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南怀瑾 |证严上人

分类浏览



晚明史(1573—1644年)(上卷)(全二册)
作者:
樊树志 著
定价:
60.00元
页数:
1228页
ISBN:
ISBN7-309-03746-4/K.123
字数:
1032千字
开本:
32 开
装帧:
精装
出版日期:
2003年10月       
本类其他相关图书

内容提要


       本书论述的晚明史,起于万历元年(1573年),迄于崇祯十七年(1644年)。今有汤纲、南炳文《明史》和牟复礼(Frederick W. Mote)、崔瑞德(Denis Twitchett)《剑桥中国明代史》,以及司徒琳(Lynn H. Struve)《南明史》和顾诚《南明史》。前两种《明史》是关于整个明代的历史,后两种《南明史》则是关于崇祯十七年以后南明小朝廷的历史,而晚明史的专著付诸阙如。因此,本书的出版具有创新性。
       本书观察晚明史的一个别开生面的视角,在于晚明与世界的联系。16世纪下半叶至17世纪中叶的晚明时期,正处在新航路发现之后的“全球化”起步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国在全球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除了邻近国家传统的朝贡贸易之外,遥远的欧洲国家如葡萄牙、西班牙、荷兰等国以及它们在亚洲与美洲的殖民地,都卷入了与中国的远程贸易,而且都毫无例外地处在贸易逆差之中,占世界产量三分之一甚至更多的白银源源不断地流入中国。另一方面,地理大发现后的“全球化”进程也表现在文化上,其主要标志就是以耶稣会为代表的教会向世界包括中国派出传教士,在传教布道的同时传播文艺复兴以来欧洲的科学与文化。晚明时期进入中国的耶稣会士,通过澳门这个中西交流的窗口,对中国的知识界产生了影响。
       本书演绎晚明史的主要特色,在于充分表现了叙事史学的结构与魅力。晚明中国在经济、文化上融入世界之际,一个固步自封的王朝不仅不可能把握机遇,反而是加剧了自身内在矛盾,特别是朝廷上下都忙于政治派系之争,从万历到崇祯的几十年中几乎没有不争之时。书中以翔实的史料、细致的笔触,再现晚明王朝在内忧与外患的双重压力之下走向灭亡的全过程,并揭示其深刻的教训。作者广泛吸收学术界研究成果,在〖JP3〗关于晚明时期“倭寇”、“市镇”、“新政”、“党争”等一系列问题上提出了独到的见解。
      
      
      

作者简介


       樊树志,1937年生。籍贯辽宁沈阳,出生地浙江湖州。1962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历史系,留校任教,现为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历史学博士后流动站指导委员会委员、历史学科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专攻明清史、中国土地关系史、江南地区史。代表作有《中国封建土地关系发展史》(1988年)、《明清江南市镇探微》(1990年)、《万历传》(1994年)、《崇祯传》(1997年)、《国史概要》(1998年)。
      

书摘

目 录
      
       上卷
      
       导论
       ——“全球化”视野下的晚明
      
       一、 地理大发现后的全球经济与晚明社会
       1. 新航路的发现与葡萄牙人的东来
       2. 以澳门为中心的晚明对外贸易
       3. “倭寇”新论
       ——以“嘉靖大倭寇”为中心
       4. “马尼拉大帆船”与太平洋丝绸之路
       5. 白银源源不断地流入中国
      
       二、 商品经济的高度成长与市镇的蓬勃发展
       1. 关于集市与市镇
       2. 江南市镇的发展与分布格局
       3. 江南丝绸业市镇与丝绸贸易
       4. 江南棉布业市镇与棉布贸易
      
       三、 耶稣会士与早期西学东渐
       ——中国在文化上融入世界
       1. 耶稣会士的东来: 利玛窦的前辈
       2. 利玛窦神父的“本土化”传教活动
       3. 西方科学与文化的传播
       4. “西学东渐”与晚明知识界的反响
       ——瞿太素、徐光启、李之藻、杨廷筠
       5. “西学”与王学、东林、复社
       ——李贽、邹元标、冯应京、冯琦、方以智
      
       第一章 张居正与万历新政
      
       一、 张居正与徐阶、高拱
       二、 顾命大臣内讧: 张居正、冯保与高拱斗法
       三、 “王大臣案”
       ——张、冯权力联盟的强化
       四、 万历新政的展开
       五、 余懋学、傅应祯、刘台与政治逆流
       六、 围绕张居正“夺情”的政治风波
       七、 新政的深化: 财政经济改革(上)
       八、 新政的深化: 财政经济改革(下)
      
       第二章 明神宗: 十岁登极的小皇帝
       一、 从皇太子到小皇帝
       二、 视朝、日讲与经筵
       三、 大婚
       四、 张居正归葬
       五、 耕藉礼与谒陵礼
      
       第三章 张居正之死与明神宗亲政
       一、 张居正之死
       二、 斥逐冯保
       三、 亲操政柄
       四、 围绕刘台平反的纷争
       五、 辽王案与查抄张府
       六、 申时行辅政时期
      
