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南怀瑾 |证严上人

分类浏览



融合中的创造——夏衍与中外文化
作者:
周斌 著
定价:
15.00元
页数:
304页
ISBN:
ISBN7-309-03434-1/G.478
字数:
243千字
开本:
32 开
装帧:
平装
出版日期:
2003年2月       
本类其他相关图书

内容提要


       后 记
      
       在夏衍研究方面,这是我出版的第三部专著,与前两部著作——《夏衍传略》(上海文艺出版社,1994)和《夏衍剧作艺术论》(学林出版社,1997)相比较,该书论述的侧重点不同。如果说《夏衍传略》着重描述了夏衍的人生道路和创作历程,而《夏衍剧作艺术论》则评述了夏衍在话剧创作方面的成就、特色和缺陷的话,那么该书则注重从夏衍与中外文化的联系来论述其思想发展和创作特色,即在20世纪中外文化碰撞、互补和会通的历史背景下,剖析夏衍的人生观、文艺观和他所涉及到的各类文学样式的创作与中外文化传统的关系及所受到的影响,并探讨其创作为民族文化积累和发展提供了哪些新鲜独特的东西。这也是该书与一般的作家论有所不同之处。
       显然,社会环境和文化条件的差异,会对作家的创作产生不同的影响;而文化观念、文化心态、文化底蕴和文化视野的差异,也会使作家的创作呈现出不同的美学风貌;至于任何作家富有个性的创作,均会给文化积累增添新的内容。因而,从这一角度来分析探讨作家的创作,是有意义的,也是有价值的。
       夏衍这一代作家,或曾亲历过五四新文化运动,或曾直接受到过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为探求民族文化新生之路,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或东渡日本,或游学欧美,或去过苏俄,受到过异域文化的熏陶和浸染;他们回国后创作最旺盛的阶段,又恰巧是民族民主革命最尖锐激烈,民族文化发生剧烈变革的时代,他们的创作无不打上这一时代的烙印;新中国成立后,在新的时代环境和文化条件下,他们的创作又不同程度地发生了变化;所以,他们的成功和失败,他们的经验和教训,对于后来者均具有借鉴的意义和价值,实有必要进行认真总结探讨,以利于推动民族文化的建设和文学艺术的繁荣发展。
       该书从夏衍与中外文化关系的角度对其思想和创作所作的评述,仅是一种个案分析;能否达到预期之目的,能否由此举一反三,总结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实无多大把握,尚有待于专家学者和读者朋友的评定。
       近几年来,由于岗位转换,笔者以主要精力从事学校的行政管理工作,用在教学和科研上的时间十分有限。该书的写作除了利用双休日和寒暑假外,其他时间则无暇顾及。这样写写停停、停停写写,一本书竟然断断续续写了好几年才完成,实是无奈。如今终于了却了一桩心事,确有如释重负之感。
       付梓之前,重阅一遍稿件,对某些章节作了部分修改补充,但仍不能尽如人意,浅陋之处在所难免,很难臻于完善。如有不妥之处,请专家学者和读者朋友不吝赐教。
       该书的出版得到了复旦大学出版社贺圣遂社长的大力支持,责任编辑孙晶也付出了许多辛劳,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周 斌
      
       2002年8月于兰花教师公寓
      
      
      

作者简介


       周斌,1949年2月生于上海,1982年1月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文学硕士。现为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著作有:《夏衍传略》(1994)、《银海潮汐——中国电影文化》(1997)、《夏衍剧作艺术论》(1997)、《国际大奖电影精粹》(合作主编、1997)、《与历史同行》(合作主编、1998)、《电影:历史与现实》(2002)、《新时期文学20年精选.话剧卷》(主编、2002)等十余种。
      

书摘


       目 录
      
       引言
      
       第一章 人生观:文化碰撞中的抉择
       一 与封建传统思想决裂
       二 在革命实践中接受马克思主义
       三 人格形成中的文化影响
      
       第二章 文艺观:中外文化的构成因素
       一 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
       二 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是核心
       三 欧美进步文艺思潮的影响
       四 日本进步文艺思潮的影响
       五 俄苏文艺的浸染
      
       第三章 话剧:在借鉴中自成一家
       一 与中国古典戏曲和文学
       二 与狄更斯
       三 与果戈理、屠格涅夫、托尔斯泰、契河夫
       四 与高尔基
       五 借鉴电影技巧
      
       第四章 电影:在拿来中大胆创新
       一 继承和发展了戏剧电影的传统
       二 与苏联电影学派
       三 与西方电影文化
      
       第五章 报告文学:富有个性的创造
       一 在创作实践中探索艺术规律
       二 注重从域外吸取营养
       三 《包身工》:里程碑式的作品
      
       第六章 杂文随笔散文:独具风格的写作
       一 杂文:针砭现实,匡正时弊
       二 随笔:不拘一格,独抒性灵
       三 散文:写人记事,情感深沉
      
       第七章 小说:尝试中的探索
       一 最初试笔的失败
       二 《春寒》的探索与特色
      
       第八章 自传:历史反思和人生总结
       一 《懒寻旧梦录》:尊重历史,自我剖析
       二 未能写完的人生总结
      
       结语
      
       后记
      

书评       

   

地址:上海市国权路579号
邮编:200433
电话:021-65642854(社办)
传真:021-65104812

 
 

版权所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2024年若有问题请与我们 (webmaster@fudanpress.com) 联系! 沪ICP备050159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