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南怀瑾 |证严上人

分类浏览



考研英语词汇必备
作者:
钟鸣 编
定价:
26.00元
页数:
620页
ISBN:
ISBN7-309-03695-6/H.738
字数:
628千字
开本:
长 32 开
装帧:
平装
出版日期:
2003年8月       
本类其他相关图书

内容提要


       本书系复旦版“博闻考研系列”的一种。本书对最新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英语大纲词汇作了创新的编排,从英语词汇量大、词的义项多和由此导致的同义词和反义词及相近结构也多的特点出发,引入“串联记忆”的方式,通过“固定搭配及相关词组”、“同义词”和“反义词”、“近义词辨析”、“特别提示”等内容,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加上经典权威的详尽例句,帮助读者在较短的时间里准确、快速、牢固地记诵单词,同时记住词汇的用法,有利于阅读、写作、翻译等能力的全面提高。本书适用于准备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读者,也适用于其他有志于扩大英语词汇量并提高灵活运用词汇之能力的英语学习者。

作者简介

书摘


       总 序
      
       为了有效地帮助读者提高硕士研究生入学英语测试的能力,复旦大学出版社策划推出一套《博闻考研系列》丛书。付梓之前,责任编辑请我为这套丛书写段序言。接受了任务,却又感到有些顾虑。一是担心市场上同类图书已经不少,是否还有必要再编一套;二是即使有必要,这套丛书到底有哪些特点,是否真的能对读者有所帮助。然而,当我阅读了部分书稿,这些顾虑便立即消失了。
       在我看来,这套丛书在如下几个方面具有优势。第一个优势是“新”。丛书紧扣教学大纲,照顾到研究生英语入学考试涉及的所有技能,尤其是2002年起新增加的听力测试,可以给读者提供及时的指导。此外,所采用的语言素材绝大多数都是编者从大量的原始材料中自选而来,不是“剪刀加糨糊”的拼凑之物。第二个优势是“题材广泛”,所选的内容覆盖了科技、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中的重大课题,使读者在学习英语的同时又能扩大自己的知识面。第三个优势是“针对性强”。编者都是富有经验的青年骨干教师,了解考生的薄弱环节,因此能很好地掌握题目的难度和深度,有针对性地设计各种讲解和练习,对考生在短期内提高测试水平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说到这里,很自然地联想到近些年来受到国内媒体广泛批评的应试教育,借此机会谈一点自己的看法。多年来,无论是中学还是小学,许多教师为了升学率能逐年提高而费尽心机,许多学生为了升学或求职而投身浩瀚的题海。如果不满足于学校课堂上提供的应试训练,参加校外辅导班、高薪聘请家教便成了不可或缺的补充手段。即使到了大学阶段,这种情形也没有完全绝迹。只要我们环顾四周,就不难发现,五花八门的英语培训班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学员。虽然大多数学员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依然对许多语言现象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甚至连知其然也做不到,虽然也知道高分不等于高能,但功利主义的生活准则决定了对英语学习的态度,只要蒙上高分拿到文凭或出国签证,起码算是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我本人对单纯为分数而奋斗的现象是持批评态度的。但与此同时,我感到有必要指出,我们在反对应试教育的同时,不应该把应试能力看成是完全负面的东西。事实上,如果我们的学生既有丰富的知识和使用这些知识的能力,同时又能在考场上有上佳的表现,于国家于自己都是有利而无害的。只要考试还有存在的价值和必要,应试能力的培养就不能忽视。目前,教育界的有识之士大力提倡减轻学生负担、提倡全面发展、加强素质教育,的确是明智之举。但是,如果我们找不到切实可行的措施来实施这些美好的目标,就完全放弃应试教育,就完全否定应试能力,很可能会产生另一种我们不愿看到的结果。
       说这段话的时候,我怀着一个小小的愿望,那就是希望我们眼前的这套《博闻考研系列》丛书能在帮助读者提高应试水平的同时,提高他们的英语实用能力,做到高分和高能的完美统一。
      
      
       朱永生
      
       教授、博士生导师 复旦大学外文系
      
       2003年4月
      
      
      
