制
       第四节 组织间永久植入性放射性粒子的植入设备
       第五节 永久性组织间插植放疗的病例选择
       第六节 放射性粒子永久性组织间插植放疗的步骤
       第七节 放射性粒子植入的并发症
       第八节 放射性粒子的脱落与迁移
       第九节 放射性粒子永久性组织间插植放疗的优缺点
       第十节 放射性粒子永久性组织间插植的治疗剂量
       第十一节 放射性粒子永久性组织间插植放疗的安全性
       第十二节 放射性粒子永久性组织间插植放疗在腹部恶性肿瘤中的应用
      
       第二十五章 肿瘤患者的营养支持
      
       第二十六章 腹盆部肿瘤放疗患者的感染
       第一节 肿瘤放疗患者易受病原菌感染的因素
       第二节 放射性“皮炎”与感染
       第三节 腹盆部肿瘤放疗与感染
      
       第二十七章 腹盆部脏器的放射损伤
       第一节 胃肠道的放射损伤
       第二节 肝脏的放射损伤
       第三节 肾脏的放射损伤
       第四节 膀胱、尿道和输尿管的放射损伤
       第五节 女性生殖系统的放射损伤
       第六节 男性生殖系统的放射损伤
      

书评       

   

地址:上海市国权路579号
邮编:200433
电话:021-65642854(社办)
传真:021-65104812

 
 

版权所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2025年若有问题请与我们 (webmaster@fudanpress.com) 联系! 沪ICP备050159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