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南怀瑾 |证严上人

分类浏览



中西语文学丛稿
作者:
苏杰 著
定价:
78 元
页数:
396页
ISBN:
978-7-309-17898-2/H.3489
字数:
271千字
开本:
32 开
装帧:
精装
出版日期:
2025年5月       
本类其他相关图书

内容提要


       出版说明
      
       1983年,作为教育部首批批准设立的古籍整理研究机构之一,复旦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在已故杰出教授章培恒先生的主持下正式成立。自此以后,古籍所一直秉持科研项目与学科建设相结合、整理与研究并重的发展理念,积极开展科研教学,培养人才队伍,至今已走过整整四十个春秋。古语云“四十不惑”,对人生而言,四十年是一个关键的节点,而对一所科研机构来说,从起步到成熟、发展,四十载同样是一段具有重要意义的历程。
       在这四十年的探索进程中,复旦古籍所始终重视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由建所之初的一个博士点、两个硕士点,发展为五个博士点、五个硕士点,已培养硕博士研究生四百余名,其中包括数十名日、韩、美、越等国的硕博士生和高级进修生,在读研究生由当初的十余名,发展至稳定在百余名的规模。
       在这四十年的建设历程中,复旦古籍所搭建起由多个学科和研究方向组成的科研架构,并成为高校研究机构中的科研重镇。古籍所成立之初,以承担教育部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重点项目《全明诗》的编纂为工作重心,开展一系列古籍整理与研究的相关工作,先后设有明代古籍整理研究室,目录、版本、校勘学研究室和哲学古籍整理研究室。经过全所同仁几十年的努力下,学科方向更加明确,研究特色更加鲜明,科研队伍不断优化,其中,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典文献学、汉语言文字学三个专业的建设发展,形成文学、语言、文献诸领域彼此交叉的格局;由章培恒先生首倡设立的中国文学古今演变研究专业,作为新兴交叉学科,于2005年被教育部正式批准为二级自设学科;另有逻辑学专业,专门从事汉传佛教因明学的研究。
       经过四十年的发展,复旦古籍所明确了长远的建设规划,确立了以古今贯通研究这一新的学术理念为主导、以文献实证为基础,古典研究诸学科彼此交叉、相辅相成的科研与教学格局。这一规划宗旨,既是回首来路的经验总结,凝结了老一辈学者的大量心血,也是瞻望前路的奋进方向,承载着全所同仁的共同目标。
       为纪念复旦古籍所成立四十周年,展示本所研究人员的学术成果,我们特推出这套学术丛书,向学界同仁汇报并企望指正。借此机会,我们要感谢教育部全国高校古委会长期以来对本所建设发展的关心和帮助,感谢复旦大学出版社对丛书出版的大力支持。
      
       陈广宏、郑利华
       2023年10月10日
      

作者简介

书摘


       目录
      
       语文学的精神是什么?
       西方文献学译介与中西文献学会通
       中西校勘学比较刍论
       ——从胡适谈起
       写本书时代西方古典文献传播与校勘的历史回顾
       ——《抄工与学者:希腊、拉丁文献传播史》述论
       日本学者对西方校勘学的学习与借鉴
       校勘学中的“正确”与“忠实”
       校勘名义中西谈
       从古文书学到古字体学
       西方手稿研究窥管
       中西写本文献中用什么符号表示“删除”
       康德说过这句话吗?
       《释氏源流》与《救赎之镜》
       ——15世纪东西方插图印本书窥管
      
       《诗经》典故词语与《汉语大词典》订补
       《歧路灯》校勘评议
       略论《歧路灯》文本流传过程中的窜改
       《歧路灯》与明清书籍文化
       朴学家亦未能免俗
       ——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对段玉裁的批驳与暗引
       老马识途,曲园功臣
       ——评王华宝《诸子平议》新校点本
       李慈铭的字
      
       《三重门》作者身份的语言学分析
       理性与实证
       耕者让畔
       从秀才到学究
      
       后记
      

书评       

   

地址:上海市国权路579号
邮编:200433
电话:021-65642854(社办)
传真:021-65104812

 
 

版权所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2025年若有问题请与我们 (webmaster@fudanpress.com) 联系! 沪ICP备05015926号