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南怀瑾 |证严上人

分类浏览



世界现当代史
作者:
金重远 冯玮 李海东 著
定价:
39.00元
页数:
472页
ISBN:
ISBN7-309-03820-7/K.125
字数:
498千字
开本:
小16 开
装帧:
平装
出版日期:
2004年1月       
本类其他相关图书

内容提要


      
       本书对世界现当代史的论述,起自第一次世界大战,迄至川世纪之初。纵贯近百年间战争、和平与发展的世界历史进程,横及政治、经济、国际关系和社会文化等领域。作者在积累执教与研究的心得,并充分地占有中外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遵循尊重史实、内容系统、结构简明的原则,对现当代世界史及其整体性与动态性的特征,作出了严整而生动的阐述。本书广泛吸收近年来海内外学者的新成果,在注重于史实的梳理与论证的同时,也适当进行了学术上的分析与评述。
       本教材供高等院校历史学专业与相关系科教学使用,也可供历史爱好者和史学研究者参考。
      
      
      

作者简介


       金重远,1959年毕业于苏联列宁格勒大学历史系。1985年任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1990年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世界近现代史博士生导师。1991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 1997年被聘为复旦大学首席教授。发表有关于法国近现代史、第二次世界大战史、战后世界史、拉丁美洲独立战争史和中国近代对外关系史等方面论著。
      
       冯玮,1989年赴日本京都大学攻读博士课程。1993年获复旦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为复旦大学历史系副教授。发表有关于日本史、犹太文化史和战后世界史等方面论著。
      
       李海东,2000年获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2000-2002年在复旦大学历史学博士后流动站学习。现为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副教授。发表有关于当代欧美国家外交及美国问题的论著。
      
      

书摘


      
       目 录
      
       第一编 战火连绵的世界
      
       第一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节 矛盾和冲突的交错
       一、欧美列强的扩张
       二、此起彼伏的战争
       三、巴尔干的“导火线”
       第二节 血腥战争的开展
       一、两大集团的对峙
       二、旷日持久的残杀
       三、“协约”战胜“同盟”
       第三节 从战争走向革命
       一、俄国的十月革命
       二、欧洲的革命浪潮
       三、亚非拉人民的反抗
      
       第二章 短暂的和平年代
      
       第一节 社会主义的探索
       一、苏联的建立
       二、现代化的进程
       三、“斯大林模式”
       第二节 资本主义的迷惘
       一、席卷全球的大危机
       二、德国的法西斯专政
       三、罗斯福的“新政”
       四、法国的人民阵线
       第三节 德日意的侵略
       一、日本侵略中国
       二、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
       三、德国的向外扩张
       四、西班牙内战和德意干涉
       五、轴心国的建立
       第四节 维和机制的解体
       一、凡尔赛体系的崩溃
       二、华盛顿体系的瓦解
       三、中立政策的失效
       四、绥靖政策的破产
       五、集体安全的终结
      
       第三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一节 全球大战的展开
       一、轴心国进行“闪电战”
       二、苏联建立“东战线”
       三、德国进攻苏联
       四、美国卷入战争
       第二节 两种力量的搏斗
       一、苏德战场的转折
       二、太平洋上的反攻
       三、非洲战事的起伏
       四、第二战场的开辟
       第三节 光明战胜黑暗
       一、意大利退出战争
       二、第三帝国的崩溃
       三、日本无条件投降
       四、大战的后果和影响
       第四节 战后世界的重塑
       一、战后欧洲的处置
       二、战后远东的安排
       三、联合国的成立
      
       第四章 精神领域的较量
      
       第一节 反动文化的猖獗
       一、意大利法西斯文化
       二、德国法西斯文化
       三、日本军国主义文化
       第二节 进步文化的崛起
       一、反抗暴政的文化
       二、反对战争的文化
       三、追求理想的文化
       第三节 二战中的文化
       一、二战中的文学
       二、二战中的艺术
       三、二战中的电影
       四、二战中的音乐
      
       第二编 冷战阴影下的和平
      
       第五章 冷战格局的形成
      
       第一节 冷战的开始
       一、冷战的根源
       二、冷战爆发的象征
       三、局部冲突的展开
       第二节 冷战的延伸
       一、从“杜鲁门主义”到“第四点计划”
       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
       三、华沙条约组织的形成
       第三节 西方的冷战和东方的热战
       一、柏林危机和德国分裂
       二、朝鲜战争的爆发
      
       第六章 西方资本主义的巩固
      
       第一节 称霸世界的美国
       一、美国“霸主”地位的确立
       二、“新政”的延续
       三、麦卡锡主义———冷战的产物
       第二节 欧洲和日本的衰落与中兴
       一、哀荣犹存的英国
       二、发展起伏的法国
       三、重整旗鼓的联邦德国
       四、东山再起的日本
      
       第七章 东方社会主义的加强
      
       第一节 苏联“斯大林模式”的强化
       一、经济的恢复
       二、集权化政治的盛行
       三、文化艺术领域的专制
       第二节 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
       一、苏联模式在东欧的推行
       二、亚洲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
      
       第八章 民族独立与民族冲突
      
       第一节 民族觉醒和独立浪潮的高涨
       一、亚洲的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运动
       二、非洲反殖民统治浪潮的兴起
       第二节 民族冲突的爆发
       一、印巴分治和分立
       二、阿以冲突的爆发和延续
      
       第九章 美苏“缓和”及国际秩序的变化
      
       第一节 趋向“缓和”的契机
       一、美苏外交战略的调整
       二、两次危机的化解
       第二节 欧洲和日本外交政策的调整
       一、戴高乐对美国霸权的挑战
       二、勃兰特倡导东西欧缓和
       三、日本趋向“多边自主外交”
       第三节 社会主义阵营的分裂
       一、苏南冲突
       二、波兹南事件
       三、匈牙利事件
       四、中苏关系的恶化
       第四节 第三世界力量的壮大
       一、第三世界的兴起
       二、区域组织的建立
      
