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南怀瑾 |证严上人

分类浏览



生理学
作者:
姚泰 主编
定价:
68.00元
页数:
604页
ISBN:
ISBN7-309-04334-0/R.881
字数:
918千字
开本:
16 开
装帧:
平装
出版日期:
2005年2月       
本类其他相关图书

内容提要


       生理学是生物科学的一个分支,是以机体的基本生命活动、各个组成部分的功能以及功能表现的物理和化学本质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科学。对于医学生来说,生理学课程是一门十分重要的基础学科课程。医学生必须在学习和掌握生理学知识的基础上,才能进一步学习生理学、药理学和临床医学。这本教材的对象主要是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的医学生。教材的内容在一般五年制教材的基础上有所加深,并增加了一些比较新的知识。全书分绪论、细胞的基本功能、血液、血液循环、呼吸、消化和吸收、能量代谢和体温、尿的生成和排出感觉器官的功能、神经系统的功能、内分泌和生殖共12章,总的篇幅比一般五年制教材增加约1/3。各章的内容都是从细胞和分子以及器官的水平上叙述机体的各种功能,使学生能了解构成人体各个系统的器官则细胞的正常活动过程,各个器官、细胞的功能表现的内部机制,特别是不同细胞、器官、系统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并理解人体作为一个整体,其各部分的功能活动是互相协调、互相制约,从而能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保持各种生理过程的稳态。本书除了介绍生理学的知识外,还对有些重要的或典型的生理学知识的实验构思和技术方法作一定的介绍,目的是使学生不仅能知道生理学知识的具体内容,而且能知道生理学知识是怎样得来的,学习和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性思维的能力。
      
      

作者简介


      
       编 者
      
       姚 泰(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
       吴博威(山西医科大学)
      
       罗自强(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
       徐有秋(上海第二医科大学)
       袁文俊(第二军医大学)
      
       於 峻(美国路易维尔大学)
       朱文玉(北京大学医学部)
      
       樊小力(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
       朱大年(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
       王卫国(天津医科大学)
      
      
       姚泰,男,1938年生。现任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生理学教授。1959年毕业于上海第一医学院医疗系,随即考取同校生理学研究生,于 1962年毕业。毕业后留校任教。1979~1981年在瑞典哥德堡大学生理学系福尔柯夫实验室做访问学者。回国后历任上海第一医学院生理学教研室副主任和主任、基础医学部副主任和主任。1986年晋升生理学教授,并被批准为博士生导师。1988年被任命为上海医科大学副校长兼研究生院院长。1994~2000年任上海医科大学校长。多年来,从事生理学教学和科研工作,主要研究领域是自主神经系统对心血管和肾脏活动的调节。在西藏工作期间,从事对高海拔地区世居和移居入群生理指标的调查研究。近20年来,从事的研究课题包括针刺和刺激躯体神经对心血管及肾脏活动的调整作用,脑内渗透压感受器与交感神经及肾脏活动的关系,血管升压素在心血管活动调节和水、盐平衡中的作用,高血压和心肌梗死引起的心肌重构,甾体激素对神经系统的影响等。科研成果曾获得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卫生部医药卫生科技进步奖、中国高校科技奖和光华科技基金奖。1982年以来,参加了全国高等医学院校规划教材《生理学》第二、三、四版的编写工作,并担任第五版(2000年)、第六版(2003年)的主编和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规划教材《生理学》(200年)的主编。还参加了徐丰彦、张镜如主编的大型参考书《人体生理学》第二版的编写工作,并担任第三版( 2001年)的主编。1997年,瑞典哥德堡大学授予姚泰荣誉博士学位。目前担任中国生理学会理事会理事长、《生理学报》编委会主编、医学神经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等职。

书摘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一、 生理学的任务
       二、 生理学研究的不同水平
      
       第二节 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三节 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
       一、 神经调节
       二、 体液调节
       三、 自身调节
      
       第四节 体内的控制系统
       一、 非自动控制系统
       二、 反馈控制系统
       三、 前馈控制系统
      
       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
      
       第一节 细胞膜的结构和物质转运功能
       一、 膜的化学组成和分子结构
       二、 物质的跨膜转运
      
       第二节 细胞的信号转导
       一、 G蛋白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二、 酶联型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三、 离子通道型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第三节 细胞的电活动
       一、 细胞膜的被动电学特性
       二、 静息电位及其产生机制
       三、 动作电位及其产生机制
       四、 细胞的电活动与离子通道
       五、 组织的兴奋和兴奋性
      
