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南怀瑾 |证严上人

分类浏览



新产业区演进的经济分析
作者:
周维颖 著
定价:
22.00元
页数:
387页
ISBN:
ISBN7-309-04291-3/F.946
字数:
286千字
开本:
32 开
装帧:
平装
出版日期:
2004年12月       
本类其他相关图书

内容提要


       本书引入经济生物学的理念,结合并借鉴新兴古典经济学在专业化分工方面的新发展,将那些成功的高新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传统产业聚集区等看作是新产业区演进中的初级形态,进一步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客观存在的数目和种类繁多的特殊经济区和以浙江、温州等地为典型的民营企业聚集区纳入经济学理论研究的范畴,从原性专业化、创新型企业网络和聚集经济空间三个方面构建了一个关于”新产业区演进”的经济分析框架,同时探讨了相关的政策涵义。
      

作者简介

书摘


       目录
      
       1 导论
       1.1 研究对象和研究的动因
       1.1.1 问题的提出
       1.1.2 研究的对象
       1.1.3 研究的动因
      
       1.2 写作背景与研究的现状
       1.2.1 工写作背景
       1.2. 2 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思路与主要创新
       1. 3.1 研究的思路
       l· 3.2 主要创新
      
       2 从分工及其演进角度研究新产业区
      
       2.l 概念重新界定和几个理论假设
       2.1.1 “新产业区”概念的重新界定
       2.1.2 几个重要的理论假设
      
       2.2新兴古典经济理论的空间应用
       2.2.l 基于分工演进的新兴古典理论
       2.2.2 新兴古典理论在空间的引申
       2.2.3 对新兴古典空间经济理论的一个补充
      
       2.3 专业分工视角的新产业区演进
       2.3.l 分工和专业化的概念
       2. 3.2 关于新产业区演进机制的争论
       2 3.3 专业化分工的形成与新产业区的演进
       2.3.4 新产业区演进中专业化分工的自增强机来
      
       3 新产业区演进的一个经济分析框架
      
       3.1弹性专业化与新产业区的演进
       3.1.1 刚性与弹性两种生产方式的比较分析
       3.1.2 新产业区弹性专业化模式的演进
      
       3.2 企业创新网络与新产业区的演进
       3.2. 1 创新的涵义及创新模式的演进
       3.2.2 企业创新是新产业区演进的动力
       3.2.3 新产业区企业竞争合作的创新网络模型
      
       3.3 聚集经济空间与新产业区的演进
       3.3.1 新产业区的聚集经济
       3.3.2 新产业区的经济空间
       3.3.3 新产业区的空间演进
      
       3.4 进一步分析及一个简单归纳
       3.4.l 新产业区的企业衍生
       3.4. 2 新创和衍生企业的孵化
       3.4.3 新产业区的演进趋势
       3.4.4 一个简单的理论归纳
      
       4 新产业区的系统性分析与治理结构
      
       4.l 创业投资者与创新型企业群
       4.l.1 创业投资概述
       4.l.2 创新型企业概述
       4.l.3 创业投资者与创新型企业家的关系
      
       4.2 新产业区产品研发模式的演进
       4. 2. 1 产品研发模式组织结构的演进
       4. 2.2 新产业区模式信息机制效率的比较
       4.2.3 新产业区模式下创新过程的演进性
      
       4.3 创业资本协调下的治理机制
       4.3.1 VC锦标赛式博弈(VC-Tournament Game)的结构
       4. 3.2 新产业区模式的制度收益和成本分析
      
       5 中国的新产业区演进现象分析
      
       5.l 历史辩证地认识新产业区
       5. 1.l 新产业区理论的扩大应用
       5.l.2 中国的新产业区演进现象
      
       5.2 浙江等地的新产业区演进
       5.2.1 浙江等地的新产业区演进现象
       5.2. 2 大唐袜业区:浙江新产业区演进的一个案例分析
       5.2. 3 温州模式:一个新产业区演进的真实故事
      
       5.3 中国的各种“特殊经济区"
       5.3.l 中国“特殊经济区”的主要类型
       5.3.2 中国“特殊经济区”的发展历程
       5.3.3 以高新区为例的进一步分析
       5.3.4 从新产业区演进角度分析高新区发展中的问题
       5.3.5 新产业区演进的案例分析
      
       5.4 对上海等地特殊经济区的实证考察
       5.4. 1 上海各种类型特殊经济区的发展
       5.4.2 上海发展特殊经济区的有效做法
       5.4. 3 上海各类特殊经济区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5.4. 4 从新产业区演进角度对上海等地特殊经济区的分析
      
       6 内容回顾、政策涵义及哲学思考
      
       6.l 主要内容回顾及问题总结
       6.1.l 全书写作思路和分析逻辑的简要概括与总结
       6. 1.2 新产业区演进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
       6.l.3 浙江温州的地区经济发展模式是新产业区演进的代表
       6.1.4 中国大多数特殊经济区的发展尚处于新产业区演进的萌芽状态
      
       6. 2 新产业区演进的政策涵义
       6. 2.l 改革土地制度、规范政府行为、调动民间积极性是新产业区演进的关键
       6. 2.2 包容自发制度创新、有利于企业创新的环境是新产业区演进的根本保证
       6. 2.3 新产业区演进所喻示的“集群战略”应成为产业政策的重点之—
       6. 2. 4 传统产业的地方生产体系和企业集群是新产业区演进的重要形式
       6. 2. 5 新产业区可以成为政府促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重要战略手段
      
       6.3 后续研究和一点哲学思考
       6. 3.l 新产业区演进的后续研究
       6.3.2 新产业区演进的一点哲学思考
      
       附录1 传统产业区和产业聚集理论综述
       附录2 新产业区相关理论及其主要学术流派综述
       附录3 企业合作创新网络模型的数学描述
       附录4 中国开发区十年(1984——1995)大事记
       附录5 中国各种国家级特殊经济区一览
       附录6 中国开发区优惠政策一览表
       附录7 上海市工业综合开发区每亩土地开发成本测算表
      
       参考文献
       后记

书评       

   

地址:上海市国权路579号
邮编:200433
电话:021-65642854(社办)
传真:021-65104812

 
 

版权所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2025年若有问题请与我们 (webmaster@fudanpress.com) 联系! 沪ICP备050159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