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南怀瑾 |证严上人

分类浏览



思考·追问·探究——培养反思型教师的探索
作者:
李金巧 杨向谊 主编
定价:
15.00元
页数:
236页
ISBN:
7-309-04978-0/G.636
字数:
191千字
开本:
32 开
装帧:
平装
出版日期:
2006年6月       
本类其他相关图书

内容提要


       教师的工作缺少反思,那么实践经验将不能得到有益的积累和高效的提升。从实质上讲,反思是内隐知识和外显知识相互转换、相互促进的一种高效能的途径。在这个相互作用的过中,反思创造了一个心灵的“对话场”,它使教师在同样的时空中获得更多的自我引导和自我调控的能力,从而增长更多的实践性智慧。
       反思型教师的培养需要作整体思考和设计,要聚焦教育、教学的本质问题,激活反思的内在动因,选择具有挑战性的项目,开辟有效的反思渠道,让教师通过反思的实践来掌握反思的策略和方法,逐步养成反思的习惯。
      

作者简介


       主 编
      
       李金巧 杨向谊
      
       副主编
      
       张晓群 陈黎佳
      
       编委会委员(按姓氏笔画排序)
      
       王慧敏 朱建华 杜奕昌 杨向谊
       杨亦群 吴淑琴 何文德 张 社
       张才龙 张晓群 陈 雯 陈黎佳
       欧均佑 袁昶华 黄建蕙 曹 彦
       盛子明
      

书摘


       目 录
      
       绪论 一个源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前瞻性命题
       一、反思特质是反思型教师的必备素质
       二、学校发展需要反思型教师
       二、教师培训需要针对性的方法
       四、相关研究综述和学校研究概况
      
       第一章 融于行动中的思考
       一、教师反思能力的特点、影响因素及其发展规律
       1.特点
       2.影响因素
       3.发展规律
       二、整体设计,分类培养
       1.确立实践中的反思承载——问题探究
       2.开辟有效的反思渠道——叙事和论坛
       3.构建互依的反思团队——跨组教研
       三、寻求有效的反思方法与技巧
       1.教师个人有效的反思方法
       2.教师群体反思的技巧
      
       第二章 聚焦于思维方式改变的团体学习
       一、反思需要正确思维方式的支撑
       二、团队合作,研读理论——教师自己做讲座
       1.依靠团队力量,读懂理论书籍
       2.加强任务驱动,深化理解理论
       3.体验研读过程,引发新的思考
       三、深度会谈,柔性碰撞——分享同伴的智慧
       1. 深度会谈的艺术
       2.开展专题论坛,深化反思领悟
       3.巧用主持引导,突破思维定势
       4.团队智慧共享,碰撞解惑提升
       四、体察需求,专业引领——实施开放式的交流
       附一:理论学习讲稿
       第一讲 自我超越
       第二讲 心智模式
       第三讲 共同愿景
       第四讲 团体学习
       附二:论坛纪实
       论坛纪实 1. 如何在探究性学习中落实“双基”
       论坛纪实 2.探究活动中教师的角色如何定位
       论坛纪实 3.语文学科中小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第三章 着力于内心自我对话的专题叙事
       一、专题叙事,构起教师反思的平台
       二、课改实践,专题叙事的有力载体
       1.教学方法
       2.教育理念
       3.班级管理
       三、“左手栏”,实现教师内心的自我对话
       1.对教学行为进行自我检视
       2.对教学问题展开有效讨论
       四、教师专题叙事荟萃
      
       第四章 反思助我发展——教师成长个案
      
       附录 培养反思型教师研究大事记
      
       主要参考文献
      

书评       

   

地址:上海市国权路579号
邮编:200433
电话:021-65642854(社办)
传真:021-65104812

 
 

版权所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2025年若有问题请与我们 (webmaster@fudanpress.com) 联系! 沪ICP备050159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