       第四章 万历三大征
       一、 平定宁夏NFDA1拜叛乱
       二、 东征御倭援朝
       三、 平定播州杨应龙叛乱
      
       第五章 册立东宫之争与“妖书案”、“梃击案”
       一、 “争国本”的由来
       二、 神宗的宫闱生活与酒色财气
       三、 册立东宫之争
       四、 围绕“三王并封”的纷争
       五、 皇长子常洛的册立问题
       六、 “妖书案”
       七、 “梃击案”
       八、 福王之国的前前后后
       九、 聚敛财富: 矿税太监横行
       十、 临清民变、湖广民变及其他
      
       第六章 东林书院与“东林党”
       一、 从《东林书院志》看东林书院的本来面目
       二、 东林书院并非议论政治的讲坛
       三、 “东林党”论质疑
       ——关于“东林与浙党”
       四、 东林书院如何被诬为“党”?
       五、 东林非党论
       ——兼论《东林党人榜》与《东林点将录》
      
       表目
       表1 1600年前后澳门、长崎间中国货物贸易及利润率
       表2 1577—1644年马尼拉每年进港船数统计
       表3 1586—1645年马尼拉港每年平均征收进口税额
       表4 嘉靖七年至隆庆五年太仓银库收支数
       表5 万历清丈耕地增额数
       表6 万历年间邯郸县税粮、均徭、里甲折银统计
       表7 万历年间邯郸县地亩征银统计
       表8 万历年间邯郸县人丁征银统计
       表9 万历年间华北一条鞭法实施状况
       表10 隆庆元年至万历二十年太仓岁入银两及指数变化
       表11 万历年间福王府庄田分布
       表12 万历二十五年至三十四年矿税太监向内库进奉金银数量
       表13 万历三十年至三十五年太仓收支状况
      

书评       

“一代才华著典型”——读樊树志《晚明史》(1573—1644年)

范金民 (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导)

