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南怀瑾 |证严上人

分类浏览



证据法学
作者:
陈卫东 谢佑平 主编
定价:
35.00元
页数:
404页
ISBN:
ISBN7-309-04282-4/D.270
字数:
414千字
开本:
小16 开
装帧:
平装
出版日期:
2005年1月       
本类其他相关图书

内容提要


      
       本书共分为四编二十二章。第一编为绪论,主要概述了证据法学的学科体系、证据法学的理论基础以及证据法律制度的历史发展。第二编为证据论,主要介绍了证据的基础性知识,包括证据的概念、特征、功能、意义、证据能力和证明力,以及证据规则的体系和内容,并按照法定的证据分类形式,对当事人陈述、证人证言、物证、书证、勘验笔录、鉴定结论、视听资料等各种类型证据的特征及其运用规则作了介绍。第三编为证明论,主要介绍了证明制度、司法认知与推定、证明对象、证明责任、证明标准等基本理论与制度。第四编为应用论,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对取证制度、举证制度、质证制度、认证制度进行了系统阐述。本书整合了我国主要法学院、系在证据法学领域优秀中青年教师的最新教学和科研成果,具有知识精准、内容前沿、信息丰富、结构合理、逻辑严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等特点。
      

作者简介


       主 编
      
       陈卫东 谢佑平
      
       撰稿人(以撰写章节先后为序)
      
       陈卫东 万 毅 谢佑平
       易延友 李建明 洪 浩
       高一飞 徐美君 刘计划
       张素莲 吴宏耀 张泽涛
       魏晓娜
      
       陈卫东,男,山东蓬莱人,法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诉讼制度与司法改革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人民大学律师业务研究所所长。兼任中国法学会诉讼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刑事诉讼专业委员会第一副主任、北京市诉讼法学会副会长,河北省人大常委会、深圳市人民检察院、北京市公安局、北京市第二人民检察分院、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检察院、西城区人民检察院、海淀区人民检察院、海淀区人民法院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并受聘西南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学院、河北大学、湘潭大学、上海大学、国家检察官学院、北京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兼职教授。1999年被评选为北京市优秀青年法学家,2001年获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在《中国法学》、《法学研究》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00余篇,出版专著8部,主编、参编各类教材、著作50余部。
      
       谢佑平,男,湖南宁乡人,法学博士。复旦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刑事诉讼法专业委员会干事;华东政法学院兼职教授;上海市人民检察院检察官培训中心客座教授;浦东新区人民法院、杨浦区人民检察院专家咨询委员;上海市杰出中青年法学家。在《中国法学》、《中外法学》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 100余篇,出版专著 8部,参编教育部、司法部统编教材8部,主编教材6部。教学成果《诉讼法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 1997年获四川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刑事诉讼法教材与教学方法改革》1997年获司法部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刑事诉讼法学》(上、下)2002年获司法部优秀教材一等奖和国家优秀教材二等奖;1999年获全国十大青年法学家提名奖。
      

书摘


       目 录
      
       第一编 绪 论
      
       第一章 证据法学概述
       第一节 证据法学的研究对象
       第二节 证据法学的体系
       第三节 证据法学的研究方法
       第四节 证据法学与邻近部门法学的关系
      
       第二章 证据法学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证据法学理论基础概述
       第二节 证据法学的认识论基础
       第三节 证据法学的价值论基础
      
       第三章 证据制度的历史发展
       第一节 神示证据制度
       第二节 法定证据制度
       第三节 自由心证制度
       第四节 我国的实事求是证据制度
      
       第二编 证 据 论
      
       第四章 证据概述
       第一节 证据的概念
       第二节 证据的属性
       第三节 证据的可采性
      
       第五章 证据规则
       第一节 证据规则概述
       第二节 证据规则的历史发展
       第三节 当代英美法系证据规则的体系与主要内容
       第四节 两大法系证据规则的比较
      
       第六章 证据的分类
       第一节 证据分类概述
       第二节 国外的证据分类
       第三节 我国的证据分类
      
       第七章 当事人陈述
       第一节 当事人陈述的概念、特点和意义
       第二节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与辩解
       第三节 被害人陈述
       第四节 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当事人的陈述
      
       第八章 证人证言
       第一节 证人证言的概念和特征
       第二节 证人的能力
       第三节 证人的权利和义务
      
       第九章 物证
       第一节 物证的概念和特征
       第二节 常见物证的种类
      
       第十章 书证
       第一节 书证的概念和特征
       第二节 书证的分类
      
       第十一章 勘验笔录
       第一节 勘验笔录的概念和特征
       第二节 勘验笔录的种类
       第三节 勘验笔录的制作
      
       第十二章 鉴定结论
       第一节 鉴定结论的概念和特点
       第二节 鉴定人
       第三节 鉴定结论的形成
      
       第十三章 视听资料
       第一节 视听资料的概念与特征
       第二节 视听资料的种类
      
       第三编 证 明 论
      
       第十四章 证明制度概述
       第一节 证明的概念
       第二节 证明制度的历史
       第三节 证明制度的构成
       第四节 证明的分类
      
       第十五章 推定与司法认知
       第一节 推定
       第二节 司法认知
      
       第十六章 证明对象
       第一节 证明对象概述
       第二节 证明对象的范围
       第三节 毋庸证明的对象
      
       第十七章 证明责任
       第一节 证明责任概论
       第二节 刑事诉讼中的证明责任
       第三节 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中的证明责任
      
       第十八章 证明标准
       第一节 证明标准的概念和意义
       第二节 我国诉讼中的证明标准
      
       第四编 应 用 论
      
       第十九章 取证
       第一节 取证概述
       第二节 取证主体
       第三节 司法机关取证的原则和基本要求
       第四节 证据的保金
      
       第二十章 举证
       第一节 诉讼原则与举证
       第二节 举证责任与举证活动
      
       第二十一章 质证
       第一节 质证概述
       第二节 质证的基本模式
       第三节 我国的质证制度
      
       第二十二章 认证制度
       第一节 认证概述
       第二节 认证的标准
       第三节 认证的方法
      

书评       

   

地址:上海市国权路579号
邮编:200433
电话:021-65642854(社办)
传真:021-65104812

 
 

版权所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2024年若有问题请与我们 (webmaster@fudanpress.com) 联系! 沪ICP备050159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