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南怀瑾 |证严上人

分类浏览



临床营养基础(第3版)
作者:
[捷克]索博特卡 主编
定价:
36.00元
页数:
489页
ISBN:
978-7-309-03325-0/R.736
字数:
490千字
开本:
32 开
装帧:
平装
出版日期:
2007年6月       
本类其他相关图书

内容提要


       内容提要
      
       本书为国际著名的营养学专家在2000年第2版的基础上推出的新版,其内容极具权威性。它重点介绍临床营养应用指征、各种应用方法的合理选择及并发症的防治,并着重对各类疾病的合理营养提出了应用原则,是欧洲营养学会继续教育的专用课本。本书的新、特、实用很为国内知名营养专家所赏识,为此在2002年已出版本书第2版中文译著的情况下,不惜工本认真翻译此书,以飨国内读者。本书译文表达通俗、易懂、准确,不但适合广大临床营养师和医生,也是医学生和其他临床工作者很好的参考书。
      
      

作者简介


       主 编 Lubos Sobotka
      
       译 者 蔡 威
      
       副主编
      
       Simon P.Allison
       Peter Furst
       Remy F.Meier
       Marek Pertkiewicz
       Peter B.Soeters
      
       参加翻译的人员
      
       蔡 威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汤庆娅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冯 一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吴 江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王 莹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黄 娟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万燕萍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陶晔璇 上海市儿科医学研究所
       沈秀华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营养系
       钟 燕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营养系
       杨科峰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营养系
       毛煦霞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营养系
       黄 珊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营养系

书摘


       前 言
      
       临床营养支持目前已成为临床许多疾病治疗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特别是近20年来其发展速度更快。虽然在国内由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营养支持学组,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以及北京、上海、广州、南京等地区在培训和教育方面作出了很大努力,但临床医护人员对临床营养学及其进展知识缺乏的现象仍相当普遍,以至于临床上许多病人难以获得合理有效的营养支持。
       国际上美国肠外和肠内营养学会、欧洲肠外和肠内营养学会在临床营养支持的教育普及和规范临床应用等方面为全球作出了很大贡献,并出版了相关科学杂志和书籍。我有幸得到ESPEN主席Simon P.Allison教授建议和允许将ESPEN继续教育指定教材Basics in ClinicalNutrition的第3版翻译成中文版,目的是将国际上最新的临床营养知识介绍给中国临床医师,使他们掌握如何开展合理的临床营养支持知识。
       本书的成功出版得到方方面面的支持,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原著主编Lubos Sobotka博士、原著Galen出版社给予我无私的支持和帮助。蔡 威2007.2 编者的话
       临床营养与药物治疗及其他治疗手段一样,都是住院患者基本的治疗方法,合理营养支持要以营养筛查和营养评价为基础。然而,目前合理营养支持的重要性尚未被广泛接受。因此,有效的教育和最新信息的传递对促进临床营养的广泛应用是很有必要的。
       开展有效的临床营养教育以及将营养支持引入到临床实践当中是欧洲临床营养和代谢学会(European Society of ClinicalNutrition and Metabolism,ESPEN)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10多年来,ESPEN组织了各种形式的临床营养教育,并且目前在欧洲临床营养课程中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和我的同事们一起讨论之后,我决定重新编写这本书,它将涵盖肠外和肠内营养相关的大量内容。这个想法得到了ESPEN教育委员会的支持,1999年出版了第1版,2000年出版了第2版。第2版非常成功,被翻译成5种语言。从2003年起,我们开始着手准备第3版,并于今年内完成。60多名编者参与此项工作,他们大多数都是这一领域的学科带头人。我们仍努力保持本书的独特风格,但是书中不可避免地还是有一些内容可能存在交叉,其部分原因是由于目前我们对一些问题尚无统一的答案。尽管如此,我希望这一版对读者是有价值的。今后我们还会根据最新的知识进行再版并覆盖临床营养中的新内容。因此,我衷心地希望各位读者能对本书提出意见和批评,这对我们未来几年内的再次修订是非常有帮助的。
       借此机会我还想感谢所有的编者,他们为本书提供了科学知识和临床经验。我也要感谢副主编所给予的帮助,尤其是要感谢Simon P.Allison,他负责本书的英语校正。
       我衷心希望本书能为医师、营养师和学生提供实用的知识和最新的信息,希望本书有助于促进临床营养工作的开展。 主编 Lubos Sobotka 内容提要
       本书为国际著名的营养学专家在2000年第2版的基础上推出的新版,其内容极具权威性。它重点介绍临床营养应用指征、各种应用方法的合理选择及并发症的防治,并着重对各类疾病的合理营养提出了应用原则,是欧洲营养学会继续教育的专用课本。本书的新、特、实用很为国内知名营养专家所赏识,为此在2002年已出版本书第2版中文译著的情况下,不惜工本认真翻译此书,以飨国内读者。本书译文表达通俗、易懂、准确,不但适合广大临床营养师和医生,也是医学生和其他临床工作者很好的参考书。
      