       第十章 多极化格局中的力量消长
      
       第一节 美苏两霸:体制面临挑战
       一、美国传统体制受到撼动
       二、苏联“斯大林模式”受到冲击
       第二节 欧洲和日本的实力增强
       一、“欧洲联合”的初步实现
       二、西欧传统强国的起伏
       三、日本经济大国地位的确立
       第三节 亚洲发展中国家的崛起
       一、亚洲“四小龙”的腾飞
       二、印度的勃兴
      
       第十一章 冷战格局的终结
      
       第一节 美苏争霸态势的变迁
       一、苏联的“全球攻势战略”
       二、从“尼克松主义”到“星球大战计划”
       三、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
       四、布什的“超越遏制战略”
       第二节 欧洲和日本的“政治”化
       一、欧洲的“三级火箭”
       二、日本的“第三次远航”
       第三节 局部战争的绵延
       一、两伊战争的持续
       二、阿以冲突的再起
       三、印巴矛盾的激化
       第四节 冷战的结束
       一、东欧剧变
       二、两德统一
       三、苏联解体
      
       第十二章 冷战时代的多元文化
      
       第一节 战后哲学的两大思潮
       一、科学主义思潮
       二、人本主义思潮
       第二节 人文科学的嬗变
       一、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兴起与演变
       二、“新史学”的发展及其特征
       第三节 社会科学的进步
       一、多元社会中的社会学理论
       二、“后凯恩斯时代”的西方经济学
      
       第三编 寻求发展的人类
      
       第十三章 转型期国家的发展之路
      
       第一节 曲折发展中的俄罗斯
       一、“休克疗法”
       二、议会与总统之间的角逐
       三、十月事件
       四、车臣危机与1996年总统大选
       五、政府频繁更替及叶利钦辞职
       六、普京治理下的俄罗斯
       第二节 东欧国家的转轨道路
       一、波兰的政局与经济
       二、以渐进方式转轨的匈牙利
       三、捷克的经济改革
       四、阿尔巴尼亚的转轨与难民
       五、南斯拉夫联邦的分裂与内战
      
       第十四章 发展中国家的矛盾与纷争
      
       第一节 朝鲜半岛的和解之路
       一、朝韩双方沟通
       二、美国因素与朝鲜半岛
       第二节 印巴冲突的症结:克什米尔问题
       一、症结的历史渊源
       二、起伏不定的印巴关系
       第三节 海湾战争与制裁中的伊拉克
       一、伊拉克对科威特的武装入侵
       二、多国部队迫使伊拉克撤军
       三、伊拉克摆脱制裁的努力
       第四节 巴勒斯坦与以色列冲突的历史与现状
       一、冲突的历史渊源
       二、冷战结束后的巴以冲突
      
       第十五章 发达国家的问题与探索
      
       第一节 1991年以来美国的内政外交
       一、老布什政府的内政外交及其落选
       二、克林顿政府的变革之路
       三、美国外交:从克林顿主义到布什主义
       第二节 发展演变中的英国
       一、梅杰的当政
       二、布莱尔政府与新英国
       第三节 1991年以来法国的内政外交
       一、社会党领导下的法国
       二、希拉克上台及左右翼共治局面的再现
       第四节 统一后的德国
       一、两德统一及其面临的社会经济问题
       二、德国政治状况的新发展
       三、1998年联邦议院大选及红绿联合政府执政
      
       第五节 冷战后的日本
       一、日本政党政治发展状况
       二、日本经济的持续衰退
       三、追求政治大国地位
      
       第十六章 经济与安全的制度化构建
      
       第一节 亚太经合组织的缘起与发展
       一、亚太经合组织的缘起
       二、亚太经合组织的发展与壮大
       第二节 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与北美自由贸易区
       一、自由贸易协定的签署和自由贸易区的建立
       二、北美自由贸易区的扩展
       第三节 欧共体与欧盟的迅速发展
       一、从欧共体到欧洲联盟
       二、欧盟的扩大
       三、欧洲经济货币联盟与政治联盟的发展
       第四节 北约的扩展及其转变
       一、从北大西洋合作理事会到和平伙伴关系计划
       二、北约扩大的历史进程
       三、北约扩大与俄罗斯
       第五节 从“上海五国”到上海合作组织
       一、从建立到发展的回顾
       二、上海合作组织迅速发展的原因
       第六节 冷战后的东盟
       一、走向扩大与繁荣的东盟
       二、寻求独立发展的东盟
       第七节 非洲统一组织与非洲联盟的建立
       一、非统组织的建立与发展
       二、非洲联盟的建立及展望
       第八节 联合国的调整与改革
       一、联合国机构的改革
       二、联合国的维和行动
      
       第十七章 新世纪人类面临的重要议题
      
       第一节 环境保护
       一、生态环境的破坏
       二、人类保护环境的举措
       第二节 科技与社会发展
       一、科技的发展与经济、社会变革
       二、科技发展与人类面临的危机
       第三节 冷战后恐怖主义的蔓延
       一、恐怖主义的迅猛发展
       二、美国是遭受恐怖袭击的主要目标
       三、冷战后恐怖主义活动的主要特点
      
       主要参考书目
      
       附 录 20世纪大事年表
      
       后 记
      

书评       

   

地址:上海市国权路579号
邮编:200433
电话:021-65642854(社办)
传真:021-65104812

 
 

版权所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2024年若有问题请与我们 (webmaster@fudanpress.com) 联系! 沪ICP备050159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