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南怀瑾 |证严上人

分类浏览



梅罗-庞蒂历史现象学研究
作者:
佘碧平 著
定价:
35.00元
页数:
288页
ISBN:
978-7-309-05328-9/B.260
字数:
268千字
开本:
小16 开
装帧:
平装
出版日期:
2007年3月       
本类其他相关图书

内容提要


       梅罗-庞蒂(1908—1961),法国当代著名哲学家,毕生致力于历史现象学。保尔·利科称其为“法国最伟大的现象学家”;海德格尔赞扬他“开辟出了一条真正的思想道路”;而其后学,如福柯、利奥塔、布尔迪厄、德里达等更是对他的著述和教学十分着迷,并从不同方面继承和发展了他的思想。
       本书即是复旦大学哲学系佘碧平教授十二年潜心研究梅罗一庞蒂思想的成果,是国内第一部专门探讨梅罗-庞蒂历史哲学思想的学术专著。作者以全面丰赡的第一手资料为基础,从理性的危机及其出路、历史的肉体和历史的超辩证法三个方面透彻阐述了梅罗-庞蒂的历史现象学思想,并通过剖析他与西方二十余位思想家之间的关系和差别,揭示了其历史哲学思想的深刻内涵与重要意义,指出其思想本质上是一种不同于传统本体论的以肉体本体论为基础的新目的论。
      

作者简介


       佘碧平,1965年生于安徽和县。1982年考入华东师范大学,1989年获复旦大学哲学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1993—1997年,留学比利时,先后获鲁汶大学哲学硕士、博士学位。2004年起,任复旦大学哲学系教授。1997—2004年间,曾访问过巴黎第4大学、巴黎第12大学、巴黎高等师范学校等著名学府,并多次受邀参加国际会议。主要研究方向为法国当代哲学。
       著、译有《论梅罗-庞蒂的历史现象学》(比利时鲁汶大学,1997年10月)、《现代性现象学》(合著,上海社科院出版社,2002年)、《性经验史》(增订本,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2年10月)、《社会学与人类学》(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年11月)、《多重立场》(北京三联书店,2004年5月)、《知识分子的背叛》、《主体解释学》、《对欧洲民族的讲话》(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5年5月)及论文二十余篇。
      

书摘


       目 录
      
       缩写符号表
       绪论
      
       第一章 理性的危机与历史现象学
      
       第一节 从意识到生存:对法国哲学传统的继承与批判
       一、从布隆施维克到柏格森
       二、对舍勒《怨恨的人》的读解
       三、对马塞尔《在与有》的读解
       四、与萨特同行
       五、对笛卡儿《折光学》和《沉思集》的读解
      
       第二节 体验、表达和他人:对胡塞尔现象学的读解
       一、我的身体是意向构成的模子
       二、时间的构成
       三、表达、体验和他人
      
       第三节 行为与格式塔:对行为主义与格式塔理论的批评
       一、经典的反射概念
       二、行为结构的三类形式
       三、结构辩证法
      
       第四节 对黑格尔和马克思的辩证法的现象学读解
       一、对黑格尔和马克思的存在主义解释
       二、历史中的暴力与道德
       三、对黑格尔与马克思的辩证法的哲学拷问
      
       第五节 存在、语言与历史:对海德格尔思想的读解
       一、从此在到存在
       二、存在与语言
       三、存在的历史
      
       第六节 历史现象学:走出理性危机之路
      
       第二章 历史的肉体
      
       第一节 肉体
       一、己身
       1.什么是现象学?
       2.知觉
       3.己身
       二、肉体
       三、自然
       四、迈向一种新的本体论
      
       第二节 作为源初时空的肉体
       一、对传统时空观的批评
       二、作为源初时空的肉体
      
       第三节 文化:存在的意义在历史中的绽现与降临
       一、人把事物中的意义与价值激发了出来
       二、积淀与激活的交织
       三、自然世界与文化世界
      
       第三章 历史的超辩证法
      
       第一节 从辩证法到超辩证法
       一、从辩证法到超辩证法
       二、哲学的拷问
       1.韦伯式的马克思主义
       2.卢卡奇与正统马克思主义的对立
       3.迈向一种新自由主义
      
       第二节 历史的动力
       一、超越目的论和进化论
       二、历史的欲望
       三、论画家的创造精神:对马尔罗的批评
      
       第三节 历史的运动:各种文化的交错成形
       一、西方与东方:论哲学史
       二、“野性思维”
      
       第四节 历史的现象客观性:超越历史怀疑论
       一、知觉的现象客观性与野性的本质
       二、存在与虚无:对萨特的批评
       三、超越历史怀疑论:对阿隆的批评
      
       第五节 政治判断与历史责任
       一、哲学家与城邦
       1.对蒙田的读解
       2.对马基雅维里的读解
       3.对苏格拉底之死的读解
       二、政治判断
       三、历史责任
       1.对《正午的黑暗》的读解
       2.历史责任
       四、模糊的道德
       1.道德的模糊性
       2.暴力与责任
      
       结论 迈向一种“新目的论”
       一、梅罗-庞蒂的历史现象学
       二、迈向一种“新目的论”
      
       附录 梅罗-庞蒂年谱与生平疑难考
       一、梅罗-庞蒂年谱
       二、关于梅罗-庞蒂生平中某些疑难的考证 1.与基督教信仰的关系
       2.与胡塞尔手稿的关系
       3.与萨特的决裂
       4.与列维ˉ斯特劳斯的关系
      
       参考书目
       鸣谢
      
      

书评       

   

地址:上海市国权路579号
邮编:200433
电话:021-65642854(社办)
传真:021-65104812

 
 

版权所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2025年若有问题请与我们 (webmaster@fudanpress.com) 联系! 沪ICP备050159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