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南怀瑾 |证严上人

分类浏览



创新学教程
作者:
刘昌明 赵传栋 主编
定价:
25.00元
页数:
472页
ISBN:
7-309-05171-8/B.249
字数:
424千字
开本:
32 开
装帧:
平装
出版日期:
2006年9月       
本类其他相关图书

内容提要


       本书是国家教师基金“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全国教师队伍建设研究”的科研成果之一。本书系统介绍了创新的特征、意义、动机、类型等内容,全面分析了创新主体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兴趣品质、创造意志等基本素质,着力探讨了若干行之有效的创新方法。内容详实、案例丰富、可操作性强是本书的一大特色。本书可作为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课程的教材使用,或者可作为广大中小学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借鉴,也可供广大创新爱好者阅读。
      
      
      

作者简介


       主 编
      
       刘昌明 赵传栋
      
       编 委
      
       赵火根 方 飞 李喜和 陈治仁

书摘


       前 言
      
       创新,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强大推动力量。
       与动物相比,人类的肢体构造并没有什么特别优越的地方:人的手掌,比不上虎豹的利爪;人的眼睛,比不上鹰隼眼睛的锐利;人的双脚,追不上奔跑的麋鹿;人的耳朵,听不见许多小动物都能感知的超声波然而,正因为人类具有创新能力,才创造了劳动工具,脱离了动物界;人类学会了用火,才告别了茹毛饮血的蒙昧野蛮时代;人们发明了房屋建造,避免了狼虫虎豹的袭击,改善了自己的居住条件;农业上的无数创造,更使人类的生产力有了长足的进步;瓦特蒸汽机的发明,极大地推动了当时正在蓬勃兴起的英国工业革命,从而使世界工业进入了大规模的蒸汽机时代;法拉第的感应发电机的发明,使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计算机的诞生,给人类的智慧插上了新的翅膀,如今,计算机已进入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引起了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深刻变化。
       人类历史,就是一部人类创新活动的历史,就是人类不停地改造世界同时也改造自身,从而不断获得进步和自由的历史。
       中华民族是勤劳智慧的民族,我国古代的指南针、造纸、印刷术和火药的发明,曾对世界科技进步作出过巨大的贡献,直到明代,我国仍处于世界领先的水平。然而近几百年来,我们中国落后了,落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的衰退。一个国家如果缺乏创新力,就只能跟在别人后面转而处于受穷挨打的被动地位;一个企业面对风云变幻、你死我活的竞争市场,如果不能积极创新, 2 创新学教程
       就不可能有克敌制胜的新招,必然会无路可走,遭到惨败。正因为如此,美国汽车大王艾柯卡说:“不创新,就死亡。”
       半个多世纪以来,世界上众多国家都在各自不同的起点上,努力寻求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道路。一些国家主要依靠自身丰富的自然资源增加国民财富,如中东产油国家;一些国家主要依附于发达国家的资本、市场和技术,如一些拉美国家;还有一些国家把科技创新作为基本战略,大幅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形成日益强大的竞争优势,国际学术界把这一类国家称之为创新型国家。目前,我国科技创新能力较弱,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入关键阶段之际,根据特定的国情和需求,党中央提出,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推动力量,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国家竞争力的中心环节,把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
       胡锦涛主席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
       “我们必须下更大的气力、做更大的努力,进一步深化科技改革,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带动生产力质的飞跃,推动我国经济增长从资源依赖型转向创新驱动型,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刻不容缓的重大使命。”
       人类已经进入21世纪,我们正迈入一个人类史上最富挑战性的时代———创新时代。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就离不开走在世界前沿的我们自己的创新。开拓和创造,是时代赋予我们青少年一代崇高而神圣的使命!
      
      
       目 录
      
       前言
      
       第一章 创新概述
       第一节 创新的特征
       第二节 创新的基本规律
       第三节 创新的课题选择
       第四节 创新的意义
      
       第二章 创新类型
       第一节 创新、创造、发明与发现
       第二节 原始创新
       第三节 改进创新
       第四节 绝对创新
       第五节 相对创新
       第六节 自主创新
       第七节 模仿创新
       第八节 科技创新
       第九节 制度创新
       第十节 观念创新
       第十一节 文化创新
       第十二节 教育创新
       第十三节 理论创新
       第十四节 营销创新
       第十五节 技术创新
       第十六节 产品创新
       第十七节 集成创新
       第十八节 工艺创新
       第十九节 市场创新
       第二十节 广告创新
       第二十一节 管理创新
      
       第三章 创新素质
       第一节 观察能力
       第二节 创造与兴趣
       第三节 创造意志
       第四节 预见能力
       第五节 动手能力
       第六节 创新人才的道德修养
      
       第四章 创新思维
       第一节 创新思维的特征
       第二节 类比思维
       第三节 联想思维
       第四节 想象思维
       第五节 直觉思维
       第六节 灵感思维
       第七节 求异思维
       第八节 打破思维定势
      
       第五章 创新技法
       第一节 小处着手法
       第二节 借鉴发明法
       第三节 仿形创造法
       第四节 仿生发明法
       第五节 仿人创造法
       第六节 放大发明法
       第七节 缩小发明法
       第八节 可大可小法
       第九节 组合创造法
       第十节 分离创造法
       第十一节 智力激励法
       第十二节 希望列举法
       第十三节 缺点列举法
       第十四节 特性列举法
       第十五节 信息交合法
       第十六节 移植发明法
       第十七节 用途拓展法
       第十八节 自动发明法
       第十九节 价值分析法
       第二十节 检核清单法
       第二十一节 和田十二法
       第二十二节 机遇发明法
       第二十三节 科学假说
       第二十四节 科学实验法
       第二十五节 探求原因法
      
       参考文献
      

书评       

   

地址:上海市国权路579号
邮编:200433
电话:021-65642854(社办)
传真:021-65104812

 
 

版权所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2024年若有问题请与我们 (webmaster@fudanpress.com) 联系! 沪ICP备050159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