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南怀瑾 |证严上人

分类浏览



清初扬州文化
作者:
[美]梅尔清 著
定价:
20.00元
页数:
250页
ISBN:
ISBN7-309-04261-1/K.137
字数:
222千字
开本:
32 开
装帧:
平装
出版日期:
2004年12月       
本类其他相关图书

内容提要

《清初扬州文化》这本富有创意的著作是学人研究晚期中国王朝的重要参考书.梅尔清将精美的赞助活动与文人精英的文学创作结合在一起,两者相得益彰,使得本书尤其富有价值与特色;置于时代背
       景探知和展示复杂的文化影响,亦是她著作的精到之处。
       ——美国多伦多大学布鲁克·蒂莫西(Timothy Brook)教授的评论
      
       本书依据史料,以清初扬州地方文化为主题,从文人、文学和名胜之间的联系入手,叙述了明清鼎革之际江南士大夫群体的复杂经历,以及文人社会网络在遭受创伤之后的重建过程。围绕红桥、文选楼、平山堂和天宁寺等扬州名胜,书中细致入微地展示了王士祯、邓汉仪等代表性人物触景生情、借古喻今的文学创作活动,并对地方名胜的文化内涵和数量众多的文人作品展开了论述。
       本书不仅兼跨地方史、文化史和社会史话研究领域,而且其讨论的时间段在于“扬州十日”至康乾盛世之间,把握了学术界以往较少关注的特殊时期课题,因此是近年来海外学者讨论清初地方文化的一项富有创意的新成果。
      

作者简介


       梅尔清(Tobie Meyer-Fong),1989年毕业于耶鲁大学,获学士学位;1998年获斯坦福大学博士学位。现为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副教授。曾在南京大学历史系做高级进修生,在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和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做访问学者。近期在《哈佛亚洲研究》等刊物发表《包装我们这一代人:清初的文选、朋友网络及政治融合》、《1600年至今的扬州遗址考察》等论文。目前正在研究关于太平天国运动后的历史记忆与纪念等项目和课题。

书摘


       总 序
      
       纂修清史是我国新世纪标志性的文化工程,它包括3000余万字的清史主体工程及文献、档案整理和编译工作。广大史学工作者正以高度的民族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努力做好清史编纂工作,科学总结历史经验,继承和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
       世界各国从分散发展到趋于一体,大抵从15、16世纪开始,直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形成了资本主义的世界市场和世界体系。清朝从1644年到1912年共延续了268年,这是世界历史发生深刻变化的重要的转折时期。在这个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清王朝却依然以“天朝大国”自居,闭关自守,使封建社会的中国越来越落后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洋枪洋炮面前不堪一击;西方列强用大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使之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在18世纪世界历史的大变局中,康乾盛世不过是中国封建社会“落日的辉煌”,而到19世纪中叶鸦片战争后,清朝日益衰颓,已奏起了“落日的挽歌”。因此,研究清史,确定它的基本内容,以及确定研究它的基本理论、原则和方法时,不能脱离清王朝社会发展过程中世界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的广阔的社会历史背景。
       在编纂清史时要有世界眼光,这已是广大史学工作者的共识。不仅要把清史放到世界历史的范畴中去分析、研究和评价,既要着眼中国历史的发展,又要联系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而且还要放眼世界,博采众长,搜集和积累世界各国人士关于清代中国的大量记载,汲取外国清史研究的有益成果,为我所用。正是从这一基本认识出发,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决定编辑出版“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编译丛刊”(以下简称“编译丛刊”)。
       清朝建立之初,与世界各国曾保持着一定程度上的接触。后来中国的大门一度被关闭而后又被强行打开,这期间,外国的传教士、商人、外交官、军队、探险家、科学考察队蜂拥进入中国,东方古国的
       一切都使他们感到新奇。基于种种不同的目的,他们记录下在华的所见所闻。这些记录数量浩瀚,积存在世界各国的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或私人手中,成为了解清代近三个世纪历史的珍贵资料。由 于西方人士观察、思考和写作习惯与中国人不同,他们的记录比较具体、比较广泛、比较注重社会的各个阶层各个方面,因而补充了中国史料记载的不足。“编译丛刊”将从中选取若干重要资料译介给国内 的读者;对早年问世的具有开拓性、奠基性价值,但不为中国学术界所熟知的作品,我们也将同样给予关注;此外,对反映当代国外清史研究新的学术思潮、前沿问题、热点问题和重要成果的学术专著,“编译丛刊”也将及时地介绍给中国学术界。
       从中国史学的历史与现实出发,有选择地介绍国外新史学的一些理论与方法是必要的,如西方历史学家提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历史学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了”,主要是强调扩大历史学家的视
       野,拓宽历史研究的选题;又如提倡“自下而上看的历史学”,努力将社会精英的历史变成社会大众的历史,将千百年来隐藏在历史幕后的社会大众推上历史的前台。此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历史研究整体化趋势的推动下,出现了一系列历史学分支学科,如社会史、人口史、民俗史、新经济史、新政治史、心理史、社会生态史、环境史、妇女史、城市史、家庭史等等,对于纂修清史有一定的借鉴作用,这些都将在“编译丛刊”的作品中有所体现。
       人类的文明史就是一部不同文明间不断交流和融合的历史。任何国家的文化都必须通过与异质文化的对话和交流获得营养,从而不断发展壮大。纂修清史必须排除闭关自守的文化排外主义的干扰,破除中西对立的僵化思维方式,以开放的胸襟、兼容的态度和科学的精神对待国外清史研究的一切成果,因为它们既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愿“编译丛刊”在新世纪中外交流的广阔背景下,作为一座文化的桥梁、友谊的桥梁,为纂修清史做出更多的贡献。
       于 沛
       2004年5月
      
       目 录
      
       中文版序言
      
       英文版致谢
      
       第一章 重建扬州
       想象中的扬州
       扬州的地理位置
       “芜城”扬州
       扬州的恢复(1645—1700)
      
       第二章 红桥: 人物与意义
       景点和感想
       城市及其地位
       与红桥的关联
       王士祯与红桥
       红桥与众人物
       红桥修禊
       再探红桥
      
       第三章 文选楼,纪念碑和杜撰的历史
       文选楼溯源
       “远古遗迹”之楼
       作为诗文主题的文选楼
       文选楼与旌忠寺
       客居在文选楼遗产之中
       聚会: 编者和《文选》
       遗忘: 变换的丰碑
       甄别与占用
      
       第四章 再创造和娱乐———平山堂
       平山堂择址
       对废墟的沉思
       新兴的路线
       1674年的修缮
       汪懋麟: 重建身份认同
       皇帝的馈赠及临幸
      
       第五章 天宁寺的制胜奇观
       扬州的重新定位
       天宁寺往昔
       寺中的待漏馆
       皇帝在“江南”
       天宁寺与南巡(上)
       景点与奇观
       天宁寺与南巡(下)
       尾声
      
       征引文献
      
       索引
      
       中译者后记
      

书评       

   

地址:上海市国权路579号
邮编:200433
电话:021-65642854(社办)
传真:021-65104812

 
 

版权所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2024年若有问题请与我们 (webmaster@fudanpress.com) 联系! 沪ICP备050159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