       前 言
      
       没有一定的词汇量就想要学好英语,只能是缘木求鱼,而不去掌握词的用法,光是孤立地死背单词,同样也学不好英语。我们常常会碰到这样的窘境,某一句子里的词个个识得,但就是不知所云。这说明我们对词汇的固定搭配或词的次义项掌握不够。编者认为,英语最难学的就是10000以内的这些基本词汇,因为这些词的词义最丰富,用法最灵活,要掌握它们非一日之功。而10000基本词汇之外的词汇相对来说用法较少,词的义项较为单一,因此掌握起来就要容易些。
       那么能不能找到一种既能记住单词的多个次义项,又能掌握其用法的词汇记忆方法呢?答案是肯定的。任何一门语言都有它自己的内部规律。英语的最大特点是词汇量大,词的义项多,这就决定它不仅同义词、反义词多,而且相近结构特别多,往往同一个意思可以有多种相近的表达方法。如果我们能从这个角度来记词汇,那我们记住的就不是孤立的词汇,而是它们的用法,并且一记就是一串。例如,“感激某人”这一短语,我们在英语里至少可以找到be grateful to sb.for(doing)sth.,be indebted to sb.for(doing)sth.,be engaged to sb.for(doing)sth.,be thankful to sb.for(doing)sth.和be in debt to sb.for(doing)sth.这样五个表达方式。这样记词汇不仅记得牢,而且记得快,不仅有利于记住词汇的用法,而且还有利于我们阅读、写作、翻译能力的全面提高。编者根据自己学习和教授英语的体会,深入探索英语语言的内部规律,编写了这样一本以串联记忆为鲜明特色的英语词汇手册。本书有别于目前市面上出售的任何一本词汇手册,具体有以下五个特点:1.本书以最新考试大纲为指针,将大纲词汇里意思相近或结构相同的词汇归纳在一起,并附有详细的例句,让读者仔细体会、揣摩。因此,“固定搭配及相近结构”这一内容是本书的一大特色。
       2.本书特别注意对词义的辨析。对考研大纲中那些意思相近但又存在细微差异的词汇,本书均附有辨析。因此,“辨析”这一内容是本书的另一大特色。3.考虑到近年来的考研试题有偏重考词的次义项的特点,本书特别注意研究大纲里考生容易忽略的词的次义项,并附有详细的例句。
       4.本书词汇的重现率高,尤其是固定搭配和相近结构,有的可能出现三五次之多,这样可以帮助读者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5.本书的例句均取材于国内外权威词典,编者不自编任何一个例句,以增加例句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钟鸣2003年5月 体例说明 一、词条与词目
       1.词条按词目的字母顺序排列,词目用黑正体印刷。
       2.少数词目如case,close因可归入不同的词类,且固定搭配及相近结构较多,为讲解方便,以该词右上角标阿拉伯数字分列几个词条,如case 1 ,case 2 。
       3.同一词目可能会在首次出现后以另一词目的同义词、反义词或相近结构再次出现,但此时不作为新词条处理,故不用黑体。二、读音
       1.以英国英语读音为准,采用国际音标注音,音标放在方括号内。
       2.若同一词目的不同词类有不同读音,则连续注出不同读音。如compact[ k mp kt;k m p kt]。compact作名词、形容词时读前者,作动词用时读后者。三、词类及其他语法标记
       1.用黑斜体字母组成的英语缩写形式表示,共出现了七类:
       n. 名词 adv. 副词vi. 不及物动词 prep. 介词vt. 及物动词 conj. 连词adj. 形容词
       2.特别提示表示对某一词条的用法作特别提示。
       3.大写S、V和O在语法讲解中分别指代主语、谓语和宾语部分。“+”号表示前后相连。四、释义1.同一词条的不同词性以阿拉伯数字后随不同词性表示,再标明词义。如above词条:释义分3项:1.prep.在……上面,超过,高于;2.adv.在上面,以上;3.adj.上述的,上面的。一个词条的同一词性有多条不同释义时,各条释义以①、②……分列。如absˉcent词条:①缺席,不在场(from)②漫不经心的。
       2.同义词标在一个词条的某一义项后,以[同]引出,放在括号内,不同的义项有时有不同的同义词。如abandon词条,vt.放弃①([同]give up,quit,surrender);(不负责任地)抛弃,遗弃([同]desert,discard);丢弃([同]discard,scrap)。反义词亦然,以[反]紧随该词条的某一义项列出。如absence词条:n.缺席,不在场([反]presence)。
       3.某些词目的中文释义后用括号括起的词表示该词目与括号中的词连用时具有此意义。如abide vi.遵守(by),answer vi.vt.符合,适合(to)。
       五、辨析辨析出现在一个词条的末尾,主要是对该词条中不同义项中标出的同义词或近义结构的语义、语域、语用作界定、剖析、讲明异同。六、固定搭配及相近结构
       1. 固定搭配 列于词条末,下接该词条构成的一种或数种固定结构,并提供释义、例解。2. 固定搭配及相近结构 出现在某些词条的末尾,下接一些与原词条构成的某一结构的意义或用法相近或相似的结构,并列中文释义,然后各举一到两例,配以中文译文,以便读者举一反三,揣摸、体会细微差别。

书评       

   

地址:上海市国权路579号
邮编:200433
电话:021-65642854(社办)
传真:021-65104812

 
 

版权所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2024年若有问题请与我们 (webmaster@fudanpress.com) 联系! 沪ICP备050159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