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南怀瑾 |证严上人

分类浏览



中国西北地区古代居民种族研究
作者:
韩康信 谭婧泽 张帆 著
定价:
48.00元
页数:
308页
ISBN:
ISBN7-309-04430-4/K.147
字数:
517千字
开本:
16 开
装帧:
精装
出版日期:
2005年4月       
本类其他相关图书

内容提要


       本专著主要通过对我国西北地区(青海大通上孙家寨和甘肃玉门火烧沟)考古遗址中出土的古代人类骨骼进行体质测量学和形态学研究,重点分析和讨论了这两个墓地人口的性别年龄分布结构、人骨的形态变异量度、种族形态特征及与周邻地区古代和现代居民之间的形态学关系等问题。
       青海大通上孙家寨古墓地有较早期的青铜时代卡约文化(距今约 3300-3000年)和较晚期的汉代(距今约 2000年)两个时期的人类学材料。研究结果表明相隔千年的青海大通上孙家寨古代居民无论是卡约文化人群还是汉代人群具有强烈的同源性,他们是一脉相承的人口群,而且都表现出与现代藏族有着相当一致的综合体质特征,均归属于蒙古人种的东亚类型。这说明至迟在秦汉以前,在我国西北地区甚至包括新疆哈密地区便已存在与现代西藏居民,特别是西藏东部地区居民体质类型更为接近的人类群体,而这一体质类型的居民可能与史籍中记载的活动生息于我国西北地区的古代氐羌部族有着极为密切的考古文化和人类学联系,从体质人类学角度进一步证明了藏族居民,特别是西藏东部藏族起源于我国西北地区古代氐羌部族。
       甘肃玉门火烧沟遗址的年代大约为夏商时期(距今约3900-3500年),其文化被定名为火烧沟类型文化。火烧沟遗址位于我国西北地区河西走廊的最西部,正好在古籍记述的“敦煌祁连间”乌孙、月氏部族早期活动的地理范围。《史记》、《汉书》中记述的乌孙、月氏的体质形态特征应该为“青目赤须”、“深眼多须髯”的西方高加索人种。而且前苏联学者对出土于中亚及邻近地区古代墓葬中的人骨材料进行了人类学研究,也认为乌孙、月氏部族应为高加索人种特征的居民,并有少数欧洲人种与蒙古人种混血的类型。本项研究结果表明,甘肃玉门火烧沟地区的古代居民具有明显的蒙古人种东亚类群的性质,与我国中原地区殷商时期的居民有着非常接近的形态学特征,与西藏东部地区的藏族和现代华北汉族之间也有一定程度的联系,在其人群的种族成分构成上没有发现任何确实可信的西方欧洲人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夏商时期的甘肃玉门火烧沟地区的居民不属于史籍中记载的曾经一度活动于河西走廊的乌孙、月氏部族的考古遗存。
       本专著的最后结论是,迄今为止出自我国青海、甘肃、宁夏、陕西等西北地区境内的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以及秦汉以前的古代居民的人种性质,都毫无例外地归属于蒙古人种东亚类型,尚未发现任何西方高加索人种因素。由此推测,具有高加索人种成分的居民进入我国境内的地理界限大致在新疆东部和甘肃西部之间,其东进的时间主要在秦汉以前。但西方人种群向东方的推进至少在秦汉以前受到某种抑制,这种抑制的历史原因或许如史料记载的与东方人种群多次大规模地向西的运动有关,如匈奴、突厥、蒙古等民族在不同时间层次上都有过向西扩展的历史,或许正是由于这种东方种族的逆向运动,加之汉代在西北地区的屯兵设郡等措施,抑制了西方人群进一步有规模地向华夏腹地的移动。
       本专著还特别报告了在青海大通上孙家寨卡约文化和汉代遗址中出士的古代开颅术的证据,并对手术部位、手术性质、可能原因,以及手术后的存活情况等进行了比较详细的描述和记录。这些资料是研究我国原始脑外科和眼外科手术的重要发现。
      
      
      
      