      
       目 录
      
       1.营养学基础
      
       1.1 能量与蛋白质平衡
       1.2 人体成分测量
       1.3 营养不良的诊断———筛查和评价
       1.4 营养不良对生理功能的影响
       1.5 营养过剩———对机体生理功能和临床症状的影响
       1.6 营养不良的流行病学
       1.7 健康人在静息和运动时的营养需要
       1.7.1 成年人的营养需要
       1.7.2 儿童青少年的营养需要
      
       2.营养生理和生化
      
       2.1 食欲及其调控
       2.2 能量代谢
       2.3 碳水化合物代谢
       2.4 脂类代谢
       2.5 蛋白质和氨基酸代谢
       2.6 健康或疾病状态下的水和电解质
       2.7 微量元素的生理功能和缺乏情况
       2.8 维生素的生理功能和缺乏症状
       2.9 单纯性饥饿和应激性饥饿
       2.10 创伤和败血症
       2.10.1 神经内分泌反应
       2.10.2 创伤和败血症时主要细胞因子及其作用
       2.10.3 对创伤和败血症的代谢反应
       2.11 缺氧的代谢反应
      
       3.营养支持的管理
      
       3.1 营养治疗的组织
       3.2 伦理与法律
      
       4.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中的成分
      
       4.1 能量
       4.2 碳水化合物
       4.3 脂类
       4.4 蛋白质和氨基酸
       4.5 水、电解质与营养支持
       4.6 微量元素、维生素与肠内肠外营养
       4.6.1 肠内和肠外营养中的微量元素
       4.6.2 肠内和肠外营养中的维生素
       4.7 膳食纤维和短链脂肪酸
       4.8 免疫营养
       4.8.1 影响免疫的营养素效果和作用机制
       4.8.2 影响免疫的营养素———临床和实验依据
       4.9 抗氧化营养素在营养支持中的作用
       4.10 肠外营养中特殊营养成分
      
       5.肠内营养
      
       5.1 肠内营养支持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5.2 肠内营养支持的方法
       5.2.1 口服
       5.2.2 鼻饲
       5.2.3 内镜置管术(PEG和PEJ)
       5.2.4 外科手术置管———胃造口术,空肠穿刺造口术
       5.3 管饲喂养的管理
       5.4 肠内营养输注设备
       5.5 肠内营养配方
       5.6 商品化制剂
       5.6.1 多聚配方
       5.6.2 低聚和单体配方
       5.6.3 特殊配方(专病配方)
       5.6.4 组件配方
       5.7 肠内营养的并发症
      
       6.肠外营养
      
       6.1 肠外营养输注途径
       6.1.1 周围静脉营养
       6.1.2 中心静脉营养
       6.1.3 中心静脉导管置管相关并发症和护理
       6.2 肠外营养输注系统
       6.2.1 不同的肠外营养输注系统
       6.2.2 营养液组成和肠外营养方案
       6.3 肠外营养混合液配制
       6.3.1 如何配制肠外营养混合液
       6.3.2 肠外营养液稳定性
       6.4 药物和营养液混合物
       6.5 肠外营养代谢性并发症
      
       7.营养支持的监测
      
       7.1 临床监测
       7.2 临床营养实验室监测
       7.3 再喂养综合征
      
       8.不同疾病状态下的营养支持
      
       8.1 严重营养不良患者的营养支持
       8.2 围手术期患者的营养支持
       8.3 危重患者和败血症患者的营养支持
       8.4 创伤患者的营养支持
       8.5 炎症性肠病患者的营养支持
       8.6 肝脏疾病患者的营养支持
       8.7 肾脏疾病患者的营养支持
       8.8 急性和慢性胰腺炎的营养支持
       8.9 消化道瘘患者的营养支持
       8.10 小肠大部切除(即短肠)后患者的营养支持
       8.11 糖尿病患者的营养支持
       8.12 老年患者的营养支持
       8.13 烧伤患者的营养支持
       8.14 癌症患者的营养支持
       8.15 消耗综合征———抗恶病质营养素的作用
       8.16 放射性肠炎的营养支持
       8.17 AIDS患者的营养支持
       8.18 心肺疾病患者的营养支持
       8.19 神经系统疾病的营养支持
       8.20 妊娠期的营养支持
       8.21 新生儿的营养支持
       8.22 儿童和青少年的营养支持
       8.23 家庭的营养支持
      

书评       

   

地址:上海市国权路579号
邮编:200433
电话:021-65642854(社办)
传真:021-65104812

 
 

版权所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2025年若有问题请与我们 (webmaster@fudanpress.com) 联系! 沪ICP备050159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