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南怀瑾 |证严上人

分类浏览



外语教学与研究论丛
作者:
姜亚军 殷 耀 主编
定价:
38.00元
页数:
322页
ISBN:
978-7-309-05400-2/H.1085
字数:
505千字
开本:
16 开
装帧:
平装
出版日期:
2007年4月       
本类其他相关图书

内容提要


       前 言
       《外语教学与研究论丛》经过一年多的精心策划和编辑,现在由复旦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了。这本论文集是东华大学外语学院学科建设史上的一件大事,是对外语学院科研力量的一次检阅,同时也对外语学院强化科研氛围、提高教师科研意识、促进科研和教学相长产生积极推进作用,势必对外语学院从教学型学院向教学研究型学院的转变产生深远的影响。
       编辑出版这本论文集的初衷有三。第一,提倡语言和教学研究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我国高等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就这一点而言,没有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的教师就很难说是合格的教师。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一方面涉及教与学双方的参与,另一方面又关乎大纲、教材、课堂教学过程和评价体系的不断更新。这就要求一名合格的教师能够从教学理论的高度把握整个教学过程,从学习者的心理、学习习惯以及语言和文化差异到大纲设计、教材选用、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等方面都能够创造性地工作,才能因材施教,因人施教,进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同时,即使在本科教学方面,在教学中能力的培养远远比知识的传输重要。就大学英语教学而言,一个学期一本教材的教学方法,四年通过“四级”或者“六级”的教学目的,显然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对本科毕业生的要求。英语专业和日语专业教学也不再可以把能讲一口流利的英语或日语,或者把掌握多少多少词汇量作为教学目标。即使把“实用性”人才作为目的之一,“流利的傻瓜”也很难适应日后的工作。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往往一点一滴地传输“知识”,“能力”的问题则留给了学生自己。如果我们需要自己的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中具有创造意识和适应能力,那就首先要求我们的教师在教学中具有这种意识和能力。
       第二,在论文的审稿和编辑过程中,外语学院学术委员会成员认真阅读了每篇论文初稿,并提出了较为详尽的修改意见,目的是要每位投稿者了解学术研究的基本方法:即首先要进入一个“学术社区”(scientific community)。科学研究中存在不同的“圈子”;每一个“圈子”的成员决定在该领域什么课题重要,研究该课题需要采用什么方法,研究成果该如何写作,写作应该采用何种规范等问题。用科学哲学家Thomas Khun的话说,每一个“学术社区”都在某一个特定的时期存在一个“范式”(paradigm)。一般而言,遵循这个“范式”者就可以被接受,而“另起炉灶”者则往往会被这个“社区”排除在外。当然,经过一段时间,每一个领域都会发生“革命”,即老的“范式”被否定或者被修订。“革命”发生了,“重要”的研究课题和研究方法也就变了。
       因此,特别是对初涉研究领域的教师而言,我们编辑论文的目的之一是引导其进入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学术社区”,熟悉该“社区”的历史和现状,进而决定自己能够为该“社区”做点什么。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这次特别强调“文献回顾”(literature review)、引用和写作规范的重要性的原因。由于国内在这几个方面的现状还不尽人意,大概有人觉得我们的做法有点舍本逐末或者故弄玄虚。想想“入乡随俗”的重要性,道理也就不言而喻了。
       第三,我们出版论文集的另一个目的,在于让我们的教师能够“走出外语学院”。因此,这本论文集可以讲是一个training wheel,年轻教师具备了一定的科研意识,进入自己该进入的“社区”,熟悉了“社区”的运作方式,也就有能力“走出去”了。当然,我们也高兴地看到,这次收编的论文,几经修改,有不少已经完全具备“走出去”的水平了。
       在该论文集的编辑过程中,外语学院广大教师积极参与和配合。绝大部分教师都能够按时交稿并按照修改意见认真修改。有些教师更是几“易”其稿,精神令我们感动。这种精神让我们看到了外语学院教学和科研水平提高的希望,看到外语学院的年轻教师的前途,也看到了外语学院学科建设的未来。
       在这里,我们首先要感谢外语学院学术委员会的几位委员,他们在暑期牺牲休息时间认真阅读每一份稿件,并提出中肯修改意见。在论文的遴选过程中,几度召开学术委员会,对每一篇稿件热烈讨论,认真定夺。没有他们的辛勤工作,我们的论文集不可能具有目前的质量和面貌。
       当然,令我们感动的还有,作为我院的兼职教授和顾问教授,张辉、郭绍烈和野元菊雄先生也惠赐大作,为我们增添力量。
       在论文集最后校订期间,任再新和马素萍同志也作了大量校对工作。另外,外语学院研究生朱颖、王妮娜和张娟同学也在规范的修订中做出一定的工作,我们一并感谢。
       最后,我们要感谢复旦大学出版社的栾奇老师。在论文的编辑和审稿过程中栾老师给我们提出了诸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为这本论文集增色不少,其严谨的学术精神和一丝不苟的态度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编 者
       2006年12月17日
      

