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南怀瑾 |证严上人

分类浏览



陈望道学术著作五种
作者:
陈望道 著
定价:
48.00元
页数:
528页
ISBN:
ISBN7-309-04718-4/C.78
字数:
523千字
开本:
小16 开
装帧:
平装
出版日期:
2005年9月       
本类其他相关图书

内容提要


       本书辑录陈望道先生的学术著作五种:
       一《作文法讲义》(1922),系统阐释文章的构造、体制和美质,是我国第一部论述作文法尤其是白话文作文法的专书;
       一《美学概论》(1927),简明论述美学的基本原理,为我国最早探究形式美的美学论著之一;
       一《因明学概略》(1931),是我国第一部用白话文写作的因明学论著,书中采用逻辑互证、比较说明等方法,便于入门;
       一《修辞学发凡》(1932),在修辞学研究上融合中外,贯通古今,创新理论,缔造体系,为我国现代修辞学的奠基之作;
       一《文法简论》(1978),作者遗著,对汉语语法研究的功能观念作出了完整的理论阐述,并以此建立了有特色的汉语词类系统,成为我国语法研究方面最具影响力的语法学说之一。
       这五种著作是陈望道先生站在当时的学术前沿从事开创性研究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对于当今的学术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陈望道(1891-1977),浙江义乌人。著名学者、教育家。1919年自日本留学归国,任教于浙江第一师范学校,同时投身新文化运动。1920年翻译出版了《共产党宣言》第一个完整的中文本,1921年参与中国共产党的创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早期活动家。1920年起,历任复旦大学、上海大学、安徽大学、广西大学等校教授。1952年至1977年任复旦大学校长。1955年被选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常务委员。一生从事文化教育和学术研究达六十年,涉猎社会科学的多个领域,在哲学、法学、政治学、伦理学、因明学、美学、文艺学、新闻学等方面多有所成就;他学术事业的基点和重心在中国语文的研究方面,为语文改革、语法学和修辞学等学科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主要著译成果有《陈望道文集》(四卷,1979-1990)、 《陈望道语文论集》(1980)和《陈望道修辞论集》(1985)。
      

书摘


      
       编辑前言
      
      
       今年是复旦大学百年校庆。学校确定了“庆典为体,学术为魂”的庆典宗旨,在这宗旨的指导下,百年盛典成为复旦百年学术成就检阅、展示和学术精神进一步升华、弘扬的机缘,也架起了新百年复旦学术更加进步与创造新辉煌的阶梯。而在这种学术成就和学术精神的展示、弘扬中,复旦的大师前贤们的学术成就及所体现的学术精神,无疑是其中最为夺目的重彩浓墨。
       正是在上述宗旨和想法的感召和催动下,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所与复旦大学出版社筹划编辑出版《陈望道学术著作五种》,这五种著作是: 《作文法讲义》、《美学概论》、《因明学概略》、《修辞学发凡》、《文法简论》。这一设想得到了复旦大学领导的支持,也为陈望道先生家属所赞同。作为一代宗师,陈望道先生在学术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这五部论著,在我国学术史特别是语言学学术史上有着重要影响和崇高的地位,将其结集出版,能从不同角度较为全面地反映望道先生的学术业绩和贡献。这既是为复旦百年的学术成就和学术精神作一种彰显,也是对望道先生这位众所敬仰的德高望重老校长作一种纪念。
       本书将陈望道先生的五种学术著作按出版年代先后编录。
       第一种《作文法讲义》,各章先连载于1921年10月至1922年2月《民国日报》副刊《觉悟》,1922年由上海民智书局成书出版,后来又多次重印再版。这是我国第一部论述作文法尤其是白话作文法的专书,它对文章的构造、体制和美质作了系统的阐释,从作文的学习和习得的角度提出了新的文体分类法。由于其所具有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应用性,至今仍在写作、文体的教学和研究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编入本书的是作者修订的1922年版。
       第二种《美学概论》,1926年成书,由上海民智书局出版,1934年再版过一次。作者全面简明地论述了美学的基本原理,且多出己见,而对“美的形式”的系统阐释更具特色,为我国最早的探究形式美的美学论著之一,在美 陈望道学术著作五种学史上产生过重要影响,如丰子恺先生就以之作为美学课程的教材。编入本书的是1934年版。
       第三种《因明学概略》,原名《因明学》,1931年上海世界书局出版。这是我国第一部用白话文写作的因明学著作,书中采用逻辑互证、比较说明,便于入门。解放后,三联书店刊行《逻辑丛刊》,建议再版《因明学》,作者便将原书作了若干修改,书名也改为《因明学概略》,并撰写了一篇重印前言。
       这里采用的就是经作者修改了准备再版的本子,同时,保留了初版时刘大白先生所作的序。
       第四种《修辞学发凡》,这是作者在复旦大学从事修辞教学和研究,积十余年勤求探讨之功写成的一部论著。它融合中外、贯通古今、创新理论、缔造体系,被学术界誉为修辞学经典,我国现代修辞学的奠基之作。
       1932年初版,分上下两册,由大江书铺印行。以后再版重印过多次,作者也不断有所修订。进入新世纪,又被列入《世纪文库》第一辑第二种著作再版。编入本书的是经作者修订的1964年版,并参照其他版本作了校补。
       第五种《文法简论》,作者遗著。这是陈望道先生晚年在病榻上完成的一部就其语法学思想而言具有总结性的论著。1978年4月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1979年重印,1997年再版;其间于1978年8月曾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香港分店刊行。望道先生在语法学术上独成大家,他于上世纪30年代,发起和组织了中国文法革新讨论,为克服我国语法研究机械模仿外国的弊病从而转向民族化作出了重要贡献,根据汉语的特点,他在语法研究上提出了“功能说”,成为我国语法学术上最具影响力的语法理论之一。
       编入本书的是1997年版,同时对个别文字作了校改。
       上述五种著作所涉及的学科领域有所不同,但是在知识和学问上又是相互联结和融通的。今天,我们不但可以从中历史地了解在这些学术领域里,望道先生站在当时的学科前沿所从事的开创性、奠基性的研究工作及其成就,而且也可以从其学术的理念、思路、方法和成就中获取当前进行学术研究所需要的借鉴和参考。也就是说,望道先生的学术贡献不仅是属于历史的,而且也是属于现在的和未来的。
       本书由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所语法修辞研究室负责编辑,具体编辑工作由陈光磊、李熙宗两位担任。
       复旦大学出版社贺圣遂社长对本书的筹划和两位责任编辑对本书的印行,都付出了辛勤的劳动;陈望道先生家属陈振新先生为本书提供了望道先生的相片和五种著作早期的封面照。在此,谨向他们致以深切的谢忱。
      
       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所
       2005年7月
      
      
      
       目 录
      
       作文法讲义
      
       美学概论
      
       因明学概略
      
       修辞学发凡
      
       文法简论

书评       

   

地址:上海市国权路579号
邮编:200433
电话:021-65642854(社办)
传真:021-65104812

 
 

版权所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2025年若有问题请与我们 (webmaster@fudanpress.com) 联系! 沪ICP备050159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