       纵观国际学界,迄今有关明代史的通史类著作,举其重要者,已有汤纲、南炳文的《明史》,牟复礼、崔瑞德编的《剑桥中国明代史》,王毓铨主编的《中国通史·明时期》,刘重日、周绍泉等撰写的《中国史稿》第六册,傅衣凌主编、杨国桢与陈支平著的《明史新编》等,但对于在明代历史上有着重要地位的晚明时期的专史,则尚付阙如。樊树志的新著《晚明史》(1573—1644年)一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10月版,以下简称《晚明史》),专门论述万历到崇祯末年70余年的历史,因而在明史研究的学术史上,具有填补空白的重要意义。
       作者视野开阔,站在世界历史进程的高度,将晚明历史的研究,置于15世纪末年开始的地理大发现后的全球经济中,从而其立意和关注点,以及得出的结论,较之学界的既有研究成果,均有令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全书由导论和正文13章构成,对晚明时代作出了深入而又较为全面的探讨,较大程度地丰富了晚明历史的内容,揭示了晚明社会的发展特点,从而将明史研究的进程又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作者先后出版过《万历传》和《崇祯传》等颇具学术影响的晚明皇帝传记,又发表过有关晚明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的系列论文,蓄积既厚,思虑又深,在坚实基础上呕心沥血而成的《晚明史》专著,其贡献和价值迥出时人同类著作之上。全书对重大问题的把握,举凡首辅之争、隆万新政、神宗与张居正的恩怨、万历三大征、明末三大案、东林与复社、明廷的抚与剿战与和、晚明中国在世界全球化经济中的地位等,堪称允当。不少评论可谓入木三分。如评“救时宰相”张居正的功过得失,仅引录时人的三言两语,说其“威权震主,祸萌骖乘”,“功在社稷,过在身家”,“工于谋国,拙于谋身”,就给了一代名相张居正以恰当的地位。再如万历年间的平定播州叛乱,在明清两朝改土归流和加强中央政府对西南地区的有效统治有着较大的作用,作者采朱国桢之说而摒弃申时行之说,认为将之视为万历一朝的盛事并不过分,应该说是很有见地的。
       明中后期起,社会经济有了新的发展,市镇经济的成长和发展是其显著特点,构成了晚明史的重要篇章,以往通史类著作偶有涉及,但不深不透,语焉不详。《晚明史》辟有专章,作者在长期积累、潜心研究的基础上,对市镇兴起的社会经济前提,集市与市镇的区别,江南市镇的发展过程与分布格局,江南市镇的类型及其各自的比重,江南市镇与国内外市场,市镇在江南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等,作了系统而又深入的探讨,从而较大程度上充实了晚明史的内容,其一系列结论也代表了中国学者在相关领域的研究水平。
       作者纵横捭阖,论证结合,从头绪纷繁的晚明历史中,获得了诸多具有创意而有着说服力的观点。对于嘉靖倭乱的原因和实质,近年看法较多。作者在考察了嘉靖大倭寇与朝廷政策、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后指出:“真正解决‘倭患’的关键之举,并非戚继光、俞大猷的‘平侮’战争,而是朝廷政策的转换。……‘嘉靖大倭寇’所引起的‘倭患’的实质是海禁与反海禁的斗争,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朝廷必须放弃海禁政策。”这一结论,点到了问题的实质,富有启发意义。耶稣会士与西学东渐问题,是一个研究得相当深入的问题,而又是晚明史的重要内容,作者认为,耶稣会士不仅带来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与文化,而且使中国在经济上融入世界的同时,在文化上也融入世界。这后一点,几乎是前此的相关论著从未提及的,可谓胜人一筹。神宗在位48年,近30年晏处深宫不理朝政,既有研究或者认为其“溺志货财,也就没有心思过问朝政”,或者认为是专用“软熟之人”申时行所致。作者认为申时行的迁就为神宗的独断专行创造了条件,而不是为他的荒怠疏懒提供方便,神宗怠于临朝的最主要原因是长期耽于酒色,以致疾病缠身,对于日理万机感到力不从心。作者着眼于神宗身体探寻其怠政的根由,极有说服力。万历年间开始兴起的东林学派,自当时起直到当今,大多将其视之为政党而展开立论。实际上只是当时反对者强加在其头上的“诬蔑”之词。东林只是学派而非政党,虽然并非《晚明史》倡立的新说,而早在1987年,洪焕椿先生就在香港的《九州学刊》(第3、4期)上发表《东林学派与江南经济》(后来收入氏著《明清史偶存》,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长文,提出顾宪成、高攀龙这些东林的核心人物是深恶朋党的,甚至东林后人黄宗羲也根本否定过把东林与党祸连在一起的错误说法。但是《晚明史》的立论角度与洪焕椿有所不同,而且在是否是“党”的论述上,更加全面深入,分析更加透彻,对东林非“党”再予以强调和开拓,也是有着较为重要的学术价值的。袁崇焕杀毛文龙,历来看法不一,大多谓毛文龙桀骜跋扈,又有通敌之嫌,其罪该死。作者精心梳理史实,认为袁崇焕对毛文龙确有成见,所列12条罪状,真正够得上罪状的只有二三条,罪不至死,袁杀毛属同室操戈。这样的看法就更为符合实际。
       作者不独具史识,兼且讲运笔之法。全书以叙事方法,用优长的文笔,流畅的语言,反映晚明斑驳陆离的历史。书中随处可见赏心阅目、形象生动而又精审到位的文句。如在导论中说,随着新航路与新大陆的发现,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实现了东半球与西半球的“一体化”。如论万历新政后的兴盛期:这一时代的缔造者,并非当时的皇帝明神宗,因为他还是个孩子,真正的缔造者是当时代帝摄政的内阁首辅张居正。描写崇祯朝首辅大学士周延儒的禀性,说“周延儒这种人吃亏就在于不老实”。论南明福王政权,说福王政权的上层人物如马士英之流丝毫没有忧患意识,成天考虑着如何党同伐异,如何推翻崇祯初年钦定的阉党逆案。类皆如此。至若描写张居正与高拱斗法,穆宗临危托孤,神宗母子关于国本的对话,神宗、思宗性格的描写,大多择用时人的原话或形神兼备、声情并茂的对话,读来栩栩如生,犹如身临其境。梁启超说,只有材料而文字欠优的史著,只是粗糙的史学。如《晚明史》这样可以与古人对话的史书,材料与文笔兼胜,说它是精品,恐不为谀。
       晚明文献浩如烟海,内容也相当庑杂,如何取舍颇见功力。《晚明史》着力征用当时人的记录和官方邸报等,当事人的文集、日记等尤多发掘和利用,不少文献如顾鼎臣《顾文康公文集》、江东之《瑞阳阿集》、钟羽正《崇雅堂集》、陈继儒《眉公见闻录》、项鼎铉《呼桓日记》、徐肇台《甲乙记政录》与《续丙记政录》、文震孟《文文肃公日记》等,未见或少见前人引用,作者披沙拣金,皆从辛苦中得来,而且注释规范详细,了无时下通史类著作辗转抄袭错讹迭出的毛病。
       时下的通史类著作,不知学术动态,无视学术进展,自说自话者不在少数。《晚明史》多独断之学独创之见,但也非常注意吸收国际学界特别是日本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书中所引的国内外学人的看法,仅就日本学者而言,西山鸟定生、山根幸夫、小野和子、森正夫、滨岛敦俊、川胜守、滨下武志、岩见宏、谷口规矩雄、岸本美绪、岩井茂树等,都是富有代表性的。作者站在学术前沿,及时与国际同行交流对话,容纳了海外一流学者的学术新成就的《晚明史》,从一定意义上说,某种程度上代表了国际学界关于晚明历史的新成就。
      
 
   

地址:上海市国权路579号
邮编:200433
电话:021-65642854(社办)
传真:021-65104812

 
 

版权所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2024年若有问题请与我们 (webmaster@fudanpress.com) 联系! 沪ICP备050159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