       第四节 肌细胞的收缩
       一、 横纹肌
       二、 平滑肌
      
       第三章 血液
      
       第一节 概述
       一、 血液的组成
       二、 血量
       三、 血液的理化特性
       四、 血液在维持机体内环境稳态中的作用
      
       第二节 血细胞生理
       一、 血细胞生成的过程和造血微环境
       二、 红细胞生理
       三、 白细胞生理
       四、 血小板生理
      
       第三节 生理性止血
       一、 生理性止血的基本过程
       二、 血液凝固
       三、 止血栓的溶解
      
       第四节 血型和输血原则
       一、 血型与红细胞凝集
       二、 红细胞血型
       三、 输血的原则
      
       第四章 血液循环
      
       第一节 心脏的生物电活动
       一、 心肌细胞的电活动
       二、 心肌的电生理学特性
       三、 体表心电图
      
       第二节 心脏的泵血功能
       一、 心肌收缩的特点
       二、 心脏的泵血过程和机制
       三、 心脏泵血功能的评价
       四、 心泵功能的储备
       五、 心泵功能的调节
      
       第三节 血管生理
       一、 各类血管的结构和功能特点
       二、 血流动力学
       三、 动脉血压和动脉脉搏
       四、 静脉血压和静脉回心血量
       五、 微循环
       六、 组织液的生成
       七、 淋巴液的生成和回流
      
       第四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一、 神经调节
       二、 体液调节
       三、 自身调节
       四、 动脉血压的短期调节和长期调节
      
       第五节 血量的调节
       一、 机体对血量的调节
       二、 失血时的生理反应
      
       第六节 器官循环
       一、 冠脉循环
       二、 肺循环
       三、 脑循环
       四、 胎儿血液循环
      
       第五章 呼吸
      
       第一节 肺通气
       一、 气体的物理特性
       二、 呼吸器官的结构与功能
       三、 肺通气的动力
       四、 肺容积
       五、 肺通气量
      
       第二节 呼吸力学
       一、 动力与阻力的关系
       二、 静态阻力
       三、 动态阻力
       四、 肺表面活性物质对肺泡表面张力的影响
      
       第三节 肺换气
       一、 气体交换
       二、 肺内气体扩散
       三、 肺泡通气量和肺血流量的匹配
      
       第四节 气体运输
       一、 氧在血液中的运输
       二、 二氧化碳的运输
      
       第五节 呼吸运动的调节
       一、 节律性呼吸活动的起源
       二、 呼吸活动的化学反射性调节
       三、 呼吸活动的神经反射调节
      
       第六节 特殊环境中的呼吸活动
       一、 机体处于高海拔环境时的呼吸活动
       二、 机体处于高压(潜水)环境时的呼吸活动
       三、 失重环境中的呼吸活动
      
       第六章 消化和吸收
      
       第一节 概述
       一、 消化道平滑肌的特性
       二、 消化腺分泌活动的特性
       三、 胃肠的神经支配
       四、 消化道的内分泌功能
      
       第二节 口腔内消化
       一、 唾液及其作用
       二、 咀嚼
       三、 吞咽
      
       第三节 胃内消化
       一、 胃的分泌
       二、 胃的运动
      
       第四节 小肠内消化
       一、 胰液的分泌
       二、 胆汁的分泌和排出
       三、 小肠液的分泌
       四、 小肠的运动
      
       第五节 大肠内消化
       一、 大肠液的分泌
       二、 大肠的运动和排便
      
       第六节 吸收
       一、 小肠吸收功能的结构基础
       二、 小肠吸收的机制和途径
       三、 小肠内主要营养物质的吸收
      
       第七章 能量代谢和体温
      
       第一节 能量代谢
       一、 机体能量的来源和去路
       二、 能量代谢率的测定
       三、 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
       四、 基础代谢与基础代谢率
       五、 能量平衡的调节
      
       第二节 体温
       一、 表层体温和深部体温
       二、 体温的生理波动
       三、 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
       四、 体温调节
      
       第八章 尿的生成和排出
      
       第一节 肾脏的功能解剖
       一、 肾单位和集合管
       二、 近球小体
       三、 肾脏的血管分布
       四、 肾脏的神经支配
      
       第二节 肾小球的滤过功能
       一、 滤过膜的构成和功能
       二、 肾小球滤过率
      
       第三节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物质转运功能
       一、 肾小管和集合管中物质转运的方式
       二、 肾小管和集合管中各种物质的转运
      
