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南怀瑾 |证严上人

分类浏览



中国古代农村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关系:制度思想演进的历史考察
作者:
王昉 著
定价:
20.00元
页数:
336页
ISBN:
7-309-04863-6/F.1096
字数:
236千字
开本:
32 开
装帧:
平装
出版日期:
2005年12月       
本类其他相关图书

内容提要

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以农业为主体的社会,最根本、最核心的问题就是土地权利的界定及其相互关系的处理。土地制度的变迁贯穿于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全过程,而土地制度思想也是贯穿中国经济思想演进的一条重要脉络。土地问题是一个宏大的课题,在这一领域无论从历史研究还是从现实研究的角度出发新作的探索都具有非常突出的意义。从现实的角度来看,尽管1978年之后建立起来的土地承包制激发了巨大的经济效率,但是总体上中国农村目前的地权关系仍不令人满意。一系列现实问题的解决有赖于对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结构和关系进行进一步的改革和调 整。其次,中国历史上为什么形成了某些特征,包括为什么会形成治乱周期循环的“中国模式”?中国古代先秦时期便试图向土地私有发展,为什么不能成为中国私有产权制度的来源,而中国现代产权思想需要从西方引进?中国的经济水平在16世纪以前一直保持着世界领先的水平,这种先进性的维持在多大程度上是依靠于经济制度的作用?进一步地,土地制度在其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对于上述问题的回答有赖于将现实和历史结合进行综合的分析,而从农村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入手的考察无疑是一个不容忽视的视角。基于以上的原因,本书选择从制度思想的历史演变的角度来研究中国古代农村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关系的发展变化。从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关系这一角度着手的研究在理论上的意义是在土地权利的分配和归属问题上开辟了一种新的视角和思路,而更 为重要的现实意义是为中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进一步改革提供了历史的经验和借鉴,同时证明了在不改变所有权现状的条件下进行土地产权改革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必然的。
       本书基本按照历史顺序,分七部分对中国古代农村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思想进行分析和考察。第一章对土地国家所有思想这一贯穿中国古代社会土地制度思想的主线进行了介绍,提出在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契约关系中,国家始终处于主导地位,这是传统中国社会农村土地所有权和 使用权关系的总体特征。这一章的主要任务是提供全书总的分析背景。
       第二章主要考察了西周时期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关系,主要表现为分封制度下的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的思想,以及井田制度下的土地使用权共有的思想。
       第三章主要着眼于春秋战国时期产生的土地所有权私有的观念对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及其关系产生的影响,结论是尽管在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关系中所有权发挥着绝对控制的作用,但自此 中国形成了二元的即土地所有权国有和私有并存的所有权观念。
       第四章重点分析了在土地所有权私有思想不断发展的条件下土地的国家所有权和私人使用权关系调整的过程,并以租佃制度为中心考察了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思想的演变。同时在对日本和 印度封建社会的土地制度特征进行介绍的基础上,指出了中国所具有的独特的土地制度特征以及这些特征对中国的发展所造成的影响。
       第五章提出土地使用权的长期化是宋代以后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思想演变的总体趋势的观点。对这一观点的论证从三方面展开: (1)国家在制度层面上放弃了和私人争夺土地所有权,而转向对私人权利进行保护;(2)无论是成文法还是习惯法都体现出在土地使用权流转中建立起了有效的秩序和规则;(3)永佃制度的盛行充分反映出土地使用权长期化思想的发展。此外,本章还通过对长期契约和短期契约的比较论证了长期契约的稳定性,从而进一步证明了土地使用权长期化的经济意义。
       第六章对中国古代农村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思想进行了总体考察并对相关历史经验进行了总结。
       第七章旨在说明历史经验的现实意义,指出中国传统的土地制度思想对现行农村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安排的影响,并在中国土地制度改革的可能机制的探讨中特别强调了对私人财产权利的 尊重是建立完善的产权制度以及实现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这是通过本书的历史考察获得的最重要的启示。
       本书的研究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 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对中国农村土地权利关系进行了考察,在系统梳理了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制度思想的历史演变的基础上,以这一脉络作为观察的视角,寻求可供当前土地制度改革借鉴 的历史经验,同时契合了现代经济理论和经济思想史研究的要求。
       2. 在研究方法上,不仅综合运用了历史分析和逻辑分析、经济史和经济思想史、经济思想和政策思想相结合的方法,同时更加注重实证分析和经验分析。
       3. 本书并不侧重于对于思想本身进行描述或者展示,而将研究的重点放在制度思想变化的轨迹和发展脉络以及制度思想产生的原因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上,基于这样的研究特点,本书将所研究的对象置于一个较为广阔的环境中,在以经济学方法为主的前提下,试图吸取其他学科,特别是法学和社会学的研究方法,以期对研究对象有更为深入的认识。
       4. 对于土地制度思想的研究决定了本书考察的历史文献除了以国家政策和法令所反映的正式制度外,还包括君主的诏令以及地方官员所颁布的政令。此外,习惯、习俗等非正式的制度安排 也构成了文献资料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者简介

书摘


      
       目 录
      
       导论
      
       第一节 研究对象、方法及路径
       第二节 文献回顾
      
       第一章 国家主导型契约关系——中国古代农村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关系的总体特征
      
       第一节 土地“王有”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节 “王有”思想下的土地产权结构特征
       第三节 “王有”思想对中国农村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关系的影响
      
       第二章 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的思想
      
       第一节 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的思想: 对分封制度的分析
       第二节 土地使用权“共有”的思想
      
       第三章 二元土地所有权观念下的土地所有权和使用
       权的关系
      
       第一节 土地所有权私有思想的产生及二元土地所有权
       观念的形成
       第二节 土地所有权关系的变化对使用权的影响
       第三节 土地所有权对使用权的绝对控制
      
      
       第四章 土地的国家所有权和私人使用权关系的调整
      
      
       第一节 国家土地所有权对私人土地所有权的限制
       第二节 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关系的变化
       第三节 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思想的演变: 以租佃制度
       为中心的分析
       第四节 租佃制度对产出的作用分析
       第五节 放宽视界的历史观察: 比较基础上的讨论
      
       第五章 土地使用权的长期化———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思想
       演变的总体趋势
      
       第一节 从控制土地所有权到保护私人土地所有权的政策
       转变
       第二节 土地流转中的成文法和习惯法
       第三节 土地使用权相对独立性的增强
       第四节 土地使用权长期化的思想: 永佃制度的确立及
       发展
       第五节 短期契约和长期契约的比较
      
      
       第六章 中国古代农村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思想的总考察
      
       第一节 中国古代农村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思想的演进
       路径
       第二节 历史经验的总结: 国家和私人之间关系的调整
       第三节 关于传统中国社会土地制度效率评价的探讨
      
      
       第七章 历史经验与现实思考———中国传统土地制度思想的
       现实意义
      
      
       第一节 中国农村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制度特征
       第二节 中国传统土地制度思想的现实影响
       第三节 土地使用权的长期化与土地使用权流转的效率
       意义
       第四节 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可能机制
      
      
       参考文献
      
      
       后记
      
      
      

书评       

   

地址:上海市国权路579号
邮编:200433
电话:021-65642854(社办)
传真:021-65104812

 
 

版权所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2025年若有问题请与我们 (webmaster@fudanpress.com) 联系! 沪ICP备050159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