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南怀瑾 |证严上人

分类浏览



基于因材施教的单元导学案设计——上海市第二体育运动学校(上海市体育中学)课堂转型的有效路径
作者:
李国雄 主编
定价:
84 元
页数:
213页
ISBN:
978-7-309-17627-8/G.2626
字数:
315千字
开本:
16 开
装帧:
平装
出版日期:
2025年7月       
本类其他相关图书

内容提要


       《基于因材施教的单元导学案设计——上海市第二体育运动学校(上海市体育中学)课堂转型的有效路径》一书是上海市第二体育运动学校(上海市体育中学)所申报的上海市区级教学研究课题“基于体校学生因材施教的单元学案编制与使用研究”的最终成果,由上海市第二体育运动学校(上海市体育中学)的教师与上海中小学博雅教育研究所的相关专家共同合作完成。
       全书分为八章,第一章是课题结题报告,深入剖析了学校在教学改革中的创新举措,系统呈现了课题研究的成果和成效;第二至第八章涉及相关学科课堂转型的实践探索,这七章围绕单元导学案的设计和使用,依次梳理总结了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历史、物理、化学七门学科各自在课堂教学中的转型做法及研究成果。单元导学案的全面实施,有力推动了体校课堂转型的深度发展,为提升学校教学质量奠定了坚实基础。
       本书可供中学教师、中学教学研究者借鉴、参考。
      

作者简介


       李国雄,1964年生。正高级职称,华东师范大学体育(运动训练)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行业产业导师。上海市第二体育运动学校(上海市体育中学)校长、上海市竞技体育训练管理中心田径运动中心主任。2017年荣获上海市人民政府一等功。2020年12月,被国家体育总局评为2020年全国体育事业突出贡献个人,获“全国体育事业突出贡献奖”。
      

书摘


       目录
      
       第一章 基于单元导学案设计的课堂转型研究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基于学校教育现状和师生发展的需求
       二、通过导学案为学生学习提供便捷的脚手架
       第二节 研究概况
       一、选题意义与价值
       二、核心概念
       三、研究目标
       四、研究内容
       五、研究方法
       六、研究过程
       第三节 研究成果
       一、形成单元导学案编制遵循的整体理念
       二、总结基于因材施教的单元导学案的研制策略
       三、开发基于因材施教的单元导学案的典型范例
       四、研制用于课堂教学的学科单元导学案
       五、探索借助导学案的因材施教实践策略
       六、建构依循导学案的体校特色教研模式
       第四节 成效与反思
       一、研究成效
       二、后续思考与展望
      
       第二章 语文学科课堂转型的实践探索
       第一节 语文学科课堂转型的主要做法
       一、语文学科的基本特征
       二、“双新”背景下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三、课堂转型的主要做法
       第二节 语文学科课堂转型中的教师成长
       一、校本教研
       二、研修收获
       第三节 教学设计成果
       一、单元导学案
       二、课时导学案
      
       第三章 数学学科课堂转型的实践探索
       第一节 数学学科课堂转型的主要做法
       一、数学学科的基本特征
       二、“双新”背景下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三、课堂转型的主要做法
       第二节 数学学科课堂转型中的教师成长
       一、校本教研
       二、研修收获
       第三节 教学设计成果
       一、单元导学案
       二、课时导学案
      
       第四章 英语学科课堂转型的实践探索
       第一节 英语学科课堂转型的主要做法
       一、英语学科的基本特征
       二、“双新”背景下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三、课堂转型的主要做法
       第二节 英语学科课堂转型中的教师成长
       一、校本教研
       二、研修收获
       第三节 教学设计成果
       一、单元导学案
       二、课时导学案
      
       第五章 思想政治学科课堂转型的实践探索
       第一节 思想政治学科课堂转型的主要做法
       一、思想政治学科的基本特征
       二、“双新”背景下的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三、课堂转型的主要做法
       第二节 思想政治学科课堂转型中的教师成长
       一、校本教研
       二、研修收获
       第三节 教学设计成果
       一、单元导学案
       二、课时导学案
      
       第六章 历史学科课堂转型的实践探索
       第一节 历史学科课堂转型的主要做法
       一、历史学科的基本特征
       二、“双新”背景下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三、课堂转型的主要做法
       第二节 历史学科课堂转型中的教师成长
       一、校本教研
       二、研修收获
       第三节 教学设计成果
       一、单元导学案
       二、课时导学案
      
       第七章 物理学科课堂转型的实践探索
       第一节 物理学科课堂转型的主要做法
       一、物理学科的基本特征
       二、“双新”背景下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三、课堂转型的主要做法
       第二节 物理学科课堂转型中的教师成长
       一、校本教研
       二、研修收获
       第三节 教学设计成果
       一、单元导学案
       二、课时导学案
      
       第八章 化学学科课堂转型的实践探索
       第一节 化学学科课堂转型的主要做法
       一、化学学科的基本特征
       二、“双新”背景下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三、课堂转型的主要做法
       第二节 化学学科课堂转型中的教师成长
       一、校本教研
       二、研修收获
       第三节 教学设计成果
       一、单元导学案
       二、课时导学案
      
       后记
      

书评       

   

地址:上海市国权路579号
邮编:200433
电话:021-65642854(社办)
传真:021-65104812

 
 

版权所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2025年若有问题请与我们 (webmaster@fudanpress.com) 联系! 沪ICP备050159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