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南怀瑾 |证严上人

分类浏览



国际技术转移的非线形分析与经济增长
作者:
唐晓云 著
定价:
16.00元
页数:
256页
ISBN:
7-309-04866-0/F.1097
字数:
179千字
开本:
32 开
装帧:
平装
出版日期:
2005年12月       
本类其他相关图书

内容提要


       本书从非线性视角研究国际技术转移方式的选择规律、转移溢出效应的空间规律,并分析包括创新、技术转移与扩散等要素的经济增长均衡的修正模型,预期国家间技术和经济差距变化的长期趋势是不确定的。第一章运用定性和定量方法对国际技术转移的发展特点进行描述和度量,这是本书研究的重要现实基础。第二章建立以资产所有权理论为核心的技术转移方式选择的多重解模型。
       这一模型为解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转移方式选择(出口、FDI和许可证)提供了统一分析框架。第三章分析国际技术转移对东道国的扩散溢出效应。利用物理学中“场”概念对技术扩散进行空间分析,揭示位势差、比较优势引力和需求引力三种力量决定技术扩散的内在本质和规律。第四章将技术转移东道国和母国一同纳入分析框架,研究技术创新和模仿的两国模型。第五章分析国际技术转移对世界经济增长发展趋势的影响。第六章是在第五章分析基础上,对包括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近三十个国家时间序列横截面样本进行了实证分析。第七章结合理论和实证分析结论对中国的技术引进与创新的策略和政策提出四个方面的建议。
      
       关键词:国际技术转移 技术创新 非线性 技术扩散 溢出效应 经济收敛 经济发散 追赶机会
      
      

作者简介

书摘


      
       目 录
      
       导言
       一、 概念界定
       二、 文献综述
       三、 本书结构和主要结论
      
       第一章 国际技术转移的发展及其度量
      
       第一节 当代国际技术转移的发展特点
       一、 国际技术转移的结构升级
       二、 创新全球化和技术供给多极化
       三、 梯度转移和双向转移并存
      
       第二节 国际技术转移活动的度量
       一、 三个度量指标
       二、 发展中国家技术转移的度量
       三、 对技术创新与技术扩散的补充说明
      
       第三节 度量的初步结论
      
       第二章 技术转移方式选择的多重解模型
      
       第一节 国际技术转移理论综述
      
       第二节 技术转移方式选择的多重解模型
       一、 资产所有权结构与技术转移方式
       二、 最优方式选择的多重解模型
      
       第三节 多重解模型的因素分析
       一、 相对投资(转移)效率的影响
       二、 相对资产剩余控制权的影响
       三、 技术转移的方式选择: 非线性的顺序规律
      
       第四节 技术创新的非线性成长
       一、 技术创新的非线性过程
       二、 技术创新和缩短的产品生命周期
      
       小结
      
       第三章 国际技术转移扩散效应的空间分析
      
       第一节 技术扩散溢出效应的理论回顾
      
       第二节 扩散与溢出效应的空间分析
       一、 扩散的空间概念和特征
       二、 技术扩散场的扩散规律
       三、 溢出的空间效应
       四、 技术溢出效应的制约因素
      
       第三节 技术扩散空间分析的实证研究
       一、 东亚技术转移与扩散的情况
       二、 技术扩散与东亚经济增长
       三、 东亚技术——经济模式的演变
      
       第四节 东亚电子工业技术扩散的案例分析
       一、 扩散空间与位势图
       二、 溢出效应的作用途径
      
       第四章 技术创新与扩散的两国模型
      
       第一节 两国创新和模仿的基本分析
       一、 两国的市场出清条件
       二、 模仿率与创新率的匹配
      
       第二节 发达国家内存在竞争时的影响分析
       一、 两国厂商的生产决策
       二、 两国厂商的研发决策
      
       第三节 经济规模和政府政策的影响分析
      
       小结
      
       第五章 考虑创新和扩散的两国经济增长,收敛还是发散
      
       第一节 对收敛模型的修正: 模仿的机会成本
       一、 两国创新者与模仿者的行为分析
       二、 增长函数的分段讨论
       三、 FDI方式下的技术转移
      
       第二节 收敛可能性降低的两个因素
       一、 技术创新的复杂发散力量
       二、 报酬递增的思路
      
       第三节 创新与扩散的对比作用结果
      
       小结
      
       第六章 对收敛和发散不确定性的一个实证分析
      
       第一节 收敛与发散的趋势判断
       一、 对实证结果分歧的考察
       二、 经济增长趋势的基本判断
      
       第二节 一个跨国的实证分析
       一、 回归模型一
       二、 回归模型二
       三、 结果与指标分析
      
       第七章 中国技术引进和创新的政策建议
      
       第一节 中国技术引进的模式选择
       一、 技术引进的模式选择原则
       二、 建立复合式的技术引进模式
       三、 弱化“市场换技术”和实施竞争政策
      
       第二节 FDI的技术含量及其与中国经济的融合
       一、 FDI技术含量的决定因素
       二、 FDI和当地经济的融合——扩散空间效应
      
       第三节 技术转移的机会群与中小企业创新
       一、 技术转移的机会群
       二、 创新活动与追赶机会
       三、 关注中小企业的创新
      
       第四节 创新、模仿的长期匹配与政策支持
       一、 高创新率与高模仿率的长期匹配
       二、 技术扩散和创新的支持政策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参考文献
      
      

书评       

   

地址:上海市国权路579号
邮编:200433
电话:021-65642854(社办)
传真:021-65104812

 
 

版权所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2025年若有问题请与我们 (webmaster@fudanpress.com) 联系! 沪ICP备050159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