作者简介

书摘

目 录
      
       语言理论研究
      
       翻译英语:共性与个性 姜亚军
       基于词形的科技文本词语搭配研究 张继东 刘 萍
       语料库语言学研究发展趋势 赵晓临
       国外隐喻和熟语的神经机制研究综述 张 辉
       间接请求言语行为的汉英对比研究 秦 蕾
       主语、主题与主位 侯 敏
       相声语言中的合作原则 方 燕
       学术语篇引言的体裁分析 朱 颖 马 静
       学术论文摘要的语言学研究 任再新
       交际中意义的层次性及语用推导的理据 杨唐锋
      
       语言教学研究
      
       语义群输入教学法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郭奕奕
       元认知与英语口语自主学习的相关性研究 冯涟漪 龚 昭
       中国学生学位论文中英语致谢的语类结构研究 赵明炜
       二语习得中的输入与输出 张 妲
       二语水平对认识英语状语化定语从句习得的影响 荣盈盈
       中国大学生英语学习观念调查 刘 晶
       浅谈大学英语词汇教学 何国平
       建构主义理论和英语新闻视听说教学 张晓明
       建构主义理论与大学英语写作教学 陆亚芳
       浅谈外语教材的评估标准 方小菊
       大学德语教学中的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教学方式 陈 敏
       大学英语教学资源的可获取性 李 盛
       歧义及英语口语教学 蒋 敏
       交际法指导下的口译课堂教学 杨 捷 王元媛
       学习风格对外语教学的影响 吴苏苏隐喻认知研究及英语教学 阮 瑾
      
       文学研究
      
       从《达罗卫夫人》看弗吉尼亚·沃尔夫的社会批判精神 殷 耀
       布鲁盖尔油画《有伊可拉斯坠落之风景》的多重解读 高蕴华
       《到灯塔去》中象征手法的运用 颜海璐
       索尔·贝娄笔下的男性主人公 宁 妍
       朱光潜美学的现代性转换之研究 敖玉敏
       二元世界的解构:重读《秀拉》 乔雪瑛
       翻译理论与实践
       近代汉字抽象词语的产生及其意义 张厚泉
       《红楼梦》两个英译本的译者风格比较研究 沈炜艳
       目的论在翻译中的有效性与局限性 连幼平
       诗歌翻译优化论 黄培希 王燕华
       试论古诗词英译中文化因素的翻译 颜帼英
       英语倒装句研究及其在翻译中的应用 张 曦 杨永平
      
       跨文化研究
      
       日本研究的重要性 郭 烈
       国际广告中的全球化和本土化策略 丁利英
       文化差异在新闻导语中的表现 朱曼华
       从文化语境看动物语汇中汉英联想意义的差异 张 莉
       世界不是一元化的共同体 野元菊雄
      
       跨语言研究
      
       英汉语信息组织对比研究 赵彦萍
       英语外来语的日语化形式及其认知度 林 慧
      
       参考文献

书评       

   

地址:上海市国权路579号
邮编:200433
电话:021-65642854(社办)
传真:021-65104812

 
 

版权所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2024年若有问题请与我们 (webmaster@fudanpress.com) 联系! 沪ICP备050159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