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南怀瑾 |证严上人

分类浏览



九州学林(2003 秋季创刊号)
作者:
郑培凯 主编
定价:
25.00元
页数:
376页
ISBN:
ISBN7-309-03696-4/Z.01
字数:
284千字
开本:
32 开
装帧:
平装
出版日期:
2003年7月       
本类其他相关图书

内容提要


       九州学林发刊词
      
       郑培凯
      
       《九州学林》的前身是海外的《九州学刊》及上海的《学术集林》经过一年多的商讨及磨合,这两份学术刊物的负责人决定汇集海内外的资源,共同创办一份研究中国文化的学刊。我们有着共同的文化信念,相信严肃的学术研讨才能更新并创造灿烂的文化,相信扎实的文史根柢才是人文思维的基础,相信实证而有创意的学术方向才有助于中华文化的承继与发展。
       我们反对抱残守缺,相信传统中国文化有其开放的空间,有其海纳百川的特质,有其吸取及融会外来因素的雅量,而绝不是固步自封、不假外铄的。我们反对盲目的子曰诗云,反对一切文化思维都要祖述炎黄尧舜,也反对言必称希腊与希伯来,反对以莎士比亚与贝多芬作为古今中外一切文艺的惟一评判标准。然而,我们同时也主张,所有的中国人文学者不但要熟知孔孟老庄、诗经楚辞、史记通鉴,要能理解文心雕龙,欣赏唐诗宋词与红楼梦,也要知道荷马与但丁,接触过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对康德、黑格尔、马克思不至于心存畏惧。
       只有对人类过去累积的文化资源有了基本的认识,我们才能了解自己的文化定位,不至于夜郎自大,臆必固我,以为自己站在时代进步的尖端,可以睥睨古人,可以任意批判与践踏前人创造的功绩。我们也强调,尊重前人的贡献并非亦步亦趋,埋首于故纸堆中讨生活,而是关心文明发展的前途,通过对过去文化资源的阐释,或扬弃,或发挥,或更新,为文化的未来尽一份心力。宋儒张载尝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说得毋宁太过,把知识人的能耐作了无限度的自我膨胀,但是,那信念的坚决诚挚与敢于担当,却令人钦佩,值得我们效法。
       刊名“九州”,当然令人想到古代的禹贡九州,而联想这份学刊是研究古代中国的。或许有人循着邹衍的谈天之术,发挥后结构、后殖民的玄想,“推而大之,至于无垠”,建议我们推动文化中国的全球化,阐扬大九州之说。对于这样的期许,我们有自知之明,承受不起,只能散谢。倒是需要在此对“九州”的出典稍作说明:古典是大家熟悉的,说到禹贡九州;当然最直接的学术研究范畴是历史地理学,这也是顾颉刚主编《禹贡》学刊的命意所在。然而,“九州”还有个今典,则是清季龚自珍的诗句:“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我们也希望《九州学林》可以汇集这一代海内外的人才,抖擞精神,为阐释并创新中国文化尽几分力。
      
      

作者简介

编辑委员会成员(按繁体字版姓氏笔画原序)
      
       王元化(华东师范大学) 朱维铮(复旦大学)
       余英时(普林斯顿大学) 吴宏一(香港城市大学)
       李欧梵(哈佛大学) 李学勤(清华大学)
       李泽厚(香港城市大学) 杜维明(哈佛大学)
       汪荣祖(台湾中正大学) 周振鹤(复旦大学)
       周质平(普林斯顿大学) 林毓生(威斯康辛大学一麦迪逊校区)
       孙康宜(耶鲁大学) 高若海(复旦大学)
       宿 白(北京大学) 张信刚(香港城市大学)
       张隆溪(香港城市大学) 张 灏(香港科技大学)
       许倬云(匹兹堡大学) 章培恒(复旦大学)
       傅 申(台湾大学) 汤一介(北京大学)
       叶嘉莹(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 葛兆光(清华大学)
       裘锡圭(北京大学) 刘再复(香港城市大学)
       刘述先(台湾“中央”研究院) 郑培凯(香港城市大学)
       兴膳宏(京都大学) 庞 朴(中国社会科学院)
       罗多弼(斯德哥尔摩大学) 饶宗颐(香港中文大学)
      
       常务编委(按繁体字版姓氏笔画原序)
      
       朱维峥、张隆溪、郑培凯
      
       主编
      
       郑培凯
      
       编辑部成员(按姓氏笔画序)
      
       邓志峰 李天纲 张荣华 钱文忠 徐文堪
       高 晞 高智群 傅 杰 廖 梅
      
       香港编辑部召集人
      
       范家伟(香港城市大学)
      
       上海编辑部召集人
      
       陈麦青(复旦大学)
      

书摘


       目 录
      
       专论
      
       饶宗颐 说零伯——《盛世吉金》书后
       余英时 试论中国人文研究的再出发
       葛兆光 日本所藏王国维《殷虚卜辞中所见先X先王者》手稿跋
       张少康 有关刘德身世几个问题的考辨
       钱仲联 吴伟业重要佚诗《东皋草堂歌》考
       何丙郁 从小说中所见最深奥的传统数学——《镜花缘》与六壬术数
       谢正光 乾隆末年学风与朝政:读徐浩修《燕行纪》
       马幼垣 缪荃孙未尝购藏郭武定本《水浒传》辨
       冈村 繁 日本接纳中国文艺的类型
      
       论坛
      
       陈鼓应 郭店楚简所呈现的重要哲学问题
       ——关于儒道竹简“改写古代哲学史”的另类观点
       周振鹤 西洋古地图里的中国
       李光谟 李济·张光直通信辑录(上)
       李福清、王长友 梆子戏稀见版本书录(上)
      
      
       评论
      
       张隆溪 理性对话的可能:读《信仰或非信仰》感言
       姚大力 探新应当有坚实的依据——评《中国北方诸族的源流》
       张万民 “诗无边诂”与“同情的理解”——评黄忠慎《朱子<诗经>学新探》
       樊克政 关于清代一些历史人物的生卒年问题——《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补正
       卜永坚 评《走进历史田野:历史人类学的爱尔兰史个案研究》
       黄佩贤 图像化的历史——评香港历史博物馆举办的“战争与和平——秦汉文物精华展”
      
      
      

书评       

   

地址:上海市国权路579号
邮编:200433
电话:021-65642854(社办)
传真:021-65104812

 
 

版权所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2024年若有问题请与我们 (webmaster@fudanpress.com) 联系! 沪ICP备050159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