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南怀瑾 |证严上人

分类浏览



日本的民法解释学
作者:
段匡 著
定价:
25.00元
页数:
400页
ISBN:
ISBN7-309-04380-4/D.274
字数:
388千字
开本:
32 开
装帧:
平装
出版日期:
2005年3月       
本类其他相关图书

内容提要


       本书从日本民法学说史的视角,分四个阶段对日本的民法解释学作了系统的历史观照,在此基础上对在日本民法解释学的发展史上有过重要影响的学者本弘严太郎、我妻荣、来栖三郎、川岛武宜、加藤一郎、星野英一以及平并宜雄等提倡的观点、学派的形成、展开作了论述。论述中,着重于分析这些观点的社会背景,它们对于日本司法产生的影响和互动的关系;与外国法的继受关系,以及在各个学派观点之间的继承和批判。书中还就日本明治维新以来社会背景变迁下形成的民法解释学的特征与德国法学方法论作了比较分析。书末对我国民法解释学的展开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作者简介


      
       段匡,复旦大学法学院教授。1986-1996年在日本自费留学。东京都立大学基础法学专业法学硕士,并修完博士课程。1996年5月,就职于复旦大学至今。在中国和日本,发表民法、环境法学术论文数十篇。
      

书摘


       目 次
      
       第一章 法典编纂
       一、 立法准备期
       二、 法典论战
      
       第二章 民法典的注释时期
      
       第三章 德意志法学盛行期
      
       第四章 民法学反省期
       一、 促使日本民法学变迁的社会背景
       二、 末弘严太郎创始的民法学转变
       三、 我妻荣确立的民法学综合方法论
       四、 民法学实体论研究的新展开
       五、 对日耳曼法理的研究
       六、 有关资本主义制度与私法的研究
       七、 面对社会现实问题展开的民法学
       八、 小结
      
       第五章 民法学再建期
       一、 法学的三大论争
       二、 民法方法论和解释论的新发展
      
       第六章 末弘严太郎的市民法学
       一、 末弘严太郎的法学思想
       二、 末弘严太郎的法律解释论
       三、 末弘严太郎法解释论中的法源论
       四、 有关末弘严太郎的实用法学观
       五、 末弘严太郎的判例研究
       六、 末弘严太郎民法解释论的总结
      
       第七章 我妻荣的民法学
       一、 我妻荣民法学诞生的历史背景
       二、 我妻荣民法解释学的方法论
       三、 我妻荣的民法解释论与反制定法的解释
       四、 我妻荣民法解释论观点的整理
       五、 我妻荣民法解释论在日本民法学中的地位
       六、 我妻荣民法解释论的展开
      
       第八章 来栖三郎的“拟制”法解释论
       一、 成为法解释论争导火线的来栖三郎理论
       二、 作为价值判断的法解释
       三、 法解释中制定法的意义
       四、 来栖三郎法解释论的意义
      
       第九章 川岛武宜提倡的科学实用法学
       一、 川岛武宜民法学以及法律学形成的轨迹
       二、 工学般的“作为科学的法律学”
       三、 预测裁判的市民实用法学
       四、 川岛武宜判例研究理论的特点
       五、 法律学与法社会学连接点的研究———法的推论
       六、川岛武宜法学在日本民法解释学中的地位和影响
      
       第十章 利益衡量论以及对它的批判
       一、 利益衡量的成立及其背景
       二、 加藤一郎的利益衡量论
       三、 星野英一的利益考量论
       四、 加藤一郎与星野英一观点的异同
       五、 不动产物权变动中的利益衡量论
       六、 日本民法界对利益衡量论的反应
       七、 现实中利益衡量论运用的局限性
       八、 小结
      
       第十一章 现今的日本民法解释学
       一、平井宜雄对战后法解释论特别是利益衡量论的批判
       二、 平井宜雄对利益衡量论的非合理性进行的批判
       三、 平井宜雄的方法论
       四、 平井宜雄理论形成的反响
       五、 现今日本民法解释学的主要倾向
      
       第十二章 日本民法解释学的启示
       一、 日本各派民法解释学观点的回顾
       二、 日本民法解释学的若干争论焦点
       三、 实务中的民法解释
       四、 德国法学方法论与日本民法解释学的对比
       五、 日本民法解释学的历史背景
      
       代结束语: 我国民法解释学的展开
      
       参考文献
       后记

书评       

   

地址:上海市国权路579号
邮编:200433
电话:021-65642854(社办)
传真:021-65104812

 
 

版权所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2024年若有问题请与我们 (webmaster@fudanpress.com) 联系! 沪ICP备050159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