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南怀瑾 |证严上人

分类浏览



中成药的药理与应用
作者:
邹节明 张家铨 编著
定价:
48.00元
页数:
816页
ISBN:
ISBN7-309-03332-9/R.737
字数:
826千字
开本:
32 开
装帧:
精装
出版日期:
2003年2月       
本类其他相关图书

内容提要


       编写说明
       1.全书共分6篇,第一篇为概论;第二篇至第六篇为各论,按内科、妇(产)科、儿科、五官科及外科(包括皮肤科)疾病分篇,以便于联系临床实际。全书共收载中成药668种,均收自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简称《药典》)2000年版一部,或《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简称《部颁标准》)。
       2.第二篇按中医传统分类,共16章,各章在概述部分,按分类、功用、现代药效学研究、临床应用、注意事项、备注编写。第三篇以后其分类较为简单,则只在各篇开头结合临床用药作些总的论述。
       3.每个中成药均按处方组成、处方来源、组方分析、剂型与规格、性状、药理与毒理研究、功能与主治、临床应用、用法与用量、注意事项、备注编写。
       4.中成药名称 用法定药名,在其括号内介绍常用别名、曾用名。药名用“冲剂”命名者,即为“颗粒”剂。
       5.处方组成 一般写出全方药味,均未写药量。某些品种只写出部分药味,在末味药后加“等”字表示。
       6.处方来源 分古方、研制方、经验方。凡清代以前古方则注明出自何朝代何部著作。
       7.组方分析 从中医方剂学理论出发,分析药物配伍,按主(君)、辅(臣)、佐、使药,依次表述,并反映出全方配伍后的功能。
       为了阐明药物发挥疗效的物质基础,对组方中药物的化学成分及其作用作了简单的说明,这只是我们的初步尝试,以期对今后剂型改革研究有所帮助。可以认为,中药治疗疾病的物质基础是其有效成分的总和。中药复方制剂化学成分不是各单味药化学成分的简单组合,而是发生了量或质的变化,这种变化可能是含量变化、产生新化合物、某些成分消失或降低、化学成分的协同或拮抗作用。中药复方制剂的功效物质包括有效成分,也包括单独无效,但在复方配伍中有效的成分或辅助成分。
       8.剂型与规格 即剂型与单位剂量,单位剂量以g、ml表示。
       9.性状 指药品制剂的性状,包括制剂外观,药品色泽、气、味。
       10.药理与毒理研究 依据文献及报批资料中中成药复方实验研究的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对少数无复方药理研究资料的中成药,则简要写出有关临床应用的单味药理。毒性试验包括急性毒性(LD50测定)、长期毒性试验结果。
       11.功能与主治 绝大多数中成药均用中医药术语写出功能与主治,力求体现辨证论治特点,尽可能写出临床运用的基本体征。对现代研究成果,用现代医学术语表达。
       12.临床应用 为使中、西医师方便临床应用,便于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有机结合,根据文献及报批资料,写出该中成药治疗的中医病证以及相适应的西医病名。写西医学病名时,力求写准确,尽可能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与“主治”项相呼应)。对有良好疗效见诸文献报道或报批资料中的有效率、用法加以引证,作为临床医师用药的参考。
       对少数药品的引申应用(“临床新用途”),必须有文献报道,且有相当病例数,验证科学、可信的才予以记载,以供扩大适应证(异病同治)和进一步研究的参考。
       13.用法与用量 包括制剂的使用方法,有口服、肌内注射(肌注)、静脉滴注(静滴)、外涂等;以及每日每次用量用药时间、须用药引等。一般不予说明的用量均为成人一次用量;儿童用量依不同年龄段加以说明。
       14.不良反应 包括见诸临床报道的不良反应、过敏反应及过量中毒症状、解救办法。对无此项报道者,则暂缺。
       15.注意事项 包括禁忌、不良反应、配伍及类似方药鉴别等。所述禁忌,系指主要禁忌,属中医常规禁忌者从略。
       16.备注 指其他相关的说明。
       17.书中所列的其他剂型,是指该药品的新制剂或改进剂型,如浓缩丸、冲剂、气雾剂等,附于该药品用法与用量内。
       18.“同类药”是指功能、主治与该药相类似或相近的一类药,放在一起,便于比较,通常只作简明扼要地叙述。编写时依照具体情况,有关项目略有增删。
       19.书末附有药名的笔画索引和汉语拼音索引。
      

作者简介

书摘


       目录
      
       第一篇 概论
      
       第一章 序言
       第二章 中成药的药物组成
       第三章 中成药的常用剂型
       第四章 中成药的中医治法
       第五章 中成药的的用法与用量
       第六章 中成药的用药禁忌
       第七章 中成药的不良反应
       第八章 中成药的合理使用
       第九章 中成药的储存保管
      
       第二篇 内科疾病的中成药
      
       第十章 解表中成药
       第十一章 写下中成药
       第十二章 解热中成药
       第十三章 清热解暑中成药
       第十四章 温里中成药
       第十五章 补益扶正中成药
       第十六章 固涩中成药
       第十七章 安神中成药
       第十八章 开窍中成药
       第十九章 理气中成药
       第二十章 理血中成药
       第二十一章 化痰止咳中成药
       第二十二章 治风中成药
       第二十三章 祛湿中成药
       第二十四章 消食中成药
       第二十五章 驱虫中成药
      
       第三篇 妇产科疾病中成药
      
       第二十六章 调经中成药
       第二十七章 孕产中成药
       第二十八章 带下病及其他中成药
       第二十九章 乳房病中成药
       第三十章 外用中成药
      
      

书评       

   

地址:上海市国权路579号
邮编:200433
电话:021-65642854(社办)
传真:021-65104812

 
 

版权所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2024年若有问题请与我们 (webmaster@fudanpress.com) 联系! 沪ICP备050159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