作者简介


       韩康信:1935年9月出生于日本名古屋,祖籍江苏镇江。1962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生物系人类学专业,1962年至1973年任职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与古人类研究所,1973年后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和研究员,研究生院考古系教授。现兼任复旦大学现代人类学研究中心客座教授、学术委员。主要从事中国古人类学特别是新石器时代—历史时期古代人类骨骼的种族形态学研究。主要著作有《安阳殷墟头骨研究》、《丝绸之路古代居民种族人类学研究》,发表论文和研究报告150余篇。
      
       谭婧泽 1966年12月出生于宁夏银川,祖籍宁夏银川。1992年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系中医专业,获医学学士学位。1999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体质人类学专业,获史学硕士学位。现在复旦大学现代人类学研究中心、生命科学学院遗传学研究所、遗传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从事体质人类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人类骨骼体质测量学和现代民族人类学研究,以及古代人类DNA多态性研究等。发表论文 10余篇。
      
       张帆 1978年3月出生于河南开封,祖籍江苏南京。2000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遗传学和遗传工程系遗传学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2000年至今在复旦大学现代人类学研究中心、
       生命科学学院遗传学研究所、遗传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攻读人类生物学博士学位。主要的研究方向为古代人类DNA多态性研究和现代分子人类学研究。发表论文 10余篇。
      
      
      

书摘


       目 录
      
       序言
      
       学者鉴评
      
       前言
      
       第一部分 青海大通上孙家寨古墓地人骨的研究
      
       一 前言
      
       二 材料和方法
      
       (一) 人骨材料
      
       (二) 性别年龄鉴定资料
      
       (三) 比较资料
      
       (四) 研究方法
      
       三 比较结果和分析
      
       (一) 墓地人口和性别年龄构成的统计
      
       (二) 头骨形态考察结果
      
       (三) 头骨测量特征变异度的统计学估计
      
       (四) 头骨的种系分析
      
       (五) 身高的测定
      
       (六) 头骨创伤和开颅手术的例证
      
       四 结论和讨论
      
       (一) 性别年龄鉴定及死亡年龄分布
      
       (二) 头骨的形态特征
      
       (三) 头骨测量的种系分析
      
       (四) 身高的测定
      
       (五) 头骨上的创伤
      
       (六) 开颅手术证据的发现
      
       注释
      
       Summary
      
       附录一 青海大通上孙家寨古墓地卡约文化和汉代墓葬头骨测量表(平均值)
      
       附录二 青海大通上孙家寨古墓地卡约文化头骨个体测量表(男性组)
      
       附录三 青海大通上孙家寨古墓地卡约文化头骨个体测量表(女性组)
      
       附录四 青海大通上孙家寨古墓地汉代头骨个体测量表(男性组)
      
       附录五 青海大通上孙家寨古墓地汉代头骨个体测量表(女性组)
      
       附录六 青海大通上孙家寨古墓地头骨图像
      
       第二部分 甘肃玉门火烧沟古墓地人骨的研究
      
       一 前言
      
       二 人口数和性别年龄构成的统计
      
       三 人口死亡和生命表
      
       四 形态观察
      
       五 颅、面形态类型
      
       六 头骨测量特征变异度的估计
      
       七 头骨的种系分析
      
       (一) 与现代主要人种支干的比较
      
       (二) 与亚洲蒙古人种地区类型的比较
      
       (三) 与古代和近代蒙古人种头骨组的比较
      
       (四) 头骨测量平均值比较
      
       八 主要结果和讨论
      
       注释
      
       Summary
      
       附录一 甘肃玉门火烧沟古墓地头骨测量说明
      
       附录二 甘肃玉门火烧沟古墓地头骨测量表
      
       附录三 甘肃玉门火烧沟古墓地头骨个体测量表(男性组)
      
       附录四 甘肃玉门火烧沟古墓地头骨个体测量表(女性组)
      
       附录五 甘肃玉门火烧沟古墓地头骨图像
      
      

书评       

   

地址:上海市国权路579号
邮编:200433
电话:021-65642854(社办)
传真:021-65104812

 
 

版权所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2024年若有问题请与我们 (webmaster@fudanpress.com) 联系! 沪ICP备050159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