       第四节 尿液的稀释和浓缩
       一、 髓袢对小管液中水和溶质的重吸收
       二、 肾髓质渗透浓度梯度的形成
       三、 尿液的浓缩
       四、 尿液的稀释
      
       第五节 肾清除率
       一、 肾清除率的定义
       二、 用测定肾清除率的方法推算肾小球滤过率和肾血浆流量
       三、 用肾清除率比值推测肾小管对不同物质的处理情况
       四、 自由水清除率
      
       第六节 尿生成的调节
       一、 肾内自身调节
       二、 肾脏功能的神经调节
       三、 肾脏功能的体液调节
      
       第七节 尿的排放
       一、 膀胱的充盈
       二、 膀胱的排空
      
       第九章 感觉器官的功能
      
       第一节 感受器及其一般生理特性
       一、 感受器、感觉器官的定义和分类
       二、 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
      
       第二节 眼的视觉功能
       一、 眼的折光系统及其调节
       二、 眼的感光换能系统
       三、 视网膜中的信息处理
       四、 与视觉有关的若干生理现象
      
       第三节 耳的听觉功能
       一、 听觉的一般特性
       二、 外耳和中耳的功能
       三、 内耳(耳蜗)的功能
       四、 听神经动作电位
       五、 听神经编码及声音分析
      
       第四节 前庭器官的功能
       一、 前庭器官的感受装置和适宜刺激
       二、 前庭反应
      
       第五节 其他感受器的功能
       一、 嗅觉感受器和嗅觉的一般性质
       二、 味觉感受器和味觉的一般性质
       三、 皮肤感觉感受器的功能
      
       第十章 神经系统的功能
      
       第一节 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及其功能
       一、 神经元
       二、 神经胶质细胞
      
       第二节 神经系统功能活动的基本原理
       一、 突触传递
       二、 神经递质和受体
       三、 反射活动的基本规律
      
       第三节 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
       一、 躯体感觉的中枢分析
       二、 内脏感觉的中枢分析
       三、 特殊感觉的中枢分析
      
       第四节 神经系统对姿势和运动的调节
       一、 运动传出的最后公路
       二、 姿势的中枢调节
       三、 躯体运动的中枢调节
      
       第五节 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本能行为和情绪的调节
       一、 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
       二、 内脏活动的中枢调节
       三、 本能行为和情绪的神经调节
      
       第六节 觉醒、睡眠与脑电活动
       一、 脑电活动
       二、 觉醒与睡眠
      
       第七节 脑的高级功能
       一、 学习与记忆
       二、 语言和其他认知功能
      
       第八节 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的相互关系
       一、 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的相互作用
       二、 神经系统与免疫系统的相互影响
       三、 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的相互关系
      
       第十一章 内分泌
      
       第一节 概述
       一、 内分泌系统与激素
       二、 激素的化学性质
       三、 激素作用的细胞机制
       四、 激素作用的特征
       五、 激素分泌的调节
      
       第二节 下丘脑和垂体的内分泌
       一、 下丘脑的内分泌功能
       二、 腺垂体的内分泌
       三、 神经垂体的内分泌
      
       第三节 甲状腺的内分泌
       一、 甲状腺激素
       二、 甲状腺激素的作用
       三、 甲状腺功能的调节
      
       第四节 甲状旁腺、C细胞的内分泌与胆钙化醇
       一、 甲状旁腺的内分泌
       二、 维生素D
       三、 甲状腺C细胞的内分泌
      
       第五节 胰腺的内分泌
       一、 胰岛素
       二、 胰高血糖素
       三、 胰岛分泌的其他激素
      
       第六节 肾上腺的内分泌
       一、 肾上腺髓质激素
       二、 肾上腺皮质激素
       三、 肾上腺雄激素
       四、 肾上腺髓质素
       第七节 功能器官的内分泌及激素
       一、 松果体的内分泌
       二、 功能器官的内分泌
       三、 组织激素
      
       第十二章 生殖
      
       第一节 男性生殖功能
       一、 睾丸的生精功能
       二、 睾丸的内分泌
       三、 睾丸功能的调节
       四、 男子的性反应与性行为特征
      
       第二节 女性生殖功能
       一、 卵巢的生卵活动
       二、 卵巢的内分泌功能
       三、 卵巢功能的调节
       四、 子宫周期
       五、 女子的性反应与性行为特征
       六、 妊娠、分娩与授乳
      
       索引

书评       

   

地址:上海市国权路579号
邮编:200433
电话:021-65642854(社办)
传真:021-65104812

 
 

版权所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2024年若有问题请与我们 (webmaster@fudanpress.com) 联系! 沪